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国
社会
治理
现代化
工作会议
发言
优质文档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发言材料6篇
篇一
整体谋划 试点带动
先行先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山东是东部沿海大省,辖2个副省级市和14个地级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今年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表达山东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省级推动,通盘谋划。抓市域社会治理,必须立足省情,充分发挥省级在规划设计、政策配套、整体推进方面的作用。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作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开展大局,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体部署、同步推进、一并考核。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三年规划,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心,量化任务指标,明确市域责任。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刘家义书记先后4次深入城乡基层,调研网格化效劳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等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整体联动。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职能,出台8个专门工作意见,形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合力。省委组织部就城市社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区域化党建分别印发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四德工程〞建设,促进“以法立德、以德润法、法德共进〞;省民政厅推动各地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出台大力培育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政法有关部门将推进诉源治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法律“六进〞活动等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三是试点带动。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大调研、大摸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的思路,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将全省16个市根据地域、人口、经济开展水平等情况,划分为东、中、西三类,全面开展试点。
二、市级主责,全域推进。抓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在市级。必须充分调动市域内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压实市级责任。明确要求各市党委、政府承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目前已有8个市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或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政法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6个市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和配套方案。比方,青岛市成立6名市领导任指挥的指挥部,实施基层治理、扫黑除恶、公共平安等六大“市域社会治理工程〞。二是发挥市域优势。各市充分依托市域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资源调配职能,用好用活在立法、司法、行政、人事、资源等方面的决定权和决策权,努力把市域打造成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烟台市率先为全部乡镇配齐专职政法委员,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淄博、东营、滨州、菏泽等市明确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为事业单位,实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着力打造实体化、实战化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平台。三是打造市域品牌。省里提出指导性意见,下放有关政策、权限,给予各市充分运用地方事权的空间,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建设。各市按照开放性、实践性、竞争性要求,自选几项根底较好、特色鲜明的工作,聚焦放大本市优势开展试点,形成品牌,互相学习借鉴。比方,威海市探索创新“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经济社会开展考核中平安指标列全省首位;潍坊市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化〞模式,以党员稳定带动群体整体稳定,以网格化效劳管理促进群体长治久安;济宁市充分发扬儒家文化中“和〞的思想,打造推广矛盾调处化解“和为贵〞工作室品牌经验,形本钱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
三、立足职能,狠抓落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委政法委把握职能定位,积极牵头抓总,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组织推动、经验总结、督导落实等职能,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强力推进。省委政法委定期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片会,及时培育、总结、推广典型经验。4月份、7月份两次召开工作部署会、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青岛等7市具有典型性、引领性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形成相互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标准。省委政法委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大力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雪亮工程〞、综治中心、网格化效劳管理等标准,并写入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纳入“数字山东〞整体规划,在政策、保障方面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支持。制定基层社会治理“双星双优〞主题活动方案,对全省综治中心(网格化效劳管理中心)实行星级动态管理,每年推选表扬优秀综治中心干部、优秀网格员,并充分运用新媒体讲好网格故事、树好队伍形象。三是督导考核。10月份,省委政法委按照“四不两直〞方式,聚焦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各市交叉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明查暗访,省委政法委汇总通报,指出问题缺乏,促进各市攻难点、补短板。调整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年度考评体系,加大市域社会治理考核权重分值,营造全省上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浓厚气氛。
篇二
突出地域特点 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探索欠兴旺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甘肃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省委决定,今年在5个地级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欠兴旺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1至10月,5个试点市刑事案件、命案同比分别下降7.6%、48.6%,群众平安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要做法是“五个一〞:
一、编制“一套方案〞,绘好试点工作“路线图〞。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将试点作为全省政法工作三年大提升的标志性工程,在深入调研的根底上,制定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工作总体框架。组织领导上,省委决定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甘肃建设领导小组,5个试点市均成立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政法委牵头、20多个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领导工作格局。建设内容上,按照“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法治气氛、道德风气、群众自治等6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围绕完善共治格局、打造工作网络、优化治理方式、建强支撑保障等4个方面内容,确定20项重点任务,设置政治平安、公共平安、群众平安感等5项否决性指标,强力予以推进。分类指导上,统筹考虑经济、地域、民族等特点,确定兰州、天水、酒泉、张掖、金昌5个市进行试点,要求试点市在全面完成重点任务的根底上,省会城市突出示范引领,民族地区突出宗教和顺等,努力探索具有甘肃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设立“一个体系〞,树起试点导向“指挥棒〞。积极探索创新平安甘肃建设协调机制,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平安甘肃建设责任制考评奖惩方法,省委、省政府与所有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甘单位和各市(州)党委政府等204个部门单位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第一次实现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始终把考核奖惩指引作为“指挥棒〞,将试点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平安甘肃建设目标责任书,制定考评细那么,增加试点工作在平安建设中的权重,建立严格的催促检查、定量考核、评价奖惩制度。第一次研发平安甘肃指数,设置公共平安、矛盾纠纷调处、便民效劳等9大类133项指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社会治理成效,实现精准化预警管理,指导试点市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
三、做实“一个载体〞,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发挥好效劳群众、信息收集、预警督办、矛盾化解等职能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工作载体。省上抓标准指导,制定甘肃省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建设标准化、实体化综治中心,做到有机构编制、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目前全省已有50%的市(州)成立事业编制的综治中心,82%的县(市、区)、97%的乡镇(街道)建成综治中心。张掖等市为所有乡镇(街道)增加一名党委委员兼任政法委员,统筹指导综治中心工作。市县抓集成应用,酒泉等试点市将综治中心打造为会聚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平台,整合司法、人社、国土、民政、住建、信访等部门单位力量,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效劳〞的运作模式,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协调制度,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四、搭建“一个平台〞,厚植融合共享“智慧树〞。为解决社会治理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功能不一等问题,第一次统一建设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首先在5个试点市布建运行,逐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实时感知、统计调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打破信息壁垒,建设1套标准标准体系、1个政法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联通渠道,将200多个部门单位涉及社会治理的数据全部接入,实现政法综治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完善功能模块,设计涵盖社会治理各要素的政法根底业务、平安甘肃专项业务等5大应用平台、400多个子系统,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全面持续支撑。发挥平台功能,积极对接市域需求,设置开放端口,鼓励各地进行自主性、差异化设计,不断完善智辅决策、智辅监管、智辅效劳等功能,为常态化、科学化预测预警预防提供有效支撑。
五、完善“一套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共治圈〞。指导试点市积极推进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工作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综治中心牵头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创新开展“枫桥经验〞,张掖、酒泉等试点市在各县(市、区)依托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专业调解以及信访化解力量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完善“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构建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平安网、多元化社会共治网、专业化处突维稳网,目前全省全面建立治安户长、网格员、群防群治以及专业化应急处突4支队伍。完善便民利民的公共效劳机制,兰州市将公共效劳方面48部热线全部纳入12345民情热线,整合政府效劳职能,实行“一号受理、分类转办、跟踪回访〞;天水市将民生效劳和呼叫平台融入综治中心,实行“一窗口受理、一中心办结〞。完善公众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张掖、金昌、天水等地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多元参与,畅通公众参与的标准化协商议事渠道,建立“和事佬〞协会、“邻里帮帮团〞、民情“连心扣〞等机制和模式,推行“一村一法律参谋〞,“让身边人解身边事〞,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篇三
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推进海滨新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天津2次视察滨海新区,明确要求“滨海新区要在京津冀协同开展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突破口,推动区域社会治理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开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大局持续保持高度稳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挺起主心骨,靠统筹有力打造共建新格局。滨海新区社会治理体量大,世界500强企业有146家在新区投资落地,国家超算中心、新一代运载火箭、人工智能等一批国家战略研发制造基地都在新区。辖区内海域、陆地兼备,港区、油区、园区兼有,既有国际化、现代化的高端社区,又有经济欠兴旺、管理难度大的渔村、乡村,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要素多样、治理结构复杂。特别是新区由3个行政区合并组建,公共管理、公共效劳、公共平安体制机制衔接不顺、运转不力等问题凸显,曾发生了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针对新区社会治理之难之痛,区委区政府坚持打造北方经济新引擎与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双轮驱动〞。一是靠科学理念来引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