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校
教育
和谐
互动
问题
思考
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问题的思考
社区教育(也指街道教育,下同)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联而各有侧重的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自成体系的正规的、封闭式、应试式的围墙教育;而社区教育是纷繁复杂的非围墙教育。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区域内的全体成员为根本教育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所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以效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为主导的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社区教育,为居民创造终身受教育的条件,是我们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一、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互动的根底
一从概念上看:
学校教育包括从幼儿园学前班、九年制义务中小学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为培养各类人才的艺术体育等类专门教育。广义的社区教育范畴是指除了普通的小学、中学、大学而外的一切教育;狭义的社区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其中非学历教育又包括功利性教育(有证书和一般性两种技能培训)和素质性教育(以提高各类人的各种素质为目的)。
这两种教育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内含和概念上不同。但都是对他人的教育。在教育这个共性话题上,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两种教育。
二从内容上看:
学校教育是系列化的学历教育,有必要的校舍、资金、师资、教材、规划等一系列软硬件保证,有层层的直线领导和主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保证。社区教育包罗万象,面很广,又有多个部门领导和主管。其主要内容是包括知识培训、生活保障、体育锻炼、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五位一体〞的家门口教育。
这两种教育各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前者较专,专业学历教育;后者较宽,业余技能为主教育。但其教育内容都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应该互有促进。
三从人员上看:
学校教育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人员很单纯,除了学生就是教职员工。社区教育以德育技能教育为主,受教育对象面较广,根本上包括绝大局部社区居民。而师资面也较广,能者为师,聘请领导、有一技之长者和各项专业人士担任。
学校的教师、学生来自不同的社区,又共同关心着本社区的活动和建设,参与一些本社区的必要的大型活动。本社区的一些教育组织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学校的教育共建组织,对学校进行一些德育和专业教育。双方共建着社区文明。学校和社区和谐互动,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推动着两种教育。
四从关系上看:
学校教育是条状阶梯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社区教育是块状面上教育,由社区党政领导主管。学校建在社区,老师、学生生活在社区,社区是大本营。学校教育促进着社区开展,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各种方便;社区为学校输送生员,解决着校外的矛盾,社区效劳着学校教育。两者关系密切,是和谐互动的根底。
二、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互动的方式
一是让学校融入社区,促进教育改革,支持社区教育。
让学校融入社区,是借助社区的力量,促进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如XX县区好多学校已建立学校教育委员会等各种教育组织,邀请社区领导、派出所领导、学生家长代表、“五老〞校外辅导员、社区内有教育基地的单位领导等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定期进行双向沟通,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不少方便。
学校还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门办学。如XX县区许多学校正在做的那样,规定家长开放日,邀请社区领导和家长走进学校,进行听课、观摩、参观、座谈,听取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反响。举行沙龙论坛,学校网上开展家长博客论坛,定期进行亲子活动,编印家校联系专刊等等,使学校、社区、家长共同为搞好学校教育献计献策。学校和社区共建家长学校,共同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礼貌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校融入社区,学校资源向所在社区开放,支持社区教育。有的学校,主要是暑、寒假时期,学校的教室、室、图书室、操场等学习、活动场所适当的向所在社区开放,开放的方式有无偿的、有偿的、适当补偿的等多种方式。学校用这些经费进行适当的维修和购置用品。社区在使用学校的软硬件时,制订了必要的规定保证其完好率,并做好学校的保卫、平安等工作。有的学校用本校的教室和必要的设备,支持所在社区的四点钟学校,由社区派社区干部和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活动和做作业,解决了局部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有了放学后的活动场所。
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优化硬件资源,做到教师资源共享、场地设备共享,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是推动社区各类教育的好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既是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效劳社区的有效方式,更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让学校融入社区,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共同关心学校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优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干部、“五老〞校外辅导员、社区对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问题的思考第2页
志愿者五支队伍,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促进着学校教育改革。
二是让社区了解学校,活泼假期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让社区了解学校,是双方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由社区出面,解决一些青少年的校外问题。如个别学生的迷恋网吧问题,由社区干部和校外辅导员、志愿者一起组成督查帮教组织,不定期的进行巡查和个别教育,用“疏导〞的方法做好工作。对个别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由学校通报社区,使社区在救助中有的放矢。对个别家庭突发性造成的特殊困难,也由学校和社区双向发动,在学生和邻居中进行帮助。如果由学校老师、社区干部、校外辅导员三者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家庭访问工作,可能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在暑、寒假期间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搞得更好,这也是学校和社区共同关心的内容。学校在向学生布置暑、寒假作业时要有社会实践的内容,并向社区通报情况,使社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安排实践活动。XX县区不少学校每年暑假都派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参加社区暑假活动,进行及时的商量和适当的指导,使社区的暑、寒假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建立经常的、及时的、有效的学校和社区联系制度,使学校支持社区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促进社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工作的开展。
学校和社区相互依托,同建共促,双向互动,也是活泼青少年假期生活,防止家长一味追求文化补习、加重青少年学业负担的方法之一。由学校和社区一起搭平台,对保青少年假期平安,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发挥社区平台作用,调动家长积极性,促进社区工作开展,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互动的思考
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念。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方法。学校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素质,社区教育是提高居民的素质,两者互有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其中很大局部是学生家长的素质,反过来能使家长更好地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所以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对学生不但要传承知识、传承文化,更要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造成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使青少年有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反过来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事实上,社区教育的一局部内容,也和关心、促进未成年人的成长密切相关。
二是要关心社区教育。
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教育,但也要关心社区教育、关心终身教育。因为学生生活在社区里,接触着各种人,如果社区教育开展了,人们的知识增长了,人们的文明程度高了,人们都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学生带来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就会大大减少。现在,XX县区已建成“十分钟社区教育效劳区〞。全区建立了区社区学院,8个街道社区学院以及75个社区分院。广阔居民求学、求美、求健康、求上进的热情正在进一步高涨。广阔居民的终身教育,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家庭气氛和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着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关心社区教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力为社区教育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三是共同减轻学生负担。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市教育体育局规定的保证初中及小学生每天9和2023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家庭作业不得超过2和1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得少于1小时等硬指标能得到落实。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灵上、身体上、课外时间的支配上能得到解放。要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不能单单围绕分数的指挥棒转。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重分数轻德育、重题海轻指导、重罚批轻鼓励、重排名轻心理等老观念,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锻炼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使老师和家长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做到动手、动脑,学会生存、关心别人。特别要扭转个别学生存在的厌学,轻生,烦恼,苦闷,和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等逆反心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和争优排名的心理压力。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开展,更重视学生的和谐开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社区、家庭要尊师重教、支持教改。
四是“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
要提倡教育投入多样化,鼓励社会资金流向教育,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技教育改革。要减轻进城务工子女的借读、“赞助〞、学杂等费用,让他们也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切优惠措施,和公办学校学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地成长。进城务工的“新宁波人〞为宁波的建设作出了奉献,他们的子女也应当共享社会开展的成果。
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互动是学校、社区、家庭三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校外辅导员,仅从个人的角度上谈些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