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和谐社会
文化
构建
思考
和谐社会文化构建思考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和谐文化的形成提供平台,而和谐文化又有助于引导和谐社会的建设。倡导和谐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有利于应对来自各方面文化的严峻挑战,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要积极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坚决改造落后文化和抵抗腐朽文化,主动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国和谐文化的建构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构建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治国理政方针的重要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稳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和谐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党的一切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中,要以促进和谐社会为目标,自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积极能动地将和谐精神和理念传播渗透到其中,增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因素。
(三)构建和谐文化是明确和谐社会建设方向的思想根底
文化蕴涵的精神内核对社会开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广阔人民,到达凝聚人心和振奋民心的效应。同时,构建和谐文化,形成全民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标准,发挥和谐文化的道德标准作用,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切实提高道德素质。另外,和谐文化表达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实现全体人民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气氛。
(四)构建和谐文化是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秩序的保障
和谐社会并非是构建没有矛盾的社会。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是一项需要不断推进的艰巨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表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文化构建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遵守法律和道德等标准,自觉适应社会开展的要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在交往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利于理顺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五)构建和谐文化是提升全民素质的保证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开展的社会。任何国家的和谐不仅需要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需要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表达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开展状况和建设成果。和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必将提高国人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全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使民众自觉投入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去。
二、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失范现象
“所谓文化失范,是指在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及价值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准那么而导致的混乱无常状态。〞[2]以下三个方面是文化失范现象的具体表现:一是某些封建意识死灰复燃。如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官本位等。二是虚无主义弥漫。如在文化领域,一些作品流露出毫无意义的空乏的心态与自暴自弃的悲观主义。三是文化需求的平面化。文化产业以追逐商业利益为本,迎合种种庸俗文化趣味。文化失范现象必然影响文化的正常开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健康开展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和加强文化对异常现象的有效防范力量,保证社会生活的健康开展。
(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价值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重组,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进而引起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经济利益与道德标准的冲突等。对于这些价值冲突,我们要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和开展规律,协调文化层面的各种相互关系,实现各种文化形态开展的最优化,才有利于和谐文化战略的施行,发挥最大的社会效能。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进行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社会的全面改革扩大了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在社会共同利益增长的过程中,各类新老利益主体、新生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了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冲突,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悬殊等现象,导致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加剧了人民内部矛盾,不利于团结社会各种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路径分析
(一)增强和谐文化的开展动力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开展。社会和谐离不开兴旺的生产力,离不开生产力各要素的协调开展。如果经济开展缺乏,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就会导致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争夺,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既为我国文化开展开创了新的开展机遇和条件,也使旧有文化体制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只有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展要求,进而为文化开展注入活力与动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开展。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夯实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对构建和谐文化具有引领性、整合性和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开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3]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和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气氛,才能为全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创造更多条件。
(三)树立科学开展的和谐文化观
构建和谐文化必须深入贯彻和践行科学开展观。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同时要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提倡节能、低碳、环保的社会价值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要大力提倡节约精神,全面标准节约行为,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二是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意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在保护和开展生产力,要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三是要实现可持续开展。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展相统一,推进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走出一条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之路。
(四)立足实际,牢牢把握文化开展的主动权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必须自觉培育现代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充满理性智慧、张扬个性、充分保障公民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多元化的和谐文化,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底。〞[4]构建和谐文化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付诸努力和精心培育的事业,它的茁壮成长需要兼收并蓄,既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也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文化价值内容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在与外部环境、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中才能得以开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上进行文化的创新,丰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二是要处理好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关系。构建和谐文化要以我为主、兼容并收、升华自身,要以开放的视野面对外来文化。三是要处理好一元主导和多元和谐开展的关系。“舆论导向要始终坚持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旗帜鲜明地唱准、唱响、唱好主旋律,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气氛,使科学理论、进步思想、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而不断增强人们建设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信心和理想。〞[5]构建和谐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导,保证文化自身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之间的协调、适应。和谐社会是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建设统一全面的进步,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文化开展中面临的问题,着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底,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文化进步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