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代
诉讼
债务人
能否
行使
抵销
天道酬勤
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能否行使抵销权
任建华 邱新华
摘 要:适于抵销的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因而代位权不能阻却次债务人抵销权的行使。抵销权是形成权,代位权无法阻却形成权性质的处分权。代位权清偿原那么并不改变代位权的债的保全属性,而债的保全属性将代位权进行了限定。因此,在代位权诉讼中应允许次债务人行使抵销权,因债权消灭而无法认定代位权成立,在具体处置中应该驳回原告基于代位权行使而提出的诉讼请求。
关键词:代位权 形成权 抵销权
一、问题的提出
原告小额贷款公司诉被告朱某、邵某和第三人某材料债权人代位权纠纷一案,小额贷款公司曾向任某、张某、材料公司出借1500万元。张某、邵某、朱某、沈某签署股东会决议,载明材料公司自正常生产以来至2023年5月20日为止生产经营亏损8835万元,此经营亏损额由各股东按股份比例承当,其中朱某承当16830675元。同日,材料公司、朱某、邵某共同签订还款协议,载明朱某应支付材料公司16830675元,系朱某为材料公司股东所承当的公司亏损额,期限自签订之日起3年。如朱某无法归还,由邵某担保归还。原告小额贷款公司起诉被告朱某、邵某和第三人某材料债权人代位权纠纷,请求:〔1〕朱某归复原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本金1500万元及利息 183万元; 〔2〕邵某对朱某的上述还款承当连带保证责任。后邵某将材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材料公司归还邵某借款2000万元。该院经审理后判决,材料公司支付邵某2000万元。在本案一审期间,邵某提出其可将对材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朱某用于抵销本案债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但该抗辩应是对债权真实性的抗辩,邵某的上述主张不属于可以向债权人抗辩的内容。进入代位权诉讼程序后,债务人即丧失了处分次债务人债权的权利,次债务人如果履行义务,只能向代位权人履行,不能向债务人履行。故即使邵某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将其对享有公司享有的债权转让给朱某,也不能在代位权诉讼程序启动后抵销材料公司对朱某的债权。判决:〔1〕被告朱某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原告小额贷款公司支付款项1683万元; 〔2〕被告邵某对被告朱某强制执行后不能履行的局部承当清偿责任。判决后,被告朱某、邵某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在法院认定原告小额贷款公司提起代位诉讼成立的情况下,朱某不能行使对材料公司的抵销权。虽然法律规定,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但该抗辩仅是对债权真实性、已超过诉讼时效等的抗辩。代位权诉讼中,基于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损害债权人权利实现时的一种特殊的债的保全制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假设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一〕〕第20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债权人代位权成立的情况下,次债务人朱某只能向债权人小额贷款公司履行,不能主张与债务人材料公司互负债务互相抵销。故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人民司法2023年第29期,登载了徐冰、吕明天“代位权诉讼中对次债务人主张互负债务抵销的审查〞一文。文章对该案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分析,对司法裁判结果给予充分的认可。该文观点代表了一局部专家学者的认识,认为在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审理期间,次债务人向债权人主张与债务人互负债务相互抵销,如果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那么次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清偿,其抵销主张不能得到支持。
[1]该文观点,对代位权、处分权和抵销权诸多概念方面未能进行深入地辨析,在解释上做了不应有的限制性解释,故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二、理论溯源:适于抵销的债权债务优先于普通债权
抵销权分为法定抵销权和约定抵销权。在代位权诉讼中,如果在诉讼前已经约定抵销,那么代位权成立就失去了实现实体权利根底。在代位权诉讼提起以后,因代位权诉讼的启动,债务人对该债权失去通过合意处分债权债务的资格,因而无法行使约定抵销权。一般来讲,研究代位权中次债务人抵销权行使的有关问题,都特指法定抵销权的行使。
抵销制度的价值有两个维度,一是效率,一是担保。从效率维度来讲,通过抵销制度的设立,债权人自助地实现自己的债权,清偿自身债务,大大地降低了履行本钱。从某种意义上,这些能相互抵销的债权债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只是在会计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已。通过抵销双方重新调整账目,实现债权债务的清零。从担保维度而言,抵销制度能够实现互负债务的担保作用。在互负债务的当事人之间,每一方的债权实质上是另一方的担保资产,类似于优先性留置权。通过抵销,可以使自己的债权即时实现,而防止债权平安困境,从而发挥了担保债权实现的功能。
在代位权诉讼中,谈及法定抵销权,主要涉及其担保价值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代位权是债务人的普通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种制度。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其债权只是普通债权,和具有担保功能的抵销权所指向的债权比拟而言,具有清偿上的劣后性。
三、权利剖析:代位权不能阻却次债务人抵销权的行使
在代位权诉讼中,合同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了次债务人的抗辩权,第18条规定,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但有种观点认为,合同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的抗辩主要是指债务不真实,债务人未怠于履行权利,已超过诉讼时效等的抗辩。[2]这一观点对合同法解释〔一〕第18条作了限缩解释。为何要进行限缩解释,该文作者认为,合同法解释〔一〕第20条规定所指的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并非指通过法院的认定创造了代位权,而是指法院认定债权人主张的代位权自债权人主张之时成立。故虽然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代位权诉讼审理期间,次债务人能否主张抵销以及其他债权处分行为,如能否向债务人履行债务、与债务人协议延长到期债权履行期限等,但因为债权人已经提起了代位权诉讼,并有极大可能被法院认定自债权人主张代位权时成立,在此之后的債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抵销等债权处分行为将导致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消灭或未到期,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相当于允许债务人与次债务人自主处分财产,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设定的目的便落空。[3]
针对这一认识,笔者认为,代位权是需要司法确认的权利,债权人可以行使对债务人的代位权,并及于次债务人,是通过债权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定取得代位权。在起诉之后、判决之前,债权人并未取得代位权,只是一个可期待的权利。但是这一权利也并非完全没有实体法上的意义。关于代位权的起诉,特别是起诉书的送达,对债务人和次债务人而言,都具有债权人行使代位权通知的功能。在这一通知之后,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的权利都受到代位权如同成立一样的限制,除非法院判决不成立,那么代位权所产生的阻却后果也就自然失效,其欲产生的法律效果也不成立。但是如果抵销权成立的话,法院就不会认定代位权成立。因而代位权在诉讼中所衍生的阻却功能也就无意义了。由是之故,代位权制度设定的目的也就不会落空。也正因此,无法用代位权制度设立的标准目的这一理由来阻却次债务人抵销权的行使。
另外,这一观点似乎从代位制度标准目的的角度,对制度中的抗辩进行了限缩,将抵销权排除在外。这一观点实际上将抵销权行使当做了抗辩权。其實,抗辩权是程序性的权利,抗辩权行使所主张的抗辩内容应该是已经存在的权利状态,无论是权利障碍的抗辩还是权利消灭的抗辩。在抵销权尚未行使的情况下,抵销所引起的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并未存在,因而不能作为抗辩权行使。同时,这一观点也认为抵销权是一种处分权,在代位权成立的情况下,对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的处分权应做否认,否那么无法实现代位制度的标准目的。处分权是在民事诉讼语境下的一种权利行使的表达方式,在实体法上并没有进行特定的概念化。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诉讼的处分权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和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包括诉讼资料〕,并产生相应法律效力的权利。[4]处分权分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原那么是民事诉讼中贯彻私法自治的表达,也是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那么的必然要求。就本文所涉及话题而言,也就是在代位诉讼制度下,因为代位权的存在,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实体处分权被阻却,但并不能否认次债务人单方可以行使的处分权,次债务人单方可以行使的处分权包含了程序性的抗辩权和实体性的抵销权。在民事诉讼中,处分权是当事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当事人在没有权利障碍的情况下,有权行使处分权。在代位权诉讼中,否认次债务人和债务人合意的权利,是因为代位权诉讼结果将会溯及到代位权起诉之时,此时代位权的成立否认了债务人的处分权。但代位权的成立,进入代位权诉讼程序后,只能对债务人的权利进行代位,即债务人丧失了处分次债务人债权的权利,并不能否认次债务人可以单方行使的处分权。
抵销权是不经合意而固有的权利,具有单方性的特点,即以自己的主张来否认债务人权利的特点,所以,从权利性质上属于形成权的范畴。形成权是依照权利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是对既有权利的行使的权利。之所以凭借一个通知行为,就能产生债权债务消灭的法律后果,本质在于适于抵销的债权是已经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得到清偿的权利。
四、概念澄清:代位权的清偿原那么并不改变代位权的债的保全属性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合同法赋予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履行到期债权,损害债权人权利实现时一种特殊的债的保全制度。债权人代位权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允许债权人干预债务人对其财产的自由处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次债务人对诉争标的的处分。[5]代位权制度始于法国民法。法国民法创设代位权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其民事执行制度的缺乏。[6]债权人代位权具有保全债权人债权的功能,“责任财产之增减,与债权人之利害,息息相关,因而责任财产如发生不当的减少,而影响于债权之清偿时,法律上乃不能不赋予债权人以防止其减少的权利,俾直接维持债务人之财产状况,间接确保自己债权之获偿。此即保全制度之所由设也。〞[7]代位权立法之目的,在于保持债务人之责任财产。[8]既然是为了保全财产,因而就要求这一债权具有财产的属性,是无法律障碍可以实现的财产。换句话说,债务人的消极行为必须是损害了债务人的财产,如果并未损害债务人财产的实现,并不减少债务人的财产,也就没有必要行使代位权。根据前述分析,因为可以抵销的债务或者债权,不会因一方的消极行为而减少一方的财产,因而不具有保全之必要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代位权已经从债的保全转变为债的清偿。代位权的债的保全性质,其主要依据是入库规那么。入库规那么是指依据传统的债权人代位权理论,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应先归入债务人的财产库,然后再由各个债权人依据债的清偿规那么从债务人那里接受清偿,即入库规那么系一种债的保全制度而非债的清偿制度。其强调债权代位权系保全债务人的财产,确保每个债权人能平等地受偿。[9]入库规那么使得债务人的财产增加,间接地为了债权人的利益,保全中债权人只具有代理人的位置,因而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法律上的处分权不能被债权人的代位所切断。代位权在立法过程中经历了从入库规那么到对债权人清偿的演变。学者起草的“合同法〞〔建议草案〕第72条第3款规定: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归债务人。“合同法〞〔草案第四稿〕第52条第2款也曾规定这一规那么,即“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归债务人后再清偿债权〞。1997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印发合同法〔征求意见稿〕,关于代位权有意见认为,“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归债务人后再清偿债权〞的规定不切实际,建议修改为“扣除债权人的债权份额后再归债务人。〞[10]合同法解释〔一〕第20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有观点认为入库原那么强调的是结果平等,而清偿原那么那么是时机平等。从入库原那么变为清偿原那么,是否就从保全功能转变为清偿功能,使次债务人的权利特别是抵销权灭失呢?
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