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农村
社区
公共
文化
服务体系
思考
关于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思考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战略工程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确实定,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开展阶段。就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略陈管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战略意义
1.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城里人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为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局部低收入农民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相当一局部进城务工的农民仍然处在“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的状态,享受不到根本的文化生活,这种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农民生存心理的严重失衡,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治安事件的源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措施。
,
2.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与以往农村文化建设不同的是,这个载体“体系〞要求很高,是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建成后将形成代表表达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强劲攻势,来横扫和抵抗农村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的蔓延。没有这个载体“体系〞,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就会在与先进文化的剧烈抗衡中夺得主流地位,“乡风文明〞目标就无径、也无望实现。
3.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是文化创新的宏观平台。要求农村公共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这个“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等,这里面涵盖了无数的创新内容。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效劳机制的创新等,每个层面都有假设干创新内容。
二、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尤其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缺乏。据统计,2022年全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费共113·66亿元,仅占全国当年财政总支出28360·79亿元的0·4%,人均文化事业费仅8·74元。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虽然从绝对数看,近些年来文化事业费增长幅度较大,如2022年投入总额就比2022年的94·03亿元增加了19·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0·8%。但从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份额看,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严重缺乏。2022年全国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额的26·5%,低于城市投入47个百分点。许多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丧失或半丧失,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效劳,严重阻碍了农村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与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开展的步伐。
2.现有文化设施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的重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乡镇38240个,有23687个两馆需要新建和改建(其中49个县无文化馆,562个县文化馆无馆舍;121个县无图书馆,225个县图书馆无馆舍),占到总数的62%;5827个乡镇无文化站,占乡镇总数的15%左右。苏南地区虽都有馆站,但现有文化设施也难以承受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的重任。80年代前后建造的一批乡村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都已相当陈旧,维持生计困难,管理落后,另作它用或“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的区乡为减轻财政负担,把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缩减财政拨款,让其创收,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被挪为他用,甚至成为单位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原有的公共文化效劳功能被完全的市场交易所替代;有些地区虽建造了一些新设施,但由于指导思想偏差,却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领导只关心设施落成,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不注重功能效劳,更不关心在整个区域中构筑网络来具体实现公共文化效劳的社会化;村级文体设施任意性、人为性状况严重,缺乏标准化设计与指导。
3.公共文化效劳、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建国后,一个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目前已面临多种危机。一是机制僵化,效劳方式单一,对现代文化形式、内容缺少研究,已很难吸引公众上门,所提供的效劳和产品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效劳、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二是农村文化市场由于“重整顿、轻培育〞,娱乐工程和产品数量日趋萎缩,变得萧条;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几乎流于形式。有些村虽建有多功能的文化室、阅览室、但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这些状况使得农村招摇迷信很有市场,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打牌、赌博成为了多数农民的消遣娱乐方式。
4.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很好起到开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杠杆调节作用。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开展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如省政府就颁发了苏政发202274号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假设干经济政策的意见,XX市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文件,从实施的情况看,前几年出台的这些经济政策文件缺乏鼓励力度和吸引力,很难鼓励发动社会各界共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资金向农村公共文化领域流动。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战略思考
公共文化效劳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开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效劳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需要我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效劳设施、效劳机制、效劳方式、效劳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笔者浅谈三点思考:
1着力构建适应经济兴旺地区农民需求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设施体系。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苏南经济兴旺地区农村构建什么样的设施体系。试谈三点设想:
设想一。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2公里文化圈〞。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境内丰富的吴文化资源,为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2公里文化圈〞提供了特色创新参考。所谓“2公里文化圈〞即根据无锡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文化设施的有效辐射半径来建造文化设施。老百姓走出家门2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效劳。“文化圈〞是当前构建文化设施体系颇为时尚的理念,上海提出了建设“15分钟都市文化圈〞的设想;深圳XX县区以“大手笔〞,用3年时间投入13亿元初步建成了“一公里文化圈〞。到今年年底,该区将建成7个区属文化馆、8个街道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2个影剧院、2个图书馆、1个大型体育公园、2个片区文体公园,加上百余个遍布社区、“小而精〞的文化设施,形成了配套齐全、颇具规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吴风锡韵〞风格的“二公里文化圈〞,必须要创新规划理念,挖掘吴地文化特色。比方在有200多年龙舞历史的惠山区礼舍村,就可建造龙文化博物馆兼文体活动中心楼,楼顶就可设计长龙飞舞……,只有抓住了特色,才能真正让文化走进农村,贴近百姓,融入生活。
设想二。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XX市委、市政府2023年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根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后,农民居住由原来零散或旧式居民点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一幢幢新楼盘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崛起。农民的居住环境变化了,人口比原来相对集中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也应顺势调整。政府规划、文化、建设等部门应切实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与新楼盘开发配套的供业主享受的“中央文化会所〞及球场、游泳池等文体设施,切实抓好新楼盘开发的规划设计,假设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楼盘图纸缺少与新楼盘相配套的文体设施,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应不予审批,确保农村社区“乡风文明〞有硬件载体。
设想三。加强市域镇、大镇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市域镇〞是特大城市建设的产物,一般具有较多的人口和较好的区位优势,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枢纽集镇。XX市政府出台的“1+2+1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即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和12个城镇组团的三级等级规模结构)明确了原不属于市区的12个镇为“市域镇〞;另一类是经过乡镇机构撤并后形成的大镇。如惠山区的堰桥镇、洛社镇,滨湖区的太湖镇,锡山区的鹅湖镇、锡北镇等都是由几个镇合并的,这些镇形成了农村大镇的地位。“市域镇〞、大镇的文化建设就要有别于一般镇,重点建造城市风格的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相关政府可通过立项公示、招标投资和鼓励企业或个人参股经营等方法来建造“游乐场〞、体育舞蹈培训和表演比赛场馆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等,让这些设施与城市设施互为补充,让乡村都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集成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文化供给方式,着力构筑农村流动文化效劳网络体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最近指出:“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文化产品、文化效劳供给缺乏,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照应文化大省的创立,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效劳网。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开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效劳网,既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立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具体方法是:由省文化厅牵头主办,省文化馆具体承办,整合全省群众文艺节目资源,建立全省文化馆(站)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信息库,制作分片区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单,制定演出路线,各地级市统一制作和购配下乡进村用的可拆式流动舞台及灯光、音响等器材设备。流动演出网是全省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全面集中展示,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效劳,表达的是公益性原那么,不向当地收取演出费用,不仅解决了农村有效文化资源的匮乏和异地好的群众文艺节目农民看不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造力、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发挥全省各地文化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广东的“流动演出瑶山行〞活动,把XX省许多获“群星奖〞和省内大奖的优秀文艺精品及各地文化馆站创作的优秀节目,以“大物流〞模式每年可为农民群众演出2400场,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亮点。二是提升特色,精心打造农村节庆文化活动常设品牌。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开展经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如XX市举办的“爱我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XX县区举办的“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节〞、XX市、惠山区举办的“阳山国际桃花节〞、XX市、XX县区政府在马镇举办的“徐霞客旅游节〞、XX县区政府举办的“中国龙虾节〞、XX县区政府举办的“溱潼水上龙舟节〞等活动,不仅打造了常设节庆文化品牌,开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很有魅力和特色的公共文化效劳。我区一年一届的阳山桃花节如今已举办十届了,每届桃花节都有丰富的系列活动,最吸引人的是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既有中外佳宾光临又有著名歌星、影星或央台著名节目主持登台亮相,既有拔萃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的学生精湛表演,又有精品群众文艺,且每届都讲求一个“新〞字,如第九届就加串了的“青春桃花女〞登台走步,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所以每届能吸引十多万农民前往观看。三是让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珠联璧合,优势互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