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质量
检测
十五
第十五
当今世界
文明
冲突
融合
人民
22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宿迁期末)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 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说明美国( )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
B.以帮助盟友为义务
C.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解析:选C。材料中杜鲁门提出“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要遏制苏联,充当世界的领袖,即要称霸世界,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美国打击苏联,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不是推动和平发展,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B项错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称霸世界,对抗苏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故D项错误。
2.1948年苏联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东欧各国缔结一系列双边经济协定;1949年在此基础上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随后阿尔巴尼亚、蒙古、越南、古巴也陆续加入。上述历史事件(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向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
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无法反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加入经互会的有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国家,体现不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向,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经济合作的史实,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故D项正确。
3. (2023·百校联盟质测)右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大国对峙的加强
C.两大阵营最终形成
D.第三世界的崛起
解析:选B。宣传画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针对苏联采取的政策,表明美苏对峙的加强,故B项正确;两大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故C项错误;第三世界的崛起是从不结盟运动开始的,故D项错误。
4.“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
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解析:选C。第三世界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新兴力量的崛起,即意味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C项正确;“被所有国家认可”是绝对化表述,故D项错误。
5.(2023·广东惠州高三调研)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 )
时间
签署国家或国际组织
签署的文件
主要内容
1970年
智利、秘鲁等拉美21国
《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
签署国享有200海里的领海权
1972年
多米尼加等加勒比15国
《圣多明各宣言》
领海以外增加200海里的承袭海作为专属经济区
1973年
非洲统一组织
《关于海洋问题的宣言》
非洲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1982年
联合国
《联合国海洋公约》
签署国享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
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解析:选B。联合国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主张,最终得到联合国《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确认,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故B项正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形成,不能反映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诉求,故D项错误。
6.(2023·山东德州期末)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解析:选A。材料中主要是美苏强调自己对德国统一做出的贡献,而德国总理对此“避而不谈”,说明三者对德国统一问题有不同认识,这反映出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故选A项。
7.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表明( )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
解析:选D。材料中反映了美国经济受到西欧等的冲击,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增加进口税等,说明当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贸易体系,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仍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国宣布美元贬值,不是通货紧缩,故C项错误。
8.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解析:选B。据材料“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B项正确。
9.(2023·山东烟台月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增长”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技术创新,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和对科技投入不够等问题,A、C两项错误;美苏争霸对科技创新起推动作用,D项错误。
10.(2023·山东泰安期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
A.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B.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D.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解析:选A。材料中反映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举措向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倾斜,说明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并且冲击了世界格局,A项正确;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崩溃,B项错误;C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南北的差距缩小的原因,D项错误。
11.(2023·广东惠州调研)下图是2023年某日《人民日报》一幅漫画,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中美的贸易摩擦事件,特别是美国极力设置障碍,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1973年,故A项错误;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B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确立,D项错误。
12.2016年以来,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修边境墙和控制移民等措施。2023年,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际网络,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这表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B.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C.多边主义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D.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窠臼
解析:选B。美国采取的措施说明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给世界发展带来挑战,法国和德国的“多边主义联盟”计划则说明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机遇,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
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1989年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诞生。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今首尔)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各成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承受力,对开放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单边协商机制下,APEC任何一个合作事项均实行成员主动倡议、共同协商、共同达成一致的方式。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摘编自马瑞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一,从古代西太平洋的贸易中心以中国为中心,实行朝贡贸易,形成东亚文化圈,地中海则以地中海为中心,形成南岸、北岸两种宗教文明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成员多元、差异大、开放性、灵活性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亚洲经济实力、各成员的差异及全球化影响等方面思考。
答案:(1)不同:前者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后者以地中海为中心,贸易量巨大,以地中海地区为主要范围。前者围绕中国展开,实行朝贡贸易,形成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后者围绕地中海国家展开,形成南岸、北岸两种宗教文明对峙。
(2)特点:成员多元;成员差异大;官方经济合作;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自愿性;松散性;对成员约束力小;多层次性(多边性);协商性。
原因: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