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
下载文档

ID:1428695

大小:20.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中小学 音乐 教学 中的 创新 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市九中 郭睿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开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起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关键词:更新 提高 调整 创造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局部,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根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创造是人类生存开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特点愈发突出的现代社会中,创新正成为民族开展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繁荣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开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起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展。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接受“应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开展的思维宝库。多年来,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开掘学生的潜能。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个人素质、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改革开展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今天,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这些都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技能,“匠人式〞的音乐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展。虽然作为一个学科,音乐的某些规律性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弛,大相径庭。对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那么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那么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根底教育是义务教育,无论学生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音乐教育要敞开胸怀,真诚地拥抱每一名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教法陈旧,信息含量低及重技能轻理论,许多教师对音乐课的理解是“唱歌+技能〞,教法上多采取“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教师来推行,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因而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只有更新观念改变并打破陈规旧俗,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启发想象,感悟音乐美,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根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根底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和开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根底,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采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那么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三、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开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气氛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开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其表现形式如创编歌词、创编旋律、创编节奏、创编音乐故事、自制乐器、编舞等等。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根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四、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作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自主探究感悟音乐的内涵;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在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学习音乐的更大兴趣和自我创造的强烈欲望……于是,兴趣——探究——创新——成功形成永不枯竭、永葆激情的良性循环。   目前中小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乐器考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这种考试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演奏,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泼,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剧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五、营造自由民主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现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名言〕如何使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他们自己发现的、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研究说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开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前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气氛之中;后者是指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参与、无拘无束地创造。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气氛,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敢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开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出现深浅不同的情况;各人主、客观因素有别,导致音乐欣赏呈现千差万别的过程和效果。当我们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形态,,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就与作品所诉述的情感发生共鸣,于是从领略形式美而逐渐深入内层,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身投入了欣赏过程中的“创作〞,在物我交融中汲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改造自己,并且向更高的境界超越。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可以请学生根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