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财务管理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1427723

大小:25.2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 基于 农业 增长 农民 增收 视角 农村金融 创新 发展 研究 财务管理 专业
目 录 1 前言 3 1.1 选题意义 3 1.2 论文内容 3 2 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概述 4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4 2.1.1 概念的形成 4 2.1.2 理论的发展 5 3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况 7 3.1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7 3.2 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8 3.2.1 农业发展角度 8 3.2.2 农民收入角度 9 4 实现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措施 9 4.1 农业增长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设计 9 4.1.1 正规机构层次 10 4.1.1.1 重建农村合作金融体制 10 4.1.2 非正规机构层次 11 4.2 农村增收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设计 12 4.2.1 强化金融机构的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12 4.2.2 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12 4.2.3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12 4.2.4 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13 5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基于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的 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形成了二元的城乡经济结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仍占有较大比重,农业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发展促使的农业增长的程度的高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开头20年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工作重心的放到了全国农村产业的发展。然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因为金融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间接影响了农业的收入。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健全,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称为金融支农的瓶颈。因此,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农村经济增长的两个指标即农业增长、农业增收为视角,来研究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 关键字: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农村金融发展,创新 1 前言 1.1 选题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时,将农村的经济发展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历届国家代表大会上,都认真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核心观念。因此,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了农业的增长和农民增收两个层面。众所周知,经济发展,金融先行。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称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农村金融的有效健康发展就成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鉴于此,本文把基于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作为论文题目。从农业的增长和农民增收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分析它们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度和影响深度,并充分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对实现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最后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 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概述 在本部分,首先通过对农村金融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分析得出近几年来农村经济金融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从而加深了对弄对金融概念的认知程度。其次透过金融的发展,结合国内的著名经济理论、模型,对理解农村经济的增长态势。最后从国家制度和结构两个层次,参阅相关文献,从农民增收的视角看待金融市场的发展。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2.1.1 概念的形成 在人们对农村发展理论的概念的确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直至改革开放,“农村金融”这一概念才被提出,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专家才开始对其研究并逐步给出了定义。其中早起的金融学家认为,农村金融就是简单的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针对这一观点,众多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正基于此,农村金融在这种历程中不断扩大了其内涵,在2008年,在权威报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中对农村金融的概念有了官方的表达。即农村金融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存款、贷款、汇兑、保险、期货、证券等各种金融服务。它是一种区域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城镇金融来讲的。它具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表现形成,其中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重点是指为民间金融,是泛指在农村地区的资金融通、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农村其他金融活动的统称。这一概念普遍给业内外人士所认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1.2 理论的发展 农村发展理论是基于金融发展理论体系,并结合农村金融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发展从而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目前在国内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层次上。首先,是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进行调差,找出焦点问题,发现瓶颈所在,为现状的突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其次是对农村金融机制和现存的金融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得出必须对现存的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冲击,以便缩短差距,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步伐。最后是从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通过分析和调差,发现了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加速,国家服农政策的不断更新,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在这种新形势下不断的发展,在经济学家不断的摸索途中,得到了改进和创新。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主要有三个,即: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论的支持者认为:针对农村地区资金短缺的现状,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打压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建立一些非营利的的金融机构来保护稀缺的资源,为农业发展在必要的时刻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满足农民的需求。经过实践,发现该理论的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政府的过多干预会使农村的发展市场产生倾斜,阻碍了发展。 而农村金融市场论究其本质而言,是对上述理论的反驳。持有者任务,在对农村融资方面,不应该过分的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农村金融机构,而应该完全有市场来运作调配,通过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来达到金融对农村市场的有效帮助。 受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现单独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并不能来为农村市场提供有效的资金融通和配置,在此背景下,不完全竞争理论得以发展流行。它是一种理想境界中的理论,其强调的是政府机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控而不是强加干预,充分考虑国家的国情带来的信息失效和市场失控等特征,合理应用农村金融机构和市场这杆秤,使其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在目前三种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思想潮流中,不完全竞争理论由于其应用广泛的特点,更具有实际的参考利用价值。 3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况 本部分的首先从对国内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来正确看待目前国内金融发展的现状,而后通过表层看本质,找住现状背后的原因,从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下来看待这一现象,找出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3.1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农村金融通常是指与农业经济产业具有相关联作用的那部分农村货币资金融通的关系,它主要包含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的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保险等组成的正规金融机构和由农村合作基金会、合会、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金融体系制度的越来越完善,农村的金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使其得到稳步的前进。在上世纪的70年代,我国的现代农村金融主要围绕如何更好更快的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中心问题进行了改革,其具体包括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转型,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建设以及为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新型金融机构。其经历了初步形成阶段、发展定位阶段重新定位阶段和逐步开放阶段的四个历程,形成了适用于‘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雏形。该雏形一方面包含由中国农业银行等在内的9类正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涌现和扩展,截止2013年,全国已经有上百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它称为了农村金融机构最为亮丽的改革风景线。它们紧随时代步伐,联合实际运用,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业务种类,开展信贷产品的创新,此种创新受到了央行和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结合政策的春风,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如在江西、辽宁等重要林区采用了以林权抵押贷款的借贷方式,社会影响较大。 另外一方面是“农业、农村、农民”的贷款比例和金额的持续增长。近些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1.6%,较2007年末增长188.6%,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4%;农户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5.4%,较2007年末增长170.1%,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2.3%;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4.1%,较2007年末增长81.1%,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3.4%;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6.2%,较2007年末增长188.2%,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3%。 3.2 国内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虽然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影响国内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依然缓慢,其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仅从农业经济发展即农业增长角度和农民收入视角内去看待造成发展缓慢的原因。 3.2.1 农业发展角度 农民金融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此,从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的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缓慢的特征,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也就增加了农业投入的危险性,基于这种危险性,金融机构作了适当的评价后,发现达不到其预期的最大化目标,变放弃投入农业,从而出现了一些农业商业银行从农村搬离,网店的大大减少,业务的撤离注销等等现象。尤其是近些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建行、中行、工行在乡级的网点基本上全部撤掉,连农业银行也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只有少数网点可以办理农业贷款,但是贷款的风险评估加大,贷款的金额减少,这是因为国家农业部门增加的投入被各级行政部门耗费或各级政府部分分流,真正的其次,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说,农业的回收率低,农业资金被政府用来分流,导致了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缓慢,甚至基础农业金融机构出现了空荒。 其次是农村市场的发展周期长, 其潜在的市场利润对金融机构形成不了诱惑和冲击;同时也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机构提出的各种产品不产生兴趣,几乎只对贷款需求量大,这就给众多理财产品带来了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金融机构的信心,更增加了农村信贷的困难,使得金融机构不愿在农村开展业务。 第三是农村信贷服务缺乏创新能力。随着国家支持三农的比例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顺应时代,金融的发展应该与农业发展保持一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但是,情况不容乐观。农业发展银行等诸多机构收缩其在农业的相关业务,将看似庞大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降低为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家金融机构。而农信社的还坚持使用原来的制度,如贷款的周期不预农业发展的周期保持同步性,发送贷款比率上浮到顶,只发送小额贷款等。 最后是农村金融体系上的缺陷。①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层次上,起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强强联合,互补优势。②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产权不清,定位不明,大多带有浓重的商业气息,难以为农村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③其制度上的安排缺陷造成金融压抑效应,从而提高了融资的成本,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