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老骥伏枥辉南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docx
下载文档

ID:1450159

大小:20.10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老 骥伏枥 辉南 永兴 党总支 书记 冯树义 先进事迹
老骥伏枥——辉南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 永兴村是XX县区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是解放前从外地逃荒来的。永兴村山多沟深,土地贫瘠,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子。而如今,这个村集体经济净资产到达2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4500元,2023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99%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95%的农户安上了程控 、吃上了自来水。 永兴村的苍桑巨变,离不开冯树义这位年逾六旬的老支书。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创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建设绿色银行 1974年,冯树义上任的第一年,他就访遍了全村828户人家,踏遍了山里的沟沟岔岔。他在党员大会上说:“永兴村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一山连着一山,难道这山只能‘长’出个‘穷’字吗。要改变落后面貌,让咱村人过上好日子,咱们就要在‘山’上下功夫、做文章。〞于是,冯树义提出了“林业打头〞的开展思路。 “在秃山上栽树〞。这在永兴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时不少人对种树能致富半信半疑。这年秋天,冯树义带着党员干部背上背着煎饼,肩上扛着镐头,来到离村2023里以外的南山,开始栽育林带。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天下来,冯树义累肿的腿打不了弯,好屡次都是被人从山上架下来的。看着冯树义走路一瘸一拐的,乡亲们含着泪说:“冯书记,你坐阵指挥就行,活不用你干。〞可冯树义说:“我怎么能呆得住,别说腿肿了,就是头发白了,也要染绿青山,把咱们村的穷根拔掉。〞 山里人虽然话不多,心里却有数。冯树义和党员干部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全村的男女老少扛着镐头跟着冯树义上山了。这年的初冬特别冷,可是永兴村人的心却格外热。他们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嚼几口煎饼,全村上下奋战了60多天,硬是在乱石满坡的南山上挖出了2023万多个树坑。第二年春天树苗涨价,原先准备好的钱不够了,这可怎么办。看着满山挖好的树坑,冯树义心里着了急,他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捐出来,并号召村支委每人拿20230元,党员拿50元。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凑出了2022多元钱,买回了树苗,永兴村的山上开始有了第一片新绿。 从那以后,村里的植树造林一年接着一年,村民的干劲也越来越高。村北面有150多亩荒山,坡度比较大,栽树成活率不高。那年春天正赶上大旱,冯树义组织7个社300多人,到远离北山一里地以外的河沟挑水栽树,大家肩挑手提,硬是把24000棵树给浇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永兴村人工林到达1.8万亩,自然林到达6000多亩,经济林到达202300多亩,宜林荒山植树到达20230%。辛勤的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几年后村里从林木中开始有了第一笔收益,以后每年都可采伐木材2022多立方米,集体可获利20多万元。这个穷了几辈子的小山村,破天荒地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1996年,永兴村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 搬来聚宝盆 永兴村早些年就开始种黄烟。这里的烟品味好,就是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形不成规模。冯树义引导农民扩大黄烟种植面积,培植专业大户,用大户带小户,形成规模种植。村民庞旭龙带头种了6亩黄烟,要割烟叶时,烟叶突然得了斑病,眼看到手的钱就要泡汤,急的他直跺脚。在这关键时刻,冯树义外出请来了技术员,及时为庞旭龙的烟叶打上了药,斑病治好了,庞旭龙当年收入1.2万元。这下,全村人心里可有底了,抢着种黄烟。现在全村的烟农有780多户,占总户数的95%;面积为3000多亩,占旱田面积的75%;全村产烟叶120多万斤,纯收入3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82023元,冯树义被村民亲昵的称为“黄烟书记〞。同时,他还鼓励村民大搞特色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涌现出了“煎饼屯〞、“大蒜屯〞、“果树屯〞,实现了一屯一业、一社一品的目标,村民的收入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冯树义并没有满足。在他的带着下,永兴村又办起了农机修配厂、粮食加工厂和卫生所、代销店。2022年村里又上了矿泉水厂,村企业用工量大增。村里富了,公益事业也就有钱办了,先后投入8万元上了程控 ,投资2023万元安上了有线电视,每年还要出钱为过去当过村社干部的老人发“退休金〞。昔日的穷山沟,今天变成了富裕村。 建起连心桥 在永兴村,一提起冯树义,人们都说。“他一颗心分八瓣,瓣瓣都是为了咱老百姓。〞 永兴村五社有一条河,隔断了通往外界的路。村民有一句顺口溜:“隔岸能说话,握手得半天〞。人们出行都得绕四五里路才能到对岸。冯树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决心建一座桥,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7年6月,村里拿出4.8万元来建桥。冯树义自己画图设计,很快拿出了建桥图纸。为了争取在雨季到来之前建好这座桥,他住在工地上,没白天没黑夜地抢进度。一天,暴雨倾盆,河水猛涨,砌了一半的桥基眼看就要被水冲毁。冯树义急坏了,他指挥村民一边改挖河道,让水绕行;一边冒水施工。为堵住急流,他率先跳进水中,在场的十几名干部和党员在他的感染下也先后跳进水中,用石填、用土挡,苦战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及时疏通了河水,砌好了桥墩子,为赶在雨季前完工赢得了时间。为了记住冯书记带着党员干部建桥时的感人事迹,村民们给这座桥起名叫“连心桥〞。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永兴村路不好走,影响了农产品外运,成了冯树义的一块心病。几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3.3公里水泥路,在全镇率先实现了水泥路屯屯通,便利的交通为农产品及时外运提供了保证,村民们说:“冯书记又为我们铺就了致富路。〞 村上办中学 以前,永兴村只有一所小学,村里的孩子要上中学得走几十里的路,学生辛苦,家长操心,有些孩子因此辍学了。冯树义想: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不上中学以后能有啥长进。于是建一所村中学就成为冯树义的心愿。他对村民说:“咱们穷,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绝不能让子孙后代再没有文化。〞为了解决上学难的问题,1981年村里投资5万元,将原来人民公社的旧址买来,进行了维修,又购置了课桌和板凳,建起了村办中学,辍学回家的孩子又回到学校上课了。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先后投资50万元,没有教师就高薪聘请,缺少教学设施就投资购置,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村中学越办越好。现在整个中学占地4200平方米,教室480平方米,全校有17名教师、在校学生20232名。建校以来全村有400多名学生先后走进了大专院校。现在有在吉林农大攻读博士的,有在西安交大、石家庄铁路学院等高等院校就读的,为国家输出了一批优秀人才。 几十年的辛苦图个啥 1994年,正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初,冯树义想方设法为群众找工程、跑市场,又张罗为村里建办公楼。在施工中,人们发现冯书记走路一瘸一拐,嘴里口水直淌,村委会主任和乡亲们都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就是没时间去。在建办公楼的两个月时间里,冯树义没睡过一次囫囵觉,为了节省村开支,他白天组织村民选工程、签订单,夜里自己守在工地上看料。饿了吃两张家人送来的煎饼,累了在玉米秸搭的工棚子里打个盹。由于过度劳累,使病情加重了,他接连两次摔倒在工地上,村民再也看不下去了,强行把他送到县医院检查。后来又转到了长春大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脑瘤,需要住院手术。交住院押金时,冯树义家里连3000元押金都拿不出来。医生说:“当了20多年的村书记,怎么还没有个十万八万的。〞确实,按照合同规定,冯树义每年都可从村办企业纯利润中提成两三万元,但十几年来,他一分没提,每年只拿4500元的工资。外出为村里办事的差旅费,他没报销过一分钱。他现在的住房是70年代买人民公社旧址的三间平房,是村里最破旧的。村党总支和家人又借了5000元钱,为冯树义做了手术。手术前,一辈子没在人前流过泪的硬汉子,禁不住泪水滚落下来,他环视着大家说:“我这次要是不行了,永兴村还有这么几件事我没完成……,你们一定要把它们办好了。〞在场的人眼圈湿润了,说:“老书记,这些年你为我们累坏了。〞 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冯树义病愈后,在大连开发区工作的大女儿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当这个书记了,哭喊着说:“爸爸,你几十年的辛苦到底图个啥,别干了,到大连去享享福吧。〞可不管女儿怎么说,他就是一句话:“我哪也不去,死活都是永兴村的人。〞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