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创新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模式
课程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
内容:本文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研究了“专业+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专业建设模式,建构了工作及工作过程与教学及教学进程融会贯穿的“校企合作、产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典型艺术设计产品或效劳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的理念,突破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关系,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个体导向工作体系,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模式构建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比尔·盖茨曾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兴旺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支柱产业。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下蓬勃开展。以广告业为例,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广告市场。据统计,2023年底,我国广告年经营额达1573亿元,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43129户,广告从业人员1040099人。① 新华网.2023中国广告业开展高层论坛.2023年5月21日.2023年9月,我国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开展规划纲要,其中全面明确了未来五年将着力开展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九类重点文化产业,②
① 新华网.2023中国广告业开展高层论坛.2023年5月21日.
② 新华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开展规划纲要.2023年9月13日
我国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数量规模,还是质量规格,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宏观层面上看,造成设计教育“泡沫化〞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失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从微观层面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一直坚持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而无视了艺术设计的工作体系。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看,国家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文化创意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根底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市场相结合的结晶,事实上,中国文化企业最缺的正是能将创意设计产业化的智力技能型人才。
据专家预测,我国须用10到20年时间的努力,才能使文化产业占GDP的份额从目前的2.2%提高到8%左右〔兴旺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目前在10%-12%之间〕。大量信息分析说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大批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即熟悉行业背景、企业标准和市场运作流程,具有较强创意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的智力技能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如何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既有较好理论知识根底,又掌握专业职业技能,且熟悉市场规那么的艺术设计人才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构建适合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重点是系统改革课程根本建设。
二、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模式的创新
学校教育教学与职业工作“错位〞是艺术设计教育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技术、人才密集的特殊性效劳产业,其职业特点体现在创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效劳新等方面。因此,创新型的设计教育必将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走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工学结合、互利双赢之路,采取“专业+公司〞、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使专业建设由单一的学校建设模式转向在行业参与下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建共享的开放性、职业化、立体型的建设模式。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企业是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核心,设计教育必须紧密联系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社会生活,否那么,它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基于此认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将立足职业岗位,以“专业+公司〞为运作平台,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促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由一元教育模式转向多维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产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产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校企合作指学校与企业基于双方的愿望与需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共享人力资源与技术成果。公司经营围绕市场转,功能围绕人才转〔功能靠人才发挥、功能为人才能力培养效劳〕,生产、教学一起转,以生产性实习实训为主,在产学结合过程中完成核心专业课程、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
产学融通中“产〞指生产及工作过程;“学〞为教学及教学过程。产学融通指工作与教学结合,即工作及工作过程与教学及教学进程融会贯穿,二者基于人才培养形成同步、交融、共享的运行平台。
“校企合作、产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职能分工、文化渗透,多元构建动态的生产性教学现场,即在校企之间实现教室、设计室、工作室〔生产车间〕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一体化,促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由模拟性训练向顶岗实习及岗位实操转化。
4.“校企合作、产学融通〞模式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产学融通〞模式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互融共享,因此相应运行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建设,以期实现教学与生产同行并进、人才与产品“双出双优〞的合作目标。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那么,学院开门办学,广纳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学院参股或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等方式共建的实习基地,通过校企人员融通、竞争应聘上岗,造就一批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
(2)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专业教师与课程专家、企业专家一道,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在工作任务分析的根底上,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架构。
(3) 促进经营及生产过程与教育及教学进程融会贯穿,教、学、做结合,产、学、研一体,理论联系实际,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个体由学科体系导向工作体系。
(4)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拓展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良好的职业气氛,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加强专业教学的引导和评价。
(5) 在政府行为的积极参与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两线多级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组织与管理,保证“校企合作、产学融通〞的有序运转、良性循环。
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艺术设计项目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中,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根底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开发理念创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学与工作“零距离〞
树立理论效劳实践、学科逻辑服从工作逻辑、以典型艺术设计产品〔作品〕为载体、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按照以典型艺术设计产品或效劳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职业活动的技术思维模式,构建以项目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其内涵是以艺术设计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注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互渗互融,从企业生产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整合理论与实践,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工作“零距离〞效应。[1]
2.课程目标确立——立足职业岗位,结合工作标准,制定课程标准
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企业专家一道,根据行业及职业岗位需求,通过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技术标准、企业工作标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工作逻辑设计课程结构、课程方案以及课程学习目标,用工作概念来反映课程,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学习目标。
3.课程体系架构——理论效劳实践,工学结合,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突破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关系,在动态的工学过程中,按照知识与任务的效劳与被效劳关系重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只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依据工作项目来相对划分课程界限,以此,实现由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到依据工作能力成长而形成的“树形〞课程体系结构的转变。
4.课程内容建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产学融通,重构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公司或文化企业的业务活动主要是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因此,要突出项目小组工作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地位,开发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通的项目课程,从工作目标与任务中获得教学目标与任务,防止过去用“知识〞代替“能力〞的课程价值取向,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来组织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及时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教学。
5.课程组织实施——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职业能力培养引领教学活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沟通着人、产品、环境和社会,协调着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纵观包豪斯的历史,“做中求学〞是其教育哲学的真正核心。[2]我们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中,以典型产品或效劳为载体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借助“专业+公司〞的校企合作平台,利用生产性工作环境或创设仿真的职业情境组织并开展项目教学,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拓展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良好的职业气氛。
6. 课程教学策略——适应认知,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艺术设计类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在智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职业能力训练与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角色作用,学习与同伴合作、研讨,与他人沟通交流,将所学的根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穿于一个课题的运作实践中。[3]教师要善于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传导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尽量选择直观、形象、情景等教学方法,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进而拓展创新思维。
7.课程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确立能力评价社会化的质量观
在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中切实加强学生职业思想、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的培养,促进他们通过探究行动掌握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养成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要坚持做到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同评价,逐步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采取多种考核形式,重点评价学习过程,做好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习引导与评价。
结论
在当前国家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下,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根据工作体系构建教学体系,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校企合作,产学融通,以“专业+公司〞为运作平台,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动态的工作过程中,以典型的艺术设计项目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才能逐步形成在行业参与下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建共享的开放性、职业化、立体型的设计教育格局,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22).
(2) (英) 卡梅尔—亚瑟编著,颜芳译.包豪斯[M].中国轻工出版社,2023.1.
(3) 荆雷.本科设计教育与职业意识培养[J].装饰,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