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六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年高 生物 三轮 冲刺 专项 选择题 满分 变异 育种 进化 解析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 A组 1.某植物的基因M控制M蛋白质的合成,在M中插入2个碱基对后,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该变异(  ) A.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发生改变 B.可能会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 C.导致该植物种群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D.可能会改变基因中G+A/T+C的比值 答案 B 解析 该变异是基因M中插入2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数目,A错误;由于基因互作,该基因变异后可能会改变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基因突变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双链DNA中G+A/T+C的比值都是1,因此碱基对插入不改变其比值,D错误。 2.(2023·吉林一模)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B.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 B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等位基因分离,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如果比例相等,则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比例不等且两多两少,则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都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3.果蝇的短刚毛与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短刚毛对长刚毛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现将一只短刚毛雄果蝇用紫外线照射,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但不影响基因A的功能。假如将该果蝇与长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全是雄果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雄果蝇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B.经紫外线照射后,该变异果蝇所有细胞的基因种类减少 C.子代全是雄果蝇的原因可能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雄配子致死 D.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答案 C 解析 该雄果蝇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经紫外线照射后,该变异果蝇并不是所有细胞的X染色体缺失片段,可能是生殖细胞的X染色体缺失,导致基因种类减少,B错误;子代全是雄果蝇的原因可能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X的雄配子致死,只有含Y的雄配子正常,C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X染色体仍然存在,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和其他常染色体一样可以发生联会,D错误。 4.(2023·郴州二模)果蝇的刚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种群刚毛逐代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果蝇种群的可遗传变异是果蝇刚毛增多的前提 C.野生果蝇与刚毛数接近40根的果蝇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多代选择后果蝇种群的刚毛基因频率改变,但基因库未变 答案 B 解析 果蝇种群刚毛逐代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错误;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题目中未显示出相关信息,C错误;多代选择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库也会改变,D错误。 5.如图所示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  ) ①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②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 ④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该图为雄果蝇染色体图,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条形态不同的染色体(Ⅱ、Ⅲ、Ⅳ、X或Ⅱ、Ⅲ、Ⅳ、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只有4种不同形态。 6.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物种甲的部分个体从A地区分别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物种乙、丙(乙、丙两种群数量较大,雌雄比例相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丙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C.可遗传变异决定乙、丙两种群的进化方向 D.若种群丙中XBXB占18%,XBXb占24%,则XbY约占20% 答案 D 解析 有些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项错误;由题意知,甲、丙已经属于不同物种,因此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C项错误;如果丙种群中,XBXB占18%,XBXb占24%,由于雌雄比例相当,雌性中XBXB=18%×2=36%,XBXb=24%×2=48%,雌性个体XB的基因频率=36%+48%÷2=60%,Xb的基因频率是40%,雄性中的该基因频率与雌性中的该基因频率相当,雄性中XbY=40%,XbY占所有个体的比例是20%,D项正确。 B组 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品种,为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优良品种,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AABB×aabb→F1(自交)→F2→AAbb 方法二:AABB×aabb→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AAbb。 下列有关上述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方法一是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需要进行不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B.方法二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方法二中还需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或幼苗 D.用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AABB或aabb也可获得优良品种AAbb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是杂交育种,由于F2中Aabb与AAbb性状相同,且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要获得AAbb,需要进行不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方法二是单倍体育种,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方法获得的个体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结种子,所以方法二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而不是种子,C错误;X射线、紫外线能诱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用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AABB或aabb也可获得优良品种AAbb,D正确。 2.如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 B.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 D.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 答案 D 解析 从题图来看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从图中深红棉和粉红棉的染色体组成来看,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过程③是让粉红棉个体自交并且无基因突变,这样产生的子代的染色体组成有三种情况,表现型有深红棉、粉红棉和白色棉,C正确;过程④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白色棉,先花药离体培养后秋水仙素处理,产生的子代有两种表现型,一种深红棉,一种白色棉,所以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D错误。 3.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答案 D 解析 由于染色体数目增加(1A)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故“杀配子染色体”的导入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图中可育配子①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为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共43条染色体,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清晰,数目稳定,可用来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C正确;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D错误。 4.有一玉米植株(二倍体),它的一条9号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9号染色体正常。该植株9号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色素的显性基因A,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a。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果以这样一个杂合玉米植株为父本,在测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子粒出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答案 B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测交后代子粒有色的程度不会达到10%,A错误;父本形成雄配子时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以形成有活性的含基因A的配子,B正确;基因A和a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也不会出现有色子粒,C错误;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不会出现有色子粒,D错误。 5.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答案 D 解析 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确;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但是启动子部位甲基化可能会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该基因的结合,B正确;由题图可知,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正确;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但是其他基因没有甲基化现象,D错误。 6.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 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D.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答案 C 解析 导致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差异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正确;据题图分析,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为②③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故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②③,B正确;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群,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由于生活的特定环境的选择不同,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C错误;种群X分布区域的扩大,可能导致⑥⑦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D正确。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