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使用调研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450012

大小:18.90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农村 公共设施 管护 使用 调研 思考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使用调研思考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开展,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相继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与使用,充分发挥其最大功能,持续永久地效劳农村、惠及农民,是一项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我县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根本情况 几年来,共完成改水52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8500户;改厕1918户;改用沼气灶试点1500户;新建村卫生所15所、武装中心村卫生所35个,新上医疗设备120台(套);新建村文化活动室21个、“万村千乡〞农家店55个;新改造有线电视光缆18公里、通讯光缆15公里,农村有线电视、程控 入户率分别到达70%和73%;完成重点绿化村屯51个,栽植绿化树280万株;新建村内公园5处、2.8万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11个村,安装路灯530基杆;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总数的62%,有65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占通村通畅公路任务的79.3%。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西胜、大古洞等5个村村内道路建设工程5个,道路总长2023024延长米、352023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个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20个,道路总长53963延长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设。全县改造泥草房2800户。三是路边沟建设。建设东胜、富林等5个村水泥路边沟总长34990延长米。四是村屯绿化建设。绿化浓河、富强等村屯2023个,栽植绿化树11.75万株。五是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亮化长兴、东胜等5个村屯,安装节能路灯171盏;改造庭院栅栏林胜、清茶等6个村,总长度43900米。 二、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县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的使用与管护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管护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等问题。 一是管护不利、使用不善。少数村对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冬天一层冰的现象;个别村没有调动起村民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资金,路灯不能经常使用,由于没有专人看管、维护,公园内的休闲、锻炼设施损坏严重;等等。致使公共设施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管护意识薄弱、不到位。个别镇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将主要精力用在争工程、跑资金、搞建设上,无视公共设施建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现象;局部群众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尽义务。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不成熟。虽然各村有关根底设施管理有所考虑,但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大局部村依靠村级机构自行组织人员,利用政府拨付的农村公益资金解决设施维护费用问题,但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个别村管护所用资金由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但集体经济出现困难后,导致设施无人管护的后遗症;受长期使用公共资源、设施不交费的习惯影响,局部村民没有形成公共设施需要交费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费机制,使村级根底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加重。 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的几点建议 农村公共设施使用与管护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开展的高度着眼,从农村公共设施长远永续使用的目标出发,深入研究探讨农村公共根底设施使用和管护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一是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应切实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确保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护、运营均衡开展;二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应切实摒弃缺少资金不好管的畏难情绪,切实把公共设施管护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着力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是在农村群众中,应切实摒弃只享受不管护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公共根底设施是农民受益,农民自然也应成为管护的主体〞这个道理,使农村群众彻底摒弃“大家都在用,但都没当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断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公共设施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 (二)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径。新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目前各地还都没有成形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需要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是专业管护。对跨村、跨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等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使用调研思考第2页 管护难度较大的农村公共设施,可由乡镇XX县区直主管部门将其纳入农村公共效劳范围,成立专门管护机构,落实专项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并将公共设施管护事项纳入全县农村公益效劳工程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二是集体管护。把农村公共设施管护作为一项农村重要工作编制到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实现村委会、养护人员、全体群众“三级联动〞,表达群众参与管护的主体地位。三是协会管护。鼓励群众组建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协会,制定章程,落实管护措施,并在协会下设立理事会、监事会,落实资金筹措及其监督等事项。由协会负责管护资金、日常维护及对破坏道路行为进行监督。四是义务管护。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到管护队伍,主动参与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护。同时,积极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人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义务管护。五是商业管护。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本村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三)培育乡风民风,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公共设施管护,都应以农民为主体。应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素质,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一是强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形式创新,紧贴农村基层实际,采取鼓励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倡导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节目等形式纷呈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二是强化教育载体的实用性。切实利用好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使之成为农民学习、娱乐、交流、沟通的阵地和场所,发挥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农村文化设施“物有所用、物尽其用〞。三是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在加强群众素质提高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创新教育内容,把带着村中开展生产的“致富能手〞、尊老爱幼的模范等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人物和事迹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农民、感染群众,使广阔群众人人思建设、个个谋开展、家家争致富,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