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修身立道”演讲.docx
下载文档

ID:1451791

大小:25.33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修身 演讲
关于“修身立道〞演讲 关于“修身立道〞演讲 诸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与众位大德精英共同学习先贤圣哲的教诲,可谓是荣幸之至。末学也并非是什么大师、专家,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者,对圣贤的教诲经典学问,我了解的还非常浅肤,一知半解罢了。在众位大德面前,不敢造次,胡乱讲解。就上台这么几句话,博得大家这么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礼遇,深感惭愧。谢谢大家了。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东周末期的那个时代,大周中央政权失去了作用,各诸侯国之间,利益争夺,战火四起,相互吞噬,天下混乱的时代。同时,这个时代也是“圣人〞辈出的时代,直至到战国时代,这五百多年时间,世界上相继出了老子、释迦摩尼、默罕默德、孔子、耶稣等高尚的圣人。而今天的时代,那么是财富丰富的时代,也是追名逐利“小人〞辈出的时代。为拥有更多财富而生存的全球性思想文化,让人们颇感危机四伏,生存压力巨大。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也正是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被污浊了,承受着极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大家都纷纷期盼着能够有一个清新的环境来生存,或者能够创造一个理想、轻松、舒适的精神生存环境。 多少年来,我们时常把佛儒道中的佛祖、孔子、老君奉为“圣人〞。也正是佛儒道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国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承传,也成就了多少中华英雄豪杰和伟人。其实,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自然、社会,就存在着层次不同的认识境界。所以,自古就有“圣人、贤哲、君子、正人、小人、俗众、愚蠢〞(从上向下排列)七层不同品味层次人的区别存在。圣人贤哲对事物的认识境界非常高,认识事物比较透彻深刻,看待事物的开展当然就比较辽阔。我们俗众相对站得比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也就相比照就浅薄,看待事物的开展就比较近。如果用时间来衡量的话,圣贤对事物的开展,能够看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远几千年。而我们俗众对事物的开展也就能看几年、几个月、或几天,甚至是眼前一时。圣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用距离深度来衡量的话,他们可能要看到三千米、一万米,甚至是像能够看到地球的核心。而我们就不能,往往为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在欺骗、争夺,甚至要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也正是世间有这么几个不同认识境界层次人的存在,也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不同主张、不同思想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阶层。因此,庄子讲:“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茵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佛祖是站在宇宙看太空,是从八万四千个角度,也叫“八万四千种法门〞,以圆融的态度认识事物,讲的是宇宙中的“天道〞;老君是站在太空看自然万物,是从八方的角度,也叫“万法自然〞,以平衡的态度认识事物,讲的是自然界的“地道〞;孔圣人是站在自然社会看人类,是从正反两方面,也叫“伦理道德〞,以辩证的态度认识事物,讲的是人类相处的“人道〞。无论是佛祖、老君,还是孔圣人,可以说他们认识事物的境界也真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才配称“圣人〞。而我们的祖先中还有很多贤哲,他们是站在事物之中看事物,片面地认识事物,有针对性地对待事物的好与坏、是与非,直到今天的那些科学家和精英人士。 佛陀认为事物就没有绝对的生与灭,包括人类,只有在宇宙太空里不断地转化或变化,从此种物体转变成另外一种物体,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就像是金属类的器物那样,没被开采之前的金属与土石混在一块儿储藏在大地上是矿石,开采以后经过冶炼变成了金属块儿,制作成供人类使用的器物又变成了有形的使用物体,这种有形的物体使用寿命用尽了,再回收制做成其它有形的物体,那么这种金属就这样循环的存在着,只不过是在它存在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有形的“面目〞罢了。所以说,金属本身就没有是与非、对与错。只是它在转变成不同有形物体时的使用过程中,有益又有害,才出现了是与非、对与错。世间也就没有生与灭的任何物体,只有这种物体的使用价值灵魂可以长生久视。因此,佛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这就是佛对事物的认识观点。至于那些相对有生有灭的物体,由于它们存在的因素条件不同,它们相对存在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比方那些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和菌类。 那么,我们人类也属于有生命的有形物体,存在于世间中的存在时间,最多也就是百儿八十年的光景。生存的主要因素条件也就是吃饱、穿暖和身体健康,生存的意义在于精神感觉的快乐,生存的价值在于为多少人作出了付出和奉献。 佛祖的教诲过于深奥,得需要我们慢慢用心去“参悟〞;老君的教诲相比照拟清晰,我们就需要用意去“探明〞;孔孟的教诲相比照拟直接,我们需要用行去“修养〞。鉴于佛经的深奥莫测,只能参悟不能研究,我们就不必去钻研。既然我们人类生存在这自然世间,就该探明我们赖以生存,又息息相关的自然哲理和人伦哲理。就老君的教诲和孔孟的教诲,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所以,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七上八下〞,也就是老子的“处事七善〞和孔子的“修身八德〞。 在我们学习老子、孔子两位圣人教诲的同时,我们应先了解他们生存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环境,才会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人生处世观点,才会知道为什么后人会把他们尊为“圣人〞。 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上,出现一个非常紊乱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我们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只不过,这只是站在我们现在的立场和角度,事不干己,也无切肤之痛地加个评论而已。如果我们也生长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痛苦悲愤的现实环境里,大概就不会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了。这个时代,也就是有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这两个名词所包涵的时代,都有几百年之久,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都是生存在春秋时期的人,老子在世活了20230岁,孔子在世活了72岁。历史上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两个衔接起来有五百多年的时代,却是我们民族最痛苦的阶段。当时东周失去了中央集权的实际意义,各诸侯国(其实就如今天的各省直辖市)为了自己的开展利益,彼此争夺土地和财富,以武力手段,打来杀杀去,乱作一团(这种现象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不少见)。从公元前770年东周王朝中央集权的崩溃,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种混乱状况相继持续了五百多年。春秋那个时代侵略吞并的战争,绵延继续了两百多年,由西周初期所建立的“封建〞的文化根底,开始逐渐地被破坏,社会的紊乱、经济的凋蔽,所给予人们的痛苦,实在太多。现在我们简单引用董仲舒的话,便可知道那个时代乱源的要点: 夫德缺乏以亲近,而文缺乏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董仲舒认为,在那个时代,各国诸侯之间的霸业,都不培养道德的政治根底,因此政治道德衰落,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谁也不相信谁,彼此不敢轻易亲近,所谓“德缺乏以亲近〞。对于文化的建立,更是漠不关心,只顾现实,而无高远的见地。国与国之间,没有像周朝初期那样远道来归的国际道德关系,所以说:“文缺乏以来远〞。因此只有用战争来侵略别人。但是他们每次在侵略的战争上,却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说自己要侵略别人,而是找些借口来发动战争,这就是“断之以战伐为之者〞。这便是孔子著春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孔子著春秋最痛心疾首的中心重点,“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他说,春秋时代几百年的战争,都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也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但春秋这部书并不是非战论,它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战争哲学是为正义而战,所谓“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仇。〞例如在春秋二百多年之间,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只有两次是为复国复仇的战争,那是无可厚非,不能说是不对的。所以他说:“今(指春秋时代)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有二焉〞。关于历史文化的破坏,政治道德的没落,那么更严重。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人伦文化的道德根底,几乎都被那些有霸权的上层领导分子破坏完了。为什么那个时代会造成这样的紊乱。 以孔子的论断,都是根源于文化思想的衰落,人们眼光的短视,重视现实而忽略了文化开展中的因果。所以孔子在易经·坤卦的文言中便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后来的董仲舒,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便说:“细恶不绝之所致也。〞所谓细恶,便是指社会人士缺乏远大的眼光,对于平常的小小坏事,马虎一点由他去,久而久之,便造成一个时代的大紊乱了。 至于老子是于公元前571年出生在当时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在公元前577年,当时,宋国的左师鱼石因谋反败露,被逐出境,携带居家两百多口人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老子的父亲老佐奉宋平公之命,率兵去收复彭城,久攻不开。公元前571年,在又一次围攻彭城战役中,老佐不幸中暗箭身亡,宋军顿时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此时,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不幸在慌乱奔逃中迷失了方向,远离了宋军,却来到了陈国相邑。 这一日,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此时夫人已有七月身孕,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传出“哇哇〞婴儿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就这样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老子自幼极其聪颍睿智,至幼年启蒙时,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几年后,商容又举荐老子去了大周的太学深造,蒙太学博士传授,而后又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是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在这里,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又过三年,又迁任守藏室史,此时,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到了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的城池,周敬王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力单,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子这时也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掉了职务。于是,离开皇宫而归隐,就骑着一头青牛,准备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老子在周太学期间,孔子就曾从鲁国前往周都洛阳向老子请教过学问,此时的老子与孔子,年纪虽然相差二十来岁,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说,算是忘年之交了。道德经里“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的观点,就是在孔子与老子探讨学问时讲的。意思是说,人最好的生存德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奉献付出而不与万物相争任何利益,它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最低洼的地方,所以它的德性最接近“天道〞。真正善于生存的人,居处应该善于选择比较好的环境;心胸应该善于经常保持沉静平衡的状态;待人应该善于用真诚、友爱和无私的态度;承诺表达应该善于格守信用,言行一致;政务处理应该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把事情处理好;做事应该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其才华;行动应该善于因时而动、把握机遇、不失时机,才会有成就。真正善于生存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