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的思索.docx
下载文档

ID:1443744

大小:21.5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初中 树人 理论 实践 路径 思索
关于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的思索   摘 要 当今农村中学非常注重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是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出色的完成德育任务,就要努力探索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 立德树人;理论指导;实践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3)31-0038-0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做到“立德树人〞,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就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力度。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实施方面还处在一定的困境,往往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关注缺乏,这是造成德育工作落后的原因,针对这种现状,我从几个方面做以相关阐述。  一、要实现立德树人就要不断创新实践理论  理论的实践性和超实践性决定了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立德树人的伟大实践需要理论支撑。理论对立德树人实践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在指导性、继承性、借鉴性和创新性几个方面。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和继承。在新的历史时期,xxx总书记格外重视思想道德建设,xxx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xxx总书记这些新的思想、新的要求,为新时期的“立德树人〞实践指明了方向、找准了方法。  立德树人理论继承具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中国文明数千年形成的文明传统。第二,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的参考系。在实践上,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容易混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区别,激化社会矛盾,压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二)道德理论实践的借鉴。第一,西方先进的德育思想,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具有丰富的德育理论,二是西方创造了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第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认识和了解这些系统和结构,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更好的培养人才、效劳社会,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开展。  (三)促进立德树人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哲学理论的创新是其他学科创新的先导。现存道德领域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理论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开展,人类实践也越来越深入,相应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不过理论与实践总是有一定的差距。面对越来越复杂深刻的现实,立德树人的相关理论就需要一定的理论创新。  二、要实现立德树人需要不断创新实践观念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以物性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人,必然会导致人的异化,这与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一)实践性思维方式的养成。为了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树立“人〞的思维方式,以树人为根本目标。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紧紧地把握实践这个主题,在实践中树人。  (二)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养成。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传统的哲学思维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根本对立的,其中存在的关系和作用是非线性的。但是,世界是复杂的,这个开放的系统要求克服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事物简单的两元结构思维,深入认识和把握复杂系统的多样性、多层次性;新事物的产生并非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孤立的“自组织〞结果;更为辩证地看待矛盾辩证法涉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三)民族性思维方式的养成。民族性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准确的把握中国现时代的国情和时代背景,一方面要深刻总结和反思中华民族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特别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开展的实际,赋予民族特色新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把握时代前沿,积极應对时代开展的挑战和机遇,使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开展的大潮中,并使中华民族能够把握发挥引领时代潮流的作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要实现立德树人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将会推动制度的变革。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既说明现实推动了理论创新,也说明理论创新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撑。  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教育从业者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但是现实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在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上,学生常常失语、处于弱势的位置。原因在于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知识、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素养离科学决策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也与教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关,教育者常常处于强势地位,而被教育者那么处于弱势地位,管理者处于强势地位,被管理者那么处于弱势地位,两者地位的差异强化了这种思维方式。现代科技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关系,但也只是初步的。  科学决策总是需要一定的调查研究为根底,但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学校的决策大多还是外部的意见,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一是学校管理层的意见,这种意见也是多参考其他学校(包括国外的)的管理得出来的。很显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是受到质疑的,创新实践制度才能从整体上加快立德树人的进程。  可见,农村中学创新德育理论,创新育人观念和创新实践制度,是搞好德育教育重要途径,立德树人,是使中学德育教育回归人,道德植于人的关键,使人有了立根之基,成为一个德行的人,在立德树人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开展,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