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14304

大小:116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四川省 绵阳市 南山 中学 2023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读如图,导致中国古代从封建二重结构到官民二重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铁农具牛耕使用 B.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C. 皇帝专制权力建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封建二重结构是在周王朝建立后,通过大规模实施的封建分封制度而形成,表现为一种由上而下的,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一种政治制度安排,但这种封建二重结构,由于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它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封建君主的权威与控制能力,由于他缺乏内在的制衡机构,具有极不稳定的性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君主(周天子)的权威与控制能力衰落,这种封建二重结构就演变成官民二重结构。官民二重结构下的平民具有社会升迁机会与选择自由,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平民与新的官僚力量的结合,并瓦解了原有的封建二重结构,从此形成了对以后社会演变发生决定性影响的官民二重结构,A正确;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君主(周天子)的权威与控制能力衰落,故B不是关键因素,B错误;皇帝专制权力建立是官民二重结构的内容,而不是从封建二重结构到官民二重结构变化的因素,C错误;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D不符题意。 2.宋朝时,居民如果售卖“田宅产业”,需先咨询族人,然后是四邻,他们不买方可另行出售,并须及时向官府办理手续;居民有义务留意宗族和邻家的人口等情况变化,并向官府报告。这些规定旨在 A. 维护宗法制度 B. 强化社会管理 C. 抑制土地兼并 D. 传播儒家伦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官府企图通过提升程序的繁琐来达到控制人口流动,以此达到强化社会管理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既有族人,又有四邻,无法体现对宗法制的维护,A项排除;土地问题仅是材料的第一个部分,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不涉及土地兼并,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对儒家伦理的传播,D项错。 3.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A. 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康熙认为开海贸易有助于沿海民生改善、国家财政丰盈,于由政府设海关进行管理对外贸易,反映了当时对外贸易管制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为封建政府传统政策,故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从未放弃重农抑商,故排除A、B两项。D项,闭关锁国政策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正式确立,故排除。 4.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 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B. 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 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D. 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私通者,商也”“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中可以看出,海禁时期的走私活动和亦商亦盗的私人贸易不断发展,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安定,这说明了“海禁”政策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海禁”政策导致贫富分化,故A项排除;B项是“海禁”政策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 【点睛】“私通者,商也”“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是解题的关键。 5.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的世界经济中心在中国,“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此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方国家为扭转在华贸易逆差 A. 强推自由贸易政策 B. 发动商业殖民战争 C. 进行不公平的贸易 D. 放弃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此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方国家为扭转在华贸易逆差”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强推自由贸易政策,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A符合题意;发动商业殖民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前,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殖民扩张,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据材料“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为扭转在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而不是“进行不公平的贸易”,C错误;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政策逐渐代替了重商主义政策 ,D说法错误。 6.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局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 A. 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 B. 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C. 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 D. 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A选项符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B选项排除。清政府设置福建台湾巡抚并不会化解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C选项排除。材料与发展台湾经济无关,D选项排除。 7.相比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罗马帝国对希腊城邦制度的超越体现在 A. 首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 将公民权授予城邦外的自由人 C. 将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法制体系 D. 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相比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罗马帝国对希腊城邦制度的超越”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城邦的主体阶层是公民,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外;而罗马随着对外扩张,版图扩大,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原来的公民法已不适应,形成了万民法体系,B正确;首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A错误;在城邦内将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法制体系,是由于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与城邦制度无直接关系,C错误;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是不适用奴隶的,D错误。 【点睛】希腊城邦的公民:是城邦的主体阶层,是城邦的核心力量。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外。 8.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极大的冲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因此干涉法国大革命成为欧洲各国封建主的主要任务,C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英国,A选项排除。当时的法国主要忙于革命战争,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的说法不符当时的史实,B选项排除。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9.16~18世纪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奖出限入,谋取外贸顺差以积累资本,发展经济。藉此推测,当时欧洲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A. 使欧洲国家间因外贸而联合对外 B. 使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大幅萎缩 C. 使欧洲国家间商业殖民战争频繁 D. 使欧洲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6~18世纪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奖出限入,谋取外贸顺差以积累资本,发展经济。”可知,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奖出限入谋取外贸顺差,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无利可图,迫使他们放弃进口;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引发各国纷纷提高进口的关税壁垒,使欧洲国家间商业殖民战争频繁,C正确;使欧洲国家间因外贸而联合对外的是二战后,A错误;由于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奖出限入,对欧洲国家间的贸易没有造成大幅萎缩,B错误;使欧洲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错误 10.“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材料说明了 A. 轴心时期文明是一切文明成长的资源 B. 回归原典是文明复兴的唯一路径 C. 轴心时期解决了未来文明发展的问题 D. 轴心时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资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D正确;据材料“……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轴心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的动力,而不是一切文明成长的资源,A错误;B违背史实;据材料“……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轴心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的动力,而不是解决了未来文明发展的问题,C错误。 【点睛】轴心时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11.欧洲路德新教主张“因信称义取代因行称义”,以信仰的得救取代中世纪依靠教会复杂的圣礼、善功、苦行才能得救的说法。这种变化反映 A. 否定天主教会决定信仰的思想 B. 市民阶级建立廉俭教会的愿望 C. 西欧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成熟 D.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因信称义取代因行称义,以信仰的得救取代中世纪依靠教会复杂的圣礼、善功、苦行才能得救的说法。”可知,以信仰的得救取代中世纪依靠教会复杂的圣礼、善功、苦行才能得救的说法符合了市民阶级建立廉俭教会的愿望,B正确;据所学可知,路德教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不是天主教会决定信仰的思想,A错误;西欧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成熟是启蒙运动时期,C错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是18世纪中叶,与宗教改革的16世纪不符,D错误。 12.伏尔泰认为:“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伏尔泰意在 A. 为新阶级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动力 B. 鼓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制度 C. 将人文精神推进到理性主义阶段 D. 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改造物质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可知,伏尔泰认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以改造社会,推动历史进步,故为新阶级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动力,A正确;伏尔泰主张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鼓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制度,B错误;将人文精神推进到理性主义阶段的是17世纪的英国启蒙运动,而不是法国伏尔泰,C错误;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