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质量
检测
第五
明至清
中叶
中国
版图
奠定
封建
专制
发展
社会
变动
人民
22
单元质量检测(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明中后期,除在京师进行的会试、殿试与定期考核以外,官员官职的分派和升迁,抛却出身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由吏部抽签决定,最后皇帝或司礼监例行朱批。这表明( )
A.科举制逐渐失去了选拔官吏的作用
B.皇帝失去最高权威
C.文官集团已经形成自动运行的机制
D.明代吏治腐败低效
解析:选C。明中后期,官员官职的分派和升迁大多数由吏部抽签决定,最后皇帝或司礼监例行朱批,这说明文官集团已经形成自动运行的机制,故C项正确。
2.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解析:选D。由材料“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再经内阁下达部院”可见,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D项。
3.(2023·江苏盐城三模)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谬”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解析:选D。材料中“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说明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故选D项;六部是行政机构,排除A项;明太祖设御史台,由此建立监察制度,与材料中“明代仁宗皇帝”不符,排除B项;“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说明是针对官员个人,而非中央各部间实现权力制衡,排除C项。
4.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 )
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
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解析:选C。材料表明乾隆时期的军机处,职责几乎无事不包,所以承担的职权超过了内阁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故选C项;军机处虽然是全国政事中枢,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排除A项;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全面取代内阁职能,排除D项。
5.(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
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解析:选C。从战国后期,古代中国就出现了“县”这一行政区划,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中包括“劝农课税”“维持地方治安”等内容,故选C项;“监察百官”的权力属于中央,与地方政权无关,排除A项;“‘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属于两宋时期市舶司的职权,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项;“‘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属于军事上的职权,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D项。
6.明初,松江府的官布全部征收实物。从明中叶开始有本色与折色之分,本色即为实物,折色则为布折银,改折棉布占总数约24%。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纸币的普遍流通
B.松江府棉织业最为发达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区域化专业化市镇兴起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松江府的征解出现了折银现象,说明赋税制度适应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明代白银普遍流通,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松江府棉织水平最高和专业化市镇兴起,排除B、D两项。
7.(2023·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 )
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
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
解析:选C。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发达,排除A项;由“家家纺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纺织”,没有涉及内部分工,排除D项。
8.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篆》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采桑喂蚕活动属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故C项正确。
9.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解析:选D。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生产趋向专业化区域发展,带有地方特色,故选D项;四区不只分布在南方,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贩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10.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解析:选D。材料信息“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说明黄宗羲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说明黄宗羲反对鬼神享乐,故D项正确。
11.(2023·广东阶段性考试)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留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 )
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 B.反映资产阶级诉求
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 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理学,使儒学焕发了生机,故选C项。
12.(2023·中原名校质评)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
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可知“这一阶段”的市民文艺批判、揭露社会现实,是清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年来,东亚始终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东亚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2023,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业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郑氏海商集团操控着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
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材料二 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熙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营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中西多项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取代旧的体制,以上海为中心之一的新的远东商贸网络逐渐形成。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材料三 20世纪最后四十年,东亚迎来了发展高峰,日本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腾飞,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千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入,GDP跃居世界第二。……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政府立足亚太、面向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明朝前期到后期东亚贸易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中期东亚贸易的相似之处,并简述清朝“广州贸易体系”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以来东亚贸易和该区域发展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贸易中心、贸易流向、贸易政策和贸易的主体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的经济发展及对外政策等方面总结。 (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贸易的发展概况从中国在贸易中的地位、贸易状态、贸易政策、贸易发展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据材料二“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3)从东亚的地位、中国在东亚的地位、东亚贸易的影响、今天应该如何做等角度入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1)变化:贸易中心,贸易主战场由印度洋转向太平洋;贸易流向,由中国购买外国物品为主到外国购买中国物品为主;贸易政策,由政府严格管控到民间贸易逐渐兴起;贸易主体,欧洲商人大量出现;大批华人移民国外。(任意三点即可)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任意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中国在东亚商贸圈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外贸处于顺差状态;中国政府试图掌控对外贸易;都有一个政府由严格管控到相对放宽的过程。(任意三点即可)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认识:东亚的地位,东亚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中国在东亚的地位,中国在东亚商贸圈占据重要地位;东亚贸易的影响,东亚贸易推动了相关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东亚贸易加强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和交流;东亚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的近代化进程;应该如何做,东亚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东亚国家应该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和制度互鉴;东亚各国应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