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doc
下载文档

ID:1459693

大小:29.50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语文 教学 中导学式 运用
论语文教学中〞导学〞模式的运用 田云锐 导学式教学,在我国教育中有久远的渊源。孔子有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 ①,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举一反三,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句话可以看作导学式教育思想的发端。孟子,在孔子教育思想的根底上又进了一步,他主张“君子引而不发,正如引弓不发,跃如也〞 ②。其意思是说,教师要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象教射箭,拉满了弓,但不发射,只是教其方法,让学生兴奋不已,自己去体验,从而有所得。孟子的教学思想可看作是一种“诱导式〞教育思想。孟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和得到心得。到了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大胆主张:“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③。他的话,更是直接,科学地揭示了教师的“引路〞与学生自读自学之间的关系即“导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乘着改革之风,语文教育界的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广泛开展起来。一时间,流派纷呈,群星璀璨,“导学〞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的代表是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和重庆市著名教师黎见明。他们是当今导学式教学的倡导者,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他们的努力,根本创立了导学教学 法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知识和学问是无止境的,现在,全国有无数的语文教师与日俱增在对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不断补充、丰富、扩展着这片领域。 笔者认为,“导学式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督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并运用心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过程。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导学式教学〞重视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认为语文学科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综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去探索、探究、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去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爱,让学生把学习活动看作自己的需要,使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另一方面,“导学式教学〞认为学生毕竟不成熟,他们虽然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探索,但他们的奇思妙想有很多不成熟,他们经常会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站出来,给学生合理的引导,使他们提高认识,获得技能。 二、重视课内课外导学相结合。 “导学式教学〞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文除了从课本、课堂学以外,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招牌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他们涉猎和探求的对象,都是值得他们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一句话,“导学式教学〞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文应课内课外想结合,老师的“导学〞也应课内相结合。 三、重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学应当要求学生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字要规规矩矩地写,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另外,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中学生在学习,在语文学习上粗心大意、浅尝辄止的现象屡见不鲜。“导学式教学〞认为这些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导学〞式教学? “导学〞模式包括的语文教学内容,听说读写兼顾,读写这主。 对阅读教学而言,“导学〞就是“导读〞,那么,怎样进行“导读〞呢? 一、 对教学中需要精读的名篇佳作,我在教学上“导读〞的作法是这样的: “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泼的、充满创造的。因为同样的文字符号对不同的人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由文字阅读主体的知识、经验不完全相同所致。任何阅读,阅读主体都要在自己头脑中所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获得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 ④。这段话科学地概括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也深刻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而阅读教学呢?“阅读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⑤。这句话又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导〞。另外,“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稳固、运用’的教学规律〞⑥。我在根本遵循以上原那么、规律的根底上将阅读教学“导读〞的过程分为了四步,即: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点拔感悟→评价迁移。下面以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谈谈这四步教学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初读感知 这一步“导读〞的具体作法是教师先创设文章内容、结构、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读文章,读完后思考并答复教师创设的问题,以此方式到达初步感知全文。 最后一课的教学,我首先创设了以下问题: 〔一〕、作品主要写了什么? 〔二〕、作品的结构怎样划分? 〔三〕、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四〕、你认为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五〕、“我〞〔 即小弗郎士〕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 我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读完之后凭自己的直觉和思考答复这些问题,要把以上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之后老师抽答。 包括本文和其它精读的文章,在初读之后对教师创设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作出五六成准确的答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答复不完整,片面化,太简单。如对“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复为“是个严格的老师〞,或“是个平易近人的人〞,或“对工作有满腔热情的人〞等。 通过以上第一步,学生对我创设的这些问题有初步的,比拟准确的认识,很显然对文章也就有了比拟准确的整体感知。 第二步:细读理解 这一步,教师的“导〞是告诉学生,经过第一步,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比拟准确的整体感知,但是还不够,还需再读、细读,以进一步加深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读的时候要反复揣摩语句,反复思考问题,并将思考所得补充到第一步做的答案上去。教师还告诉学生,再读、细读完成后, 先“小组合作讨论〞,再“ 老师抽答、争论〞,以不断补充、完善问题的答案,使之更全面、更准确。这一步,学生的“读〞是在遵循教师要求下的读,学生是主体,有充分的时间的读、思考、讨论。 在学生的读、思考、讨论完成后,教师即对第一步答复得不够好的问题进行抽答并要求学生争论、论战,当学生答复臻于完善、完美时,教师适时给予表扬,肯定,之后导引到下一个问题上。 通过以上导读、导议,学生能对文章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入,同样以“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为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韩麦尔先生是个勇于成认自己的缺点,开诚布公,襟怀坦白,无限依恋学校和自己的学生,有深切国土沦丧之痛的教师。这样,很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初读感知时大大进了一步。 第三步:点拔感悟 这一步的“导读〞,一是教师指点、点拨前面学生答复得还稍有缺乏的问题,二是教师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体现教学目标〞这一标准,提出一些前面没提的文章内容、结构、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同样先学生思考作答,后教师指点、点拨。三是一、二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向老师提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老师通过点拨到达感悟。 同样以最后一课为例,首先,对“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 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有关语句、段落,更进一步指点、点拨学生,除了你们说的以外,他还是个“响当当的,顶天立地的爱国者〞,“他有最后必胜的坚决信念〞,以此让学生充分深入地领会、感悟这个问题。其次,我再创设了“作品描写小弗郎士进教室后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是哪些异常情况?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就像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应怎样理解?〞等问题,和前面一样,这些问题先学生思考答复,后我根据文章和相关语文知识指点、点拨学生正确领会感悟,并作好笔记。最后,就是我在听取学生提的各种问题后给予学生指点。 这一步,体现了鲜明的“导读〞的特点,虽然这一步费时费力,但通过这一步,学生对文章各方面问题的理解感悟会有质的飞跃。 第四步:评价迁移 我所主张的的整个“导读〞是“出入阅读〞这样一个过程,前三步可以说是“入〞,那么这一步呢?很显然这一步可视为“出〞。 这一步,因文而异,教师要顺势而导;这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一步,主要作法是教师创设和文章有关的问题或话题,要求学生答复或写作,使学生既到达评价,又到达迁移。 仍然以最后一课为例,这一步我创设了“联系个人实际,谈谈小弗郎士懊悔以前荒废学业对你有何启发〞?“你最钦佩韩麦尔先生什么品质,为什么〞?“通过了解法国人上最后一课的情景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为什么?〞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答复。 最后一课和其它精读的篇目,在评价迁移这一步,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关于人生、文学、艺术、审美、道德、历史、社会、法制等各种经历、感受拈到课堂来,追求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言论。使学生主要不是面对知识,而是面对生命问题引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到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遗产上去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的语文教育观是大语文教育,学语文要处处和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和各种知识联系到一起。 二、鼓励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导读“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才能由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演成体,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学生必须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要搞好课外阅读,老师的导读很重要,导读的主要方面有:导认识、导兴趣、导读物、导作品、导读法等,鼓励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导读可以加强阅读的方案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学到很多终身受益的知识。 写作教学怎样“导写〞? 一、课堂作文“导写〞 〔一〕、作文前的指导〔立意和选材的指导〕 很多学生写作文感到难,我认为他们感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立意难。但立意并非真的很难,所谓难者,乃是不得法而已。“意在笔先〞,好的立意是奠定一篇好的文章的根底。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在学生写课堂作文前重视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立意。例如写作冬天的早晨,我问学生“写这个题目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多数学生说表现冬天早晨寒冷,少数学生说写冬天早晨景色美。我告诉学生第一种立意平淡、缺乏新意,第二种立意要好一些,因为多数人认为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春天才美,冬天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冷,能反其道而行之,想到冬天美,就令人感到新颖别致了。接着我又追问“还可以确立其它主题吗〞?学生们沉默不语,我知道他们的思路、思维打不开,于是启发他们: 1、描写冬天早晨特有的迷人景象,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描写冬天早晨的寒冷以及人们早晨活动的情况,歌颂人们不畏严寒,迎风冒雪坚持工作学习的精神风貌。 3、通过描写早晨奇寒难熬,万物凋零的苍凉景象描写,表现出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冬天早晨奇寒难熬,万物凋零的苍凉景象描写,并与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微型机省略的景象进行比照,领悟到一个人失意遭难时,不要泄气,要充满希望,表现“人生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到来的主题。〞 这次立意指导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经过屡次类似的立意指导和立意训练,学生们感到作文不难了,立意不难了,甚至很多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认为学生写作文感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选材难,征对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从分析名篇佳作入手,掌握选材方法。我告诉学生,背影一文之所以写得新颖和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因为作者写的是自己回家省亲和父亲送别自己的真实经历,写的背影是自己内心切身感受。当时作者家境潦倒,此种情况下亲人别离最令人伤感,也最使人难忘。父亲的背影所含的意蕴是多方面的,是深刻感人的。有儿子对身处逆境中父亲的同情,有因为父亲亲自送别自己的感谢、还有以前不理解父爱的惭愧等,都在看见父亲晃动的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