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说
阅读教学
中巧设
矛盾
细读
课文
小说阅读教学中巧设矛盾细读课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巧设矛盾细读课文 【摘要】每一篇小说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從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思想主旨等方面,巧设矛盾,细读课文,充分领悟小说的魅力,真正读懂小说。【关键词】阅读教学;小说;矛盾【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学样式,是高考、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小说阅读训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小说阅读方法的运用,更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而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认知水平不高,要充分领会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巧设矛盾,细读文本,我认为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这样就更要求教师对教材、对教法、对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在小说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阅读一篇小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巧设矛盾,提高课堂效率。一、巧设矛盾,充分解读人物形象 每一个小说都无一例外地用矛盾和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有的作品中的人物还具有多重性格、矛盾性格。因此,巧设矛盾,才能更加充分地解读人物形象。初中课文项链作为一篇重点篇目,小说的结尾让人啼笑皆非,生长在小职员家里的玛蒂尔德为了赔偿一条假项链,葬送了十年的青春。当无数人批判玛蒂尔德虚伪拜金时,也可以看出玛蒂尔德更多优秀品质。所以,我设置的矛盾焦点就是:“对玛蒂尔德这个人,文章究竟是批判,还是赞扬?”学生讨论后大致分为两类:1.丢失项链前肤浅、庸俗的生活本质。作为一个小职员家庭的成员,经常和上流社会、资产阶级的贵妇人交流,以至于她在生活中心理失衡,消极对待。文章说玛蒂尔德因为“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她觉得不幸”。因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她的心理极其痛苦。在参加一个重要舞会时,借项链也就顺理成章,我们可以看出玛蒂尔德庸俗、肤浅、享受的生活本质。2.丢失项链后积极、勇毅的抗争。丢失项链后,虽然生活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他不退缩,不逃避。文中说:“一定要把它还清。”可见,面对债务高筑,她选择了诚实守信。“家里的笨重活,厨房里的腻人工作,她都尝到了个中的滋味。”可以看到她坚强,吃苦耐劳的品质。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她不仅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而且单纯,勇毅,勤劳善良,诚实守信,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更丰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多面性,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解读,这也是学习这一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二、巧设矛盾,理清故事情节 有的小说为了增加讽刺的效果,往往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这更有利于充分显示事件的矛盾。范进中举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我巧设的问题就是:“范进中举前后各类人都有哪些变化?”范进喜极而疯,是心理长期压抑的结果,了解清楚范进中举前后各类人的变化过程,也就理清了课文的故事情节。1.范进中举前各类人的心态。范进长期住茅草屋,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中榜那天,母亲还叫他去集上卖鸡买米。忍饥挨饿无人救济,生活贫穷无人过问。范进娶了胡屠户的女儿,可能门不当,户不对,经常被胡屠户训斥,骂得狗血喷头,科考前去借钱还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2.范进中举后各类人的心态。中举后一切都改变了,众乡邻主动关心,拿鸡蛋,拿白面,提鸡背米的不胜枚举。胡屠户也提着酒肉前来道贺,打醒范进时却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就连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前来拜访,赠银,送房。范进中举前后各类人对范进的态度有着巨大差异,了解了这些变化,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而就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三、巧设矛盾,分析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一般不是单一的,是错综复杂的事件。有时遇到这类小说时,就要巧设矛盾,深入探究,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小说的主题。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我认为就存在主题多样性。所以,我设置的问题是:“这篇小说的主旨重点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还是重点揭示旧社会的世态炎凉?”学生结合课文,细读文本对这两种情况都从事实上进行了论证。1.批判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像孔乙己这类读书人,“终生连半个秀才都没捞着”“他满口之乎者也,但始终也不会营生”。种种迹象说明为了追求仕途,他竟然染上好吃懒做的恶习,只能干一些盗窃之类的事。由此可见,在经济社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要实现人生的抱负,开科出仕就成了他们的出路。但浩瀚的考试大军中,真正独占鳌头的却很少。我们可以说,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正是科举考试造成的。孔乙己的悲剧,就是当时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其实,鲁迅写孔乙己的时候,封建科举已经废除十几年了,但这种思想仍然毒害着人们,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悲哀。2.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痛心,对孔乙己的同情。孔乙己有他自身思想的缺陷,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更让作者痛心,孔乙己偷了丁举人的书,被吊起来打,甚至打折了腿。最后孔乙己爬进了咸亨酒店,掌柜却还说:“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而其他一些顾客看到了孔乙己脸上的伤疤,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可以简单归纳周围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一是打,二是笑。丁举人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顾客和掌柜摧残了孔乙己的精神,孔乙己本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但从上到下,都对贫穷的读书人当废品,缺乏同情心,这也正是作品中反映出当时国民的心理状态,以至孔乙己腿被打折也没有侠客义士去帮助他,他只能在瑟瑟的秋风中“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这是一篇现实主义作品,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生。每一篇小说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思想主旨等方面,巧设矛盾,细读课文,充分领悟小说的魅力,真正地读懂小说。(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