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企业内部
控制
规范
实施
情况
研究
基于
杭州市
西湖
部分
企业
实践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实施情况研究
——基于杭州市西湖区局部企业的实践
杭州市西湖区财政局课题组
〔杭州市西湖区财政局 310013〕
[内容]本文首先从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及其配套指引与企业可持续开展的内在联系入手,揭示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实施情况现实意义及其迫切性;其次,以杭州市西湖区局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形企业为例,得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实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就推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实施进程、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假设干对策。
[关词键]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的实施,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企业改革、接轨国际先进做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开展能力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正如国际会计师联合理事莫顿女士指出的:“一个良好、综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开展大有助益〞。大量企业开展的正反两方面例子都足以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然而,本课题调查说明:当前标准及其配套指引实施状况不容乐观,企业领导普遍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急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认为,关注标准及其配套指引的实施动态,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是摆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件大事。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杭州市西湖区局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7份,收回有效样本17份,调查对象分别为3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和14家非上市大中型企业。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调查对象相结合的方法,分企业根本信息、对标准及其配套指引的认识、实施内控情况及其评价和对落实标准的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23年5-6月。
〔三〕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实施标准及其配套指引总体状况。
调查说明:一方面,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情况根本上呈非系统化的制度框架状态,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与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原那么、重要性原那么、制衡性原那么、适应性原那么和本钱效益原那么〞不相适应的问题,未能全面含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即使已有的内控制度,其效果也普遍不尽如意。另一方面,标准及其配套指引下达之后,仅有三家上市公司意向对照要求着手进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而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调查对象的假设干分项情况
〔1〕单位组织机构中单独设立的部门情况〔见表1〕
调查说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标准,设有董事会的仅占43%、设有监事会的仅占29%、设有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仅占14%、设有审计机构的仅有21%,可见,非上市公司的内部环境中的主要方面与标准对其的要求距离甚远。
表1 单位组织机构中单独设立的部门情况表
企业数
董 事 会
监 事 会
独立审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机构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总 数
17
9
53
7
41
5
29
6
35
上市公司
3
3
100
3
100
3
100
3
100
非上市公司
14
6
43
4
29
2
14
3
21
〔2〕单位的现行管理制度中成文情况〔见表2〕
调查说明:上市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中成文情况总体情况较好,但非上市公司情况不容乐观,考核机制的成文率为64%,人力资源政策的成文率为57%、业务流程和内控监管体系成文率仅为43%、岗位职责也未全部成文,程度不同地存在管理上的随意性,未能很好地形成用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气氛,这与标准对大中型企业的要求极不相称。
表2 单位的现行管理制度中成文情况表
项目
企业
数
人力资源政策
岗位职责
业务流程
考核机制
内控监管体系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17
10
59
15
88
9
53
12
71
8
47
上市公司
3
2
67
3
100
3
100
3
100
2
100
非上市公司
14
8
57
12
86
6
43
9
64
6
43
〔3〕单位所运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中明显有效的情况〔见表3〕
调查说明:上市公司目前具体运用的内部控制方法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明显有效的情况为:除了绩效考评、会计系统和信息技术控制外,其不相容职务别离、授权审批和财产保护控制仅67%,运营分析和预算控制仅占33%;而非上市公司的情况那么为绩效考评控制占64%、授权审批控制占50%,尤其是不相容职务别离控制仅占36%、预算和会计系统控制仅占21%、财产保护控制仅占7%,可见,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法的效果较上市公司更加逊色。
表3 单位在运用内部控制措施中明显有效的情况表
企
业
数
不相容职务别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
控制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总 数
17
7
41
9
53
4
24
3
18
上 市
公 司
3
2
67
2
67
1
33
2
67
非上市公 司
14
5
36
7
50
3
21
1
7
表3 单位在运用内部控制措施中明显有效的情况表〔续〕
会计系统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
信息技术控制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总数
6
35
6
35
12
71
5
29
上市公司
3
100
1
33
3
100
3
100
非上市公司
3
21
5
36
9
64
2
14
〔4〕单位实施内控制度效果较好的项目情况〔见表4〕
调查说明:上市公司除了资金活动、信息系统、采购业务和财务报告控制效果均为较好外,开展战略、企业文化、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和担保业务较好率为67%,而组织架构、研究与开发、全面预算和合同管理仅为33%,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工程项目和业务外包等较好率为零;非上市公司除了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较好率为50%外,其余都在50%以下,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合同管理仅为29%,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和全面预算为21%,资金活动为14%,而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和业务外包的较好率更低,仅为7%,可见,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其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均不容乐观。
表4 单位实施内控制度效果较好的项目情况表
企业数
组织架构
开展战略
人力资源
社会责任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17
8
47
7
41
7
41
2
12
上市公司
3
1
33
2
67
0
0
0
0
非上市公司
14
7
50
5
36
7
50
2
14
表4 单位实施内控制度效果较好的项目情况〔续〕
企业数
资金活动
采购业务
资产管理
销售业务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17
5
29
9
53
8
47
5
29
上市公司
3
3
100
3
100
2
67
2
67
非上市公司
14
2
14
6
43
6
43
3
21
表4 单位实施内控制度效果较好的项目情况〔续〕
信息系统
研究与开 发
工程项目
担保业务
业务外包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5
29
1
6
1
6
3
18
1
6
上市公司
3
100
1
33
0
0
2
67
0
0
非上市公司
2
14
0
0
1
7
1
7
1
7
表4 单位实施内控制度效果较好的项目情况〔续〕
财务报告
全面预算
合同管理
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文化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6
35
4
24
5
29
4
24
4
24
上市公司
3
100
1
33
1
33
1
33
2
67
非上市公司
3
21
3
21
4
29
3
21
2
14
〔5〕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够完善的主要阻力和难点情况〔见表5〕
调查说明:上市公司的领导比拟重视、相应的监督机制比拟健全,但是,有67%的单位认为相关人才缺乏,而非上市公司有64%的单位认为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有71%的单位认为相关人才缺乏,有57%单位认为员工对内控制建设参与度不高以及执行中遇到利益冲突,很难协调。可见,非上市公司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够完善的主要阻力和难点情况远严重于上市公司,尤其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而专业人才缺乏是个共性的问题。
表5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主要阻力和难点情况表
企
业数
企业领导不够重视
相关人才缺乏
员工对内控制建设参与度不高
不知道如何建立内部控制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17
9
53
12
71
9
53
8
47
上市公司
3
0
0
2
67
1
33
0
0
非上市公司
14
9
64
10
71
8
57
8
57
表5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主要阻力和难点情况表〔续〕
执行中遇到利益冲突,很难协调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缺乏必要的经费
个数
%
个数
%
个数
%
合计
9
53
5
29
1
6
上市公司
1
33
0
0
0
0
非上市公司
8
57
5
36
1
7
三、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标准的要求差距较远,而从走访调查来看,目前尚无一家公司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企业领导重一线经营业务轻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乏力。这一点非上市公司尤为突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关键是要引起公司高层的重视,倘假设企业主要领导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仅仅依靠财政、审计和证监部门的外部推力等,那么显然会影响标准实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标准下达之后,53%的企业领导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助推器〞,研究如何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而是反映平淡,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抓转型升级和开拓外部市场上,顾不上如何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以提升管理层次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相关人才缺乏,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技术支持乏力。标准及其配套指引具有国际先进性,因此,是一套高技术含量的制度标准,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组织架构等18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其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别离控制等七个方面制度安排,是一个企业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内容之全,要求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人才涉及面广,素质要求高,然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71%的企业认为实施标准的相关人才缺乏,急待解决人才储藏问题。
〔三〕企业员工参与度不高,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群众根底乏力。如前所述,标准及其配套指引是个全方位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位员工都要接受制度的约束,因此,需要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