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护士
人文
素养
教育
体系
研究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阐述了人文素养、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的定义与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总结我国护士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缺乏,为构建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综述
“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战略性部署[1]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而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医疗卫生效劳行业应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效劳理念,综合运用医学知识、人文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3]。Cheon[4]认为护理人文是以人为本,将对人的理解、护理与美学知识的整合,以及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开展,其范畴主要包括护士职业道德、护士的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方面。护士人文素养可以概括为护士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心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由护士必须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知识体系,以及与由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精神体系所组成。护士人文素养在护士的价值抉择、政治取向和行为能力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医护人员自觉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综合能力[6]。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复,营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人文素养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是使护士了解、习得其特有的职业品质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校学习对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9]。护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取决于其在学校教育以及临床实践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状况。
1国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外护理界最早重视人文科学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将人文科学教育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一局部[10]。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伦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认识缺乏、护理课程缺乏有方案的伦理学指导、教学时间相对偏少、教学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专业伦理学教师等问题[11]。目前,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中大多数为医学人文素养的一个维度,较少对护士人文素养进行整体描述,且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条目。
2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主要以学校、医院、护生三方为主,以网络全面铺开构建,学校课堂教育为主、临床医院带教老师教育为辅,贯穿从护生到护士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民族软实力的建设,“重科技、轻人文〞的开展观念已在悄然改变,社会对人文建设关注度逐渐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关注度较之前有所提高。很多高校将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意识教育与精神修养教育作为护理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内容模块[12]。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文课程教学方法仍以课堂授课为主[13],但授课中将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融合进来,有效开阔了护生的学习思路。但受应试教育影响,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在教材内容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另外,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并非以某一具体学科为背景,而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过程、重视综合人文素养的整体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14]。研究发现,大多数护士目前的人文素养仍未到达新形势下所要求的水平[15],医学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16],只有少数大学有专门的医学人文学院[17],我国专门从事护理人文教育的师资不能满足社会需要[18]。庞昶等[19]研究发现,教学医院没有将实践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存在重实践、轻人文的现象。谭佳慧等[20]提出,由于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体系具有学术化倾向的特点,护士人文教学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缺乏、护患沟通教育薄弱、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缺乏、缺乏对人文精神与理念的深入理解。
3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医院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医学院校和临床医院共同配合,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体系建设,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案,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中国理念〞说明了国家对健康的重视,提高了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视。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作为医学人文的一局部,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21]。3.1医学院校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理念与方法。学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护理人文教育[22],国内护士人文培育体系的构建可参考国外医学院设置随机性、有效性、相交性、连续性的人文课程[23]。3.1.1设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专业价值观、专业开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24]。护理人文素养教学目标应以人文课程为根底、以人文工程为抓手、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点推进实施护生素质教育工程,厚植护生的人文素养,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25]。3.1.2优化课程结构。将伦理、人类文化等相关课程纳入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26]。医学院校可根据需求,单独开设伦理学课程,增加有助于培养专业精神的学科,包括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表演研究、人类学、叙事医学和医学史等[27⁃28]。3.1.3改良教学方式。护理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护生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内化和转变,因此,加强护理人文素养教育需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促进教育方法多元化,如采用叙事法[29]、以问题为根底的学习法〔PBL〕等创新方法实施课程教学。新颖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如概念映射、生物科学多媒体等)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0],从而更加具备人文精神。①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已成为培养医护生同理心的医疗实践核心,即医生、病人和家庭之间关系的重要教学工具[31]。石晨曦[32]认为提升医护生叙事能力是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局部。采用叙事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引入叙事医学的理念,加深他们对病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文护理。②隐形课堂:隐性课堂是针对教育开展需求及护生个性成长开展要求,采用非正式的、无意识的、未明确规定的一种教学模式[33]。Winter等[34]论证了开展隐形课堂有利于护理人文素养的教学。雷鹏琼等[35]也提到隐性课堂能有效强化医护生人文关心理念、增长人文关心知识、提高人文关心能力和人文关心感知能力。③PBL:研究说明,由非医学背景教师运用PBL能促进护生对人文学科的满意度[36⁃37],刺激认知过程,间接提高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兴趣。④案例教学(CBL):基于影视情境的CBL有利于加强灾难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素养[38],CBL教学法将课堂自主权交于护生,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护生通过头脑风暴、灾难现场情景观摩与模拟等带入场景,形成临床思维,建立积极的人文素养。3.1.4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师良好的人文关心能力可影响护生将人文关心转移至病人[39]。研究认为,将人文素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40]。发挥教师模范典范作用,影响护生的专业品质,提高护生的人文关心能力[41⁃42],教师还可以对护生的实践和行为模式产生作用,影响护生专业价值观在护生绩效中的内化[43]。3.1.5加强护理人文素养实践。学校教育需重视价值培训和职业社会化[44],重视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规划与实施,注意学校和医院的连接。张立力等[45]提出,可建设护理人文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帮助护生稳固在课堂上获得的人文知识,在基地模拟临床人文教学,搭建课堂与临床的桥梁。3.2医院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学习具有背景性,护生掌握的实用技能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取决于他们所参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46]。护生进入临床实践时,教学医院应定期集中展开人文知识教育[47⁃48]。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2023年开始加强护理教育的根本文化能力,即拥有关于不同文化群体的知识,可以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文化关心,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49],继续教育工程突出了现有护理队伍的文化能力[50⁃51]。因此,医院可按需开设继续教育课程,提高护士文化关心能力,丰富其人文素养。研究发现,2~5min的正念冥想可帮助压力较大的夜班护士改善对他人的态度,增加对病人的同情[52],正念干预亦可改善自我效能感和同理心[53]。因此,可尝试推广正念冥想,创造培养人文素养的气氛。
4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评价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即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及护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个核心环节。表达教学效果的护理教师行为包括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和人格特质[54]。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人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教学主观体验,或采用问卷调查评价人文教育方法教学效果,了解护士人文知识掌握情况,亦可采用书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人文素养考核体系。
5小结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开展需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出相应的改变,需要社会、医学院校与医院相联系、相结合、相贯穿。医学院校需广泛借鉴护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优秀经验,及时调整人文课程结构和内容;医院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推进一系列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作者:张毅 汪健健 赵丽萍 单位:1.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