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析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doc
下载文档

ID:1459181

大小:24.50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外国 留学生 汉语 语法 教学
浅析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汉语语法 脑筋急转弯 语境理论      论文:汉语语法一直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感到头痛的一大难题,所以,如何对留学生进行语法教学就成了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课堂教学中“脑筋急转弯〞这一益智游戏与语境理论来探讨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提倡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活泼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指多媒体汉语教学,如影视教学、电化教学、函授教学、个别教学、自学等。狭义的理解即课堂教学。尽管多媒体教学开展得很快,但目前课堂教学依然占据着中心位置。可以说,设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国内高校,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设想、教学的原那么都要靠课堂教学去落实;各种课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靠课堂教学去到达和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诸项根本技能,从而到达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既然课堂教学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法教学也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外国留学生在根底汉语学习阶段是从零开始的,为培养汉语方面的语言技能,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这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也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或者说,学生的语言技能,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自己也要勤学苦练。如果在课堂上忽略了这一特点,教师讲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有些教师甚至使用外语讲课,这更是犯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大忌〞。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开口,多加练习,直至能够流利运用为止。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留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中国学生不尽相同。留学生的难点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或是容易被忽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难点:一方面要精心备课。在备课中对“难点〞做出初步预测估计;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发现“难点〞。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由学生直接提问或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寻找的方式。例如,一个学生在读课文时念道“马飞,快地跑过来〞,那么教师马上就能知道,他不懂“飞快〞一词的含义,所以断句断错了。这时教师示范朗读就等于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或者再领读一下,效果会更好。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原那么和方法      真正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是顺其自然的,是“教无定法〞的,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这里简单谈一谈教学的一般原那么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心理,有的放矢地教学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集体是由几个国家的学生组成的。首先,教师要从总体上了解教学对象所在国家的概况,包括政治、历史、文化、风俗等;其次,要了解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心理特征及其所掌握的汉语程度等。   据笔者统计,外国留学生来华情况有如下几类:   1.外国公司派来的,来自日本、韩国的居多;   2.国家间互派的,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居多;   3.对中国感兴趣,以后想在中国工作的;   4.所学专业与中国文化有联系的;   5.旅游、经商、消遣或者看朋友的。   因前四种情况来华的留学生学习目的比拟明确,有学习动力。而“旅游、经商、消遣或者看朋友者〞那么只想学点儿口语,目的性不强。教师对他们既不能强迫学习,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采取积极引导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抱什么目的而来,只要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师就有义务教好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他们都是成年人,自尊心都比拟强,教师要尽量多引导启发,少批评说教,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还要让学生都有同等的练习时机。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寓教于乐〞是中外教育学家总结出的一条教育原那么。学生在愉悦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的。此点对外国留学生尤为重要,多数外国留学生比拟看重“自我〞,如果他们觉得乏味,就会丧失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可是,在有限的汉语水平制约中,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有人曾提出把“脑筋急转弯〞引入到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来,以促进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脑筋急转弯〞是作为一种益智类语言游戏出现的。巧妙运用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修辞等语言现象创作的“脑筋急转弯〞,能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汉语这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自身具有的美学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脑筋转了一下弯〞,尝试着把“脑筋急转弯〞这种语言游戏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到达教师“润物细无声〞,学生 “轻松学汉语〞的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把“脑筋急转弯〞当作一个“引子〞,由它引入所要讲的语言知识点,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汉语语言现象。把它当作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调节剂,能活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法教学中巧妙运用“脑筋急转弯〞,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要讲的语法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语法教学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和讲解方法问题上,人们却各持己见。但总的来说,必须坚持的原那么是语法教学不宜过分强调,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而是应该让学生接触语言事实。正如赵金铭所言:“与其讲语法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确实,课堂语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脑筋〞也要尝试着“转弯〞,让学生在“转弯〞中轻松学语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式教学和随机教学,排除学生学语法的畏惧情绪。教师在讲语法时可以尝试参加“脑筋急转弯〞这种引子和调节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教学方法中“脑筋急转弯〞的运用:   1.趋向补语的教学   趋向补语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即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掌握和运用问题。如何使学生掌握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正确地理解并加以运用,需要一个很好的“引子〞。教师在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举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1〕——一个人走在独木桥上,当他走到桥中央的时候,抬头一看,前面过来了一只狼,扭头往后一看,身后站着一只老虎。可是这个人却过去了。问:他怎么过去了?   ——昏过去了。   这是典型的动趋结构,即“V+复合趋向补语〞的用法 ,并且涉及趋向补语的另一个重要用法,即趋向补语“过去〞的引申义。趋向补语“过去〞有三个相关意义:单个词的意思是,离开或经过说话人或表达的对象所在地向另一个地点去;用在动词后的一般用法。如:把球踢过去,把信封翻过去等;用在动词后,表示失去原来正常的状态,如:病人晕过去了。是利用“过去〞的多义双关的第三种用法。我们还可以引申到“过去〞的婉辞用法:“死亡〞。从而引出一个专题:“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让 学生了解一个系统的趋向补语的用法。   2.“比〞字句的教学   〔2〕——为什么青蛙能跳得比树高?   ——因为树不会跳。   这两句对话真实信息的语法结构应当是“青蛙跳得比树跳得高〞,而非“青蛙跳得比树高〞。前一个句子利用语音的歧义,通过省略把一个比拟状语从句结构变成了后一个句子中的补语结构。我们用这个“脑筋急转弯〞是为了引入“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搞好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师的根本任务,而要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序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要灵活,也就是首先要具有搞活课堂气氛的意识。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殊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文化差异的特殊性等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因此,教师备课和课堂操作要在“活〞上下工夫。教师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灵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汉语中生动有趣的语言现象。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做到“乐教〞和“善教〞,寓教于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运用“脑筋急转弯〞,需要教师在充分而合理地运用教学机制的根底上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材取例上要难度适中。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等级水平、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要考虑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技能及其所到达的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脑筋急转弯〞,内容上也要与他们的生活有联系,这样才能生动有趣。   第二,发“问〞要巧。由于“脑筋急转弯〞主要由提问和答复两局部构成,目的在于通过问答句来引入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表达问题和答案的技巧和方式,正确地引导到所要讲的语言点上,做到巧妙而又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引入趋向补语的方式,例〔1) 问“他怎么过去了〞要比“他怎么过去的〞更有提示作用。而有时候为了制作“脑筋急转弯〞而成心设置的语言障碍要在游戏之后给学生予以纠正,表达正确而完整的表达方式。   〔三〕对汉语语法难点讲解过程中语境理论的运用   关于对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有人曾提出运用语境理论来进行对汉语语法难点的讲解,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境,即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即语言本身的环境,指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指使用语言时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使用语言者的身份、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   目前的语法课教学,仍然偏重于讲解语法学知识,片面、孤立地分析说明一些语法规那么、结构等,没有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无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其实,有些令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棘手的语法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1.关于“了〞的用法   一般的对外汉语教材及相关的语法书都把“了〞分为动态助词“了1〞(在动词后)和语气助词“了2〞(在句子后),但留学生通常都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句子中“了〞在前而有的句子中“了〞在后,因为有时候语气助词“了2〞也是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完成,如:   (3)我买到书了。   (4)我买了一本书。   例(3)中的“书〞是特指,交际双方以前谈论过关于这本书的话题,因此,双方有共享预设,说话者强调的是一件事情的完成。例(4)中“一本书〞是个新信息,说话者着重说明的是动作的执行。联系语境来说明,比起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用“了1〞与“了2〞的语法规那么要更为有效。   再比方:   (5)在韩国学习汉语一年了。   (6)开学以前,我想在我们班至少有两个男同学,不料连一个人也没有了。   (7)早上的空气很凉快了。   (8)在西安过了三天了。   上述句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成立的,但联系到学生使用时的实际语言环境,便都成了病句。例(5)的说话人如果在韩国,这个句子没问题,表示已经学了一年汉语,并且还要继续学下去。但是说话人现在已经在中国,因此不能用“了2〞,应改为“在韩国学习了一年汉语〞。例(6)的说话人希望班里至少有两个男生,但实际上一个也没有,而按照字面解释,好似是说本来至少有两个,后来没有了,因此,也不能用“了2〞。例(7)的说话人如果在北京已生活了一段时间,体验到气候的变化,那这个句子是对的,实际上说话人刚来北京,所以也不能用表示变化的“了2〞。例(8)句的说话人如果还在西安,句子可以成立,但如果已回到北京,那么也不能用表示继续的“了2〞。   留学生在学习“了〞的用法时,最大的困惑是不知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与语法书中,通常把句子当作最大的单位,没有扩展到句群、段落,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