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改新理念.doc
下载文档

ID:1462178

大小:32.50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整合 课程 资源 实现 新理念
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改新理念 〔〕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根底教育改革的新观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主要停在教师的“教〞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继承现行初中地理教材的根底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新教材配套使用的新课程标准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知识的时代感强,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意养成学生的全球意识,重视实践和应用环节,强调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因此要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教育研究的中心应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 我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实验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和整和各类课程资源,实现新科改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出了几点体会。 一、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转变教学行为   1、一个课件,两种方法。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改实验中积累了大量的地理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材,但一局部是和老教材配套的,以前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多把它作为“教〞的辅助手段,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同时调动各类感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课改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也有了变化,那么这些资源怎么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再次得到了体现:它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同时作为学生“学〞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教师尽量少讲解,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分析并掌握地理事物的规律。   在学习地球运动这局部内容时,“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单凭课本的插图讲解,对于空间思维能力开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大困难。但有了多媒体,靠教师的说明,学生也仅限于一知半解的程度。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把这个分析过程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自己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让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的现象和事实,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大家都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每个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寻找,使课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自制课件,自由运用。   旧的课件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和新课程内容不符合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课件来实现教学目标。   居民和聚落是新教材增加的知识点,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参加了一些图片和说明来呈现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又自制了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把我认为可以作为补充材料的内容加以充实:如乡村聚落的几种形式;北方村落与南方村落的比拟;聚落形式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聚落形式与人文环境的联系;我们家乡的聚落和遗产等,将教材内容做了合理的延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了视野和知识面,发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开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美好感情,实现了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目标。在这一课结束后,学生主动对课上讨论的内容进一步探究,思考,在调查了解后写出了关于家乡开展的报告并在班上做了发言。   这样的课件制作方便,只要教师把材料搜集好,制作所需的时间不长,也不占用教师的大量精力,而且实用性很强。    3、利用网络,资源共享。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开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地理学习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   首先,网络课件资源的共享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件制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校园宽带网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课件下载后稍加修改或直接投入使用,不仅效率高,更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参考不同制作者的不同思路,实现不见面的教研交流,取长补短,来改良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弥补教师在制作技术上的缺乏。   其次,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使新课标的新理念得到了更大限度的落实。 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主体发生改变,地理教学的过程就从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转变为面向问题的共同探究过程。网络信息丰富,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教学活动就从教师的讲授活动转变为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而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个别学习、在线交流、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就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面向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   在世界的气候一节的教学中,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局部内容,教材提及较少,但它同时又是学习的重点之一,而大局部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了解有限,怎样实现教学目标,这时网络就成了最好的辅助手段之一。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但不繁杂的背景资料,配上有代表性的图片,再加上地图的说明,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送。   此外,网络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根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挖掘校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   互联网的传递和更新及时的特点,能为我们提供最新的地理资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网络知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开展,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弥补了教科书中因受出版周期所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缺憾。如我们学习海洋和陆地时,我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宽带网播放了神舟六号宇航员带回的自拍的视频,学生兴奋地看完最新的资料后意犹未尽,对新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地理教学。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它为地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上的各类新闻是我们地理教师向学生及时传授新成果、地理新现象的重要来源,同时更是学生自学地理知识的最好素材。   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加以拓展总结,制作了一些电子刊物和网站,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到了课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我们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从网络获取知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途径,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研究,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改新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教学参考: 地理课程新理念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2023年是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五个年头。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指导性文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提到: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它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根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地理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就必须在认真学习现代地理课程理念的根底上,对以往的地理课程资源观重新进行审视,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因时制宜,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将各种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重组,创造性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开展效劳。   一、由“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到“世界是学生的教材〞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无视学生动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教材几乎成为学生学习的世界。又加之人们对教材的片面理解,教科书被视为唯一绝对的教材。在这种狭隘、单一的课程资源观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由“知识为本〞“学科为本〞,到“教师为本〞“教科书为本〞,鲜活的现实生活被一步步地剥离于教育之外,学科教学离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它使师生的视阈越来越狭小,教学活动陷入一种机械的重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不到职业生活或学习生活对个人智慧的挑战所带来的兴奋和开展张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到达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就其空间分布而言,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三种。在这种课程资源观看来,无论是常规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种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还是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其能直接作用于课程,或能影响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因而都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二、现代地理课程理念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广阔地理教师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地理课程理念,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效劳。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地理课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根本理念〞局部明确提出了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地理课程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地理课程资源,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以构建开放的、丰富的地理课程,以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掘学生潜能,开展学生个性特长。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落实地理课程理念   要使地理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实现地理教育功能,有赖于广阔地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利用。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由于我国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性,各地的办学条件差异很大。但是经济落后与课程资源短缺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如,我国广阔的山区和“老、少、边〞地区,经济虽然落后,办学经费缺乏,图书、场地、实验设施都严重短缺,但往往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就可以使地理教学生动有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