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坚持
树人
根本
任务
构建
并举
教育
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岳文果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6月23日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亿万少年儿童的亲切关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改革与开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一、发布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意义十分重大。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开展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二是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因此亟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三是深化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正处于由根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新阶段。同时,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二、改革目标
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具有奠基性作用,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在读规模最大、学龄最长的教育阶段。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在坚决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意见明确提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二是坚持全面开展,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三是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四是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三、改革措施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提出6大重点任务和26项具体改革措施。
任务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要明确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
任务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主要包括5项改革措施: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任务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主要包括4项改革措施: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任务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主要包括4项改革措施: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
任务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主要包括6项改革措施: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激发学校生机活力,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任务六: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开展新局面。
主要包括5项改革措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部门职责,重视家庭教育,强化考核督导,营造良好生态。
四、八大亮点
亮点一:坚持党的领导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提出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明确要求县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听取1次義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根底。
亮点二:坚持立德树人
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根底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力在坚决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开展的良好气氛,更好发挥义务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奠基作用。
亮点三:坚持“五育〞并举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初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意见坚持“五育〞并举: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作用。二是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开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到达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三是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效劳。四是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统筹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
亮点四:提高教师待遇
“国将兴,必贵师。〞意见提出首先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良好风气,公共效劳领域要给教师创造优待条件,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二是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建立教师工资联动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三是完善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法,绩效工资新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并向教学一线和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四是有条件的地区要给在乡村任教教师给予交通补贴,并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亮点五:明确惩戒权利
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细那么,赋予教师必要的教育惩戒权。一是明确教育惩戒权的实施原那么,教育惩戒重在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保护、促进健康成长的根底上。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那么,明确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的范围、程度和形式,标准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广阔教师既热情关爱学生,又严格管理、悉心教导,提升育人效果。三是做好教师法修订工作,在法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权利,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促进教师能管、敢管、善管,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真正维护师道尊严。
亮点六:发挥教研职能
教学研究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发挥着专业智库的作用,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意见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要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一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二要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鼓励和专业开展机制。三要建立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四要创新教研工作模式,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并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五要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亮点七: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开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意见明确提出,一要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二要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效劳站点等机构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效劳。三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四要指导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兒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促进孩子全面开展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实现得好,在提高教育质量中才能达成“1+1+1>3〞的倍增效应。
亮点八:完善评价制度
在义务教育领域,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二是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三是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等名义选拔学生。
在民办义务教育领域,一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二是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方案的,实行随机录取。
在高中教育领域,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统一批准的招生方案、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