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黄帝
四面
权力
方位
黄帝四面:权力与方位
艾华
“古者黄帝四面,信乎?〞一个古老而天真的问题,出现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从前,黄帝有四张脸……稍一改写,这就是一篇童话的开头。但是,真的?问号一来,童话就讲不下去了。
中国是古老而早熟的国度,罕见天真,也难觅童话。从前的从前,在中国的童年时代,讲黄帝有四张脸这样的话,也许不会被“?〞打断,也许初民尚有原始的天真,但讲下去,讲下去,也不是童话,而是一那么有关权力的神话。
权力,不是童话的关键词,是神话的关键词。黄帝四面,这那么被质疑的神话其实暗藏着古老中国的权力密码,而这一权力密码的背后是中国人的方位观念。
从排序上看,炎帝在黄帝前面,这种习惯性排序,依据并非时间先后,而是空间顺序。
初民对空间的认识开始于方位确实立。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今人教小孩区分方位的话,无疑是初民的无数次迷路换来的。自古至今,中国人在夜里找北斗,找北极星;在白天,太阳那么是确定方位的参照;阴天,也要去寻找向阳的树枝——在北半球,向阳的树枝指示着南方。初民是不知道南半球、北半球的,他们跟小孩一样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
然而,一个人哪怕以自我为中心,在無边的空间中仍然会感到迷茫和恐惧。主观的左右前后,客观的东西南北,神秘的太阳和北极星……世界似乎是围着你转的,又不是围着你转的——那就自己转转吧,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便会重叠起来,在运动中弥合了主客观;再看看天吧,太阳的动,北极星的不动,其实都能指示方位。
东、西、南、北,再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中〞,我们祖先的这种方位观念奠基了一种学说:五行。行,从它的原始字形看,正是东西南北中的示意图,而且极富动感。
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对应着五种物质元素,五种元素相生相胜,世界就是这样构成和运动的。如果把时间维度加进来,太阳东升西落,南回北归,春夏秋冬便对应着东南西北。为了对应“中〞,在夏秋之间另有“季夏〞被附会出来。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建立起了世界的秩序。
这种秩序的背后有规律的支配,但更有权力的制衡,因为即便是科学,也只是人为自然立法,而为了权力的合法性,对元素和方位之类进行神化便是必要的。于是古籍中有了对应东、南、中、西、北的所谓五方帝:太暤、炎帝、黄帝、少暤、颛顼。他们的权力表现为:太暤执规而治春,炎帝执衡而治夏,少暤执矩而治秋,颛顼执权而治冬;黄帝呢?执绳而制四方。
看得出,这种世界秩序的背后是神的治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背后是人与神的关系。在中国,天既是自然,又是神。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种,境界固然有境界,弄不好就被人利用了,宣扬君权神授,于是有“天子〞,于是“君临天下〞。可见,“天人合一〞不只是一种自然哲学,还是一种权力哲学;而五行学说那么是方位和元素之类的知识对权力的佐证,从它产生于战国、盛行于秦汉的背景看,甚或可以说它是权力催生的学说。
从五方帝的排序还看得出,炎、黄的先后跟五行相生有关。火生土,炎帝之后自然就是黄帝了——五行中有五色相配,火色赤,土色黄,这也正是炎帝〔赤帝〕和黄帝名称的来历。
在五方帝这个天帝系列里,位于中央的黄帝执绳而制四方,有统领四方的最高权力,可见空间位置的重要。在上古历史上的“五帝〞——人帝序列中,黄帝位居榜首,那么是依据时间先后。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权威榜单。之所以说这个榜单权威,是因为它是司马迁博采百家、去芜存精制作出来的。知和识就是力量,广而深那么有权威。何况司马迁有着史官的身份;身份,有时候也是一种权力。
源自空间方位的五行学说,对历史更深的影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包含着五种德行,同样相生相胜;这一观点在时间维度上映照到过去、现在、未来,最终形成“五德终始说〞,以鉴世代更替、政权兴衰。这种历史哲学,已经是知识和权力的合谋了。
比方,秦始皇就曾推算“五德〞,理清次序,结论是周得火德,那么秦代周便是水胜火,秦得水德,所以尚黑——衣服、旌旗一片黑。而他所用的“皇帝〞尊号,那么来自所谓的“三皇五帝〞,同样是知识的产物。不过秦始皇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臣子和博士议论何号为尊时,排出的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并说泰皇最贵。假设“泰皇〞如注家所说当为“太皇〞即“人皇〞,那么,秦始皇的臣子和博士倒是在天地面前有了人的骄傲了。确实,秦始皇平定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人的事功,同为“人〞的一“类〞大概都会跟着骄傲的,可惜臣子和博士跟着一骄傲,马屁拍得并不到位。去“泰〞取“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秦始皇如是说。这才是知识和权力的最高结合。
知识和权力的最低结合,民间至今有例证: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过路君子〕念一念〔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有了“天皇〞、“地皇〞的知识,夜哭郎的父母也就有了祈愿的权力——这些版本略异的字纸张贴在人迹易至的地方,如果你照着念了,那么在张贴者心目中,你肯定是“人皇皇〞了。
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对应着天、地、人亦即上、下、中的空间层次,和东、南、中、西、北五方帝一起合成三皇五帝,真是架构到位,井然有序。不过,如果把分割空间的三皇五帝往时间维度上硬套,那么问题便来了:历史化的“三皇〞无从分属上、下、中的空间层次,历史化的“五帝〞也没法吻合东、南、中、西、北的方位。
历史化的“三皇〞跟历史化的“五帝〞一样,古籍上有多种排行。比方,燧人、伏羲、神农,这是一种排法;伏羲、神农、黄帝,也是一种排法。此处列举一二,不偷懒也不勤快。
各安其位的是太暤、炎帝、黄帝、少暤、颛顼,这样的五方帝排法似乎尚能自圆其说。它依据五行学说,特别是“天人相应〞的观点,把“天帝〞和“人帝〞合为了一体。而他们具有的“五德〞终而复始循环下去,就会显出很好的天人秩序。
其实,秩序不是神建的,而是人为的——人对自然的顺应和作为。怎样人为?借用上文所列“执×而治〞中的字眼,就清楚了:规、衡、矩、权、绳。如果还不清楚,那就组一下词看看:规矩、权衡、准绳。五样具体的标准工具,人制造的工具,抽象而成了权力的象征。然而客观的工具因为人的使用,会带来权力的主观——圆规、曲尺、秤砣、秤杆、准绳,准不准,是个问题。
谁的主观?谁说了算?大至天下,小至筵席,以及可大可小的天下的筵席,跟权力相关的方位早已具体为座位了。座位的排法历来有讲究,有说头,但主座总是天经地义,先行定下。比方“天子坐明堂〞,一句古诗如今演变成了筵席上的敬辞。
明堂,天子坐的明堂,本身当然更古典。明堂原本是初民建构的宇宙模型,最终被后世神化成了天子的宫殿和庙宇。传说黄帝最早设立明堂。汉朝方士给汉武帝献上的黄帝时明堂图,史记·封禅书是这样记录的:“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以拜祠上帝焉。〞这是传说中原始而神圣的祠堂,用来祭祀上帝即太一,也就是北极星的。在先秦的神话哲学里,是太一生出了天地万物。明堂作为建筑,本是模拟宇宙从混沌中诞生,诞生的条件是“光〞,而古人观察日月星辰,认定唯一不动的光源是北极星,也就是太一、上帝。此处的明堂之“明〞,是北极星之明;此处所通之“水〞,是混沌的具象,黑暗的象征。明堂出自混沌,“光〞是空间的条件。“四面无壁〞,呈现了四方空间的无边无际;而“殿〞的存在,那么是确定的位置和据点,借以克服无边空间带来的迷茫和恐惧。
因为“殿〞的建立就是中心确实立,作为初民宇宙模型的明堂自从归在黄帝名下以后,就跟权力分不开了,而四方五位的开展是八方九宫,于是明堂的样式就变得复杂起来。
天子坐明堂,严格的坐法是这样:明堂像个院落,东南西北四边,各有一个正厅和两个厢房,天子每个月换住一个地方,祭这个月应祭的神祇,办这个月应办的政事。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一年十二个月一轮回。院落正中,又有一个大厅,供天子在所谓的季夏去住。这样,东、南、中、西、北的方位和春、夏、季夏、秋、冬的时序相配,天子就按照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
史载,夏、商、西周均有明堂之制,到了东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明堂之制渐渐湮没不兴。秦大一统以后,汉、唐有过明堂之制的复兴,但影响均不如从前。天人相应的工作,起初还有它的神圣性,往后,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至西风东渐,列强侵扰,国将不国也就成了先觉者之忧,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早被打乱了。
再回首,古籍浩如烟海,大海捞针是为了一针见血。“古者黄帝四面,信乎?〞这个“?〞是一根弯曲的针,质疑的针。古籍记载,提这个问题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而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把神话变成了人话:“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黄帝有四张脸的神话,就这样变成黄帝派四个人去治理四方的人话了。从“不计而耦,不约而成〞看,这四个人简直就是黄帝的化身。
孔子的解释后来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印证: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孔子所谓合己者四人的名单似乎就这样列出来了。神话怎样变成人话?孔子仅仅利用“面〞字含义的模糊,就把一个生有四张脸的神,变成了一个治理四方的人。知识,再次被证明是一种权力。
在神话变人话的过程中,中国人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也镶嵌进来,于是黄帝治理有方的“四面〞,最终就变成了中国帝王们的“南面术〞。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此“明〞是太阳之明。在北半球,向明就是向南。从“四面〞到“南面〞,朝向是变得简单了,但以“面〞为根底的统治术却在歷史中变得复杂起来。比方,晚清就有太后垂帘听政——面朝南方,但面孔隐在帘后。
黄帝长着四张脸,黄帝派遣合己者四人治四方,这两种说法其实有一点共同,那就是黄帝是聪明的,有谋略的。四张脸,当然耳聪目明,足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了;而合己者是黄帝的化身,是他分身有术,一种高明的统治术。
在五行学说中,黄帝是有“土德〞的“中央之帝〞。神话和历史的碎片证明,为了统治东、南、西、北四方,他长出了朝向四方的四张面孔,或者向四方派出了自己的四个耳目。黄帝四面,正是一个农耕古国中央权力的象征。古者黄帝四面,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