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撩人.docx
下载文档

ID:1437084

大小:24.0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一二 产业 融合 助力 乡村 振兴
XX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撩人 乡村产业活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 ——xx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7月) 一、农牧业产业开展根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开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充分挖掘全市农畜林产业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202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9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23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饲草料22万亩,粮经饲比例为90: 3.9 : 6.1。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27.4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6.58万头,羊存栏102.69万只,猪存栏8.15万口,2023年牧业产值37.9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8%。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开展,各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达30家,总资产785906万元,安置职工就业9726人,实现销售收入82 亿元,同比增长7.5﹪,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比例到达70﹪,农民合作社到达1470家,合作社会员14826人,家庭农场到达1263家。 二、措施和成效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业稳定玉米种植面积,适度扩大了杂粮等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提升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等种植比重。粮食种植323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饲草料22万亩,粮经饲比例为90 :3.9 : 6.1,更趋合理。继续推行规模养殖开展模式,全年技术效劳规模养殖场150余家,实施“种公羊及良种肉牛根底母牛饲养补贴工程〞,总投资217万元,补贴种公羊350只,补贴良种肉牛37800头;深入落实2023年粮改饲工程,全部完成青贮种植面积8.9万亩、收储量26.7万吨的任务目标;继续与邮储银行合作发放畜牧业贷款,共向85户农户发放贷款2245万元。 (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以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创立为载体,通过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展,农畜林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1+4乡村振兴规划要求,已完成3个规划初稿(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大兴村具体规划、小东河现代农业园区具体规划),xx市2023年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接近尾声,经多方积极协调中科院规划团队将于5月末6月初进驻,对规划完善修改。以路网为轴,以东南、西南和北部乡镇为区片,分区定位,多点布局,围绕全域旅游和全产业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制定完成了xx市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个示范镇、16个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大兴村、满都村改厕试点正在稳步突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 (三)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生产,做强传统产业与做大特色产业相结合,突出第一车间导向,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林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开展。传统产业方面,着力打造以达斡尔民族乡、大河湾镇、成吉思汗镇、中和镇、蘑菇气镇为重点的玉米产业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到达270万亩,带动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成为拉动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连续多年出台规模养殖场扶持政策,新建规模化养殖场630个,总数到达1000个,重点开展以肉牛、肉羊、生猪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基地。蒙东肉牛养殖场年交易牲畜8.5万头,年出售商品育肥牛1.6万头,成为自治区最大的肉牛育肥基地、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国家储藏肉活畜储藏基地。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新机制,成功引进阜丰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玉米、马铃薯、大豆、鲜奶等产业开展壮大,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化经营,促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自建基地,培育自主品牌,有力地拉动了粮、油、乳、肉、家禽、蔬菜、马铃薯、沙果、黑木耳、中草药等产业强势开展。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3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蒙东牲畜交易市场、赛优牧业、天利原农副产品购销),农牧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到达22.57亿元。经过产业动态监测,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30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2家,呼伦贝尔市级17家)。 (五)创新农企利益联结。进一步明确建立完善联结机制是解放和开展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的现实选择,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建立了订单合同型、价格保护型、效劳协作型、土地流转型4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培育开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开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把农户、合作社和加工企业联系起来,在规模种植、养殖根底上,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农业农村开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10月,龙翔现代农业联合体、xx市森宝食用菌种植联合体等7家联合体被认定为首批xx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023年1月,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玉米产业联合体、龙翔现代农业联合体等6家联合体被认定为呼伦贝尔市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六)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2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30万亩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创立、四大农牧林产业园区建设、赛优牧业奶牛养殖场二期建设工程、蒙东肉牛等规模养殖场提质增效、“一园托八场〞林业产业开展模式,深入推进实施玉米加工、设施农业、肉羊肉牛养殖、食用菌、林果、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七大产业布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构造“抱团式〞产业开展格局和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优势特色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制定2023年xx市“菜单式〞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科学培育贫困村主导产业,激发贫困户开展内生动力,立足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开展格局。围绕乡村振兴开展规划,盯紧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已建立 “一村一品〞村31个。 (七)大力推广特色产业。持续做强做优黑木耳、沙果、榛子、小笨鸡等特色产业,提高结构调整层次和水平,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根据各乡镇实际,突出开展“一村一品〞,重点打造大河湾幸福村沙果、南木大兴村甜玉米、成吉思汗繁荣村中草药、河口村蔬菜、达斡尔诺彦托布村黑木耳、柴河小镇旅游、卧牛河靠山村剪纸等“一村一品〞典型,不断做大做强全市特色主导产业,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增收。在成吉思汗镇繁荣村种植中草药品种展示基地50亩,种植赤芍、苍术、板蓝根、防风、艾蒿、桔梗、蒲公英、白鲜皮等13个品种,通过展示基地收集中草药种植相关数据,为开展中草药产业、打造道地药材提供科学依据,全市中草药种植达3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甜玉米产业稳步开展,在成吉思汗、洼堤、大河湾、卧牛河、南木、高台子等乡镇签订15000亩甜玉米种植协议,吸纳贫困群众300余户,带动种植户增收2100万元。全市食用菌栽培2022万袋(其中黑木耳1500万袋,华菇、平菇、猴头等500万袋),产值超亿元。 (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优势特色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指导乡镇建立主导产业技术专家组,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精准选择产业工程,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推动扶贫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开展,增强产业扶贫效果。目前,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完成种植专业培训130人,肉羊养殖专业培训90人,肉牛养殖专业培训80人,共计培训300人。网经办已开展一期电商培训,目前已有200余人通过电商培训后,能够独立开展网络销售。由15名技术人员组成了5个专家组,分别对1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截止4月15日全市共培训26次,660户,2100人;培训技术指导员145人,指导员全部进村入户。 三、下步工作 (一)培育新型主体。鼓励和支持涉农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投身农业创业,支持和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形式成为专业大户;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农村专业大户,引导开展成为家庭农牧场。鼓励家庭农牧场联合经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合作农场,多层次、多形式组建合作社,扩大企业、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牧场)〞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可持续开展。 (二)加大培训效劳。加快构建公益性效劳与经营性效劳相结合,专项效劳与综合效劳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强化基层农业公益性效劳机构建设,积极培育经营性农业效劳组织。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效劳。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效劳,探索完善“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运营模式,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开拓农畜产品营销渠道。 (三)提升带动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种植和养殖产品的深加工,并延伸到储藏、运销以及效劳等领域。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xx职业学院、呼伦贝尔农研所开展合作,针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等进行技术集成,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为涉农产业的组织者和效劳者。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龙头企业在工程建设和标准运作上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科学开展。 (四)标准土地流转。引导流转双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定价,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建立和完善各级土地流转效劳体系,切实标准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依法确立土地权属并加强流转合同监督管理。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进行合作生产,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开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