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温病纵横谈
2023
年读
纵横谈
有感
读温病纵横谈有感
董斐北京中医药大学根底医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纵横间通贯古今谈笑中品味经典
一、温病纵横谈简介
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了首届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坛邀请北京地区多位著名的温病学医家和学者,倾囊相授关于温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成果。温病纵横谈一书中收录了2023位专家论坛讲座的精彩内容,文字尽量不加修饰,贴近讲座原貌,生动展现了诸位中医名家珍贵的学术思想。书中收录的讲座专家,有国医名师,有知名教授,有一线临床专家,他们从经典理论研究、温病学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进展等诸多方面详实而准确地为我们解读了温病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经典学科无限的生命力。
二、温病纵横谈阅读体悟
(一)与大师对话,品经典之美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60余年,精通感染性热病的诊疗。孔老以"夏秋热病漫谈"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就"温病"的概念开题,探讨了夏秋热病的病因、病理,并举例肺系、脾胃系、肝胆系热病的治疗特点。字数虽不多,言简意赅,是多年临证经验的高度浓缩。从赵岩松老师的旁白中可以看出,孔老口音比较重,如果在讲座现场,可能听不清楚,但是语言变成了文字,就不再存在这个障碍,书籍让我们与大师的交流更加顺畅。
周耀庭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儿科疾患。他的讲座题目是"从临床实际看温病学原著的指导意义",结合他的七个病例,强调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他指出,温病学原著不仅仅展现了温病学理论,也记录了温病学开展中很沉重的教训。在温病学开展的漫长过程中,误治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学习经典理论著作不仅受到理论的熏陶,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我对周老的这个观点非常认同,我们通过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提高对理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最终提高辨证水平、治疗水平。
孔老、周老在论述中都反复强调,在当今时代,温病学的优势是不可无视的。用中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需要下苦功,不是拿几个方子来应付就可以的,年轻人要慢慢积累知识,既要多看书,又要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把温病学发扬光大。大师们的教诲让我倍受鼓舞,作为青年学子要踏实做学问,少点学术急躁,消灭学术垃圾,真正挺起学术脊梁。
(二)进明师课堂,源经典之本
刘景源教授、宋乃光教授、谷晓红教授、陈明教授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名师,不仅是"名师",更是"明师".不管他们的课堂还是讲座,都座无虚席。温病纵横谈带着我们进入明师课堂,书中详实记录了他们在本次温病学论坛的授课内容,再现了他们论坛上的风采。老师们毫无保存地把多年来研读理论经典的心得,结合教学、临床工作中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经典著作中关于温病学的病机、辨治、方证等内容。
刘景源教授以银翘散为例论述了辛凉轻解法在温热病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辛凉轻解法并非汗法,银翘散也非发汗之剂。宋乃光教授谈的是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介绍了辛凉解表开郁法、辛温解表法、辛寒清气解表法、辛香化湿祛暑法、芳开苦通法等几种临床常用的治法。
谷晓红教授讲授了薛生白对湿热病证的辨治思路及其临床应用,对湿热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机、主症、辨治原那么进行了讲解,对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推荐了历代医家有关湿热病证的论著目录,建议同学们阅读拓展。
陈明教授师从著名经方名家刘渡舟教授,精通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根底及指导思想。他从伤寒论角度谈卫气营血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把伤寒论中外邪表里转化的轨迹描画出,以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白虎汤的定位、特点及应用为例,结合具体病例,做了细致的分析。
从这几位老师的讲稿中我体会到,与一般课堂上的讲解不同,在首届温病学论坛上的授课,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点高度浓缩,加深了理论探讨,并不只是在教科书根底上做简单重复和概括,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归纳出很多新观点,在经典理论中找寻依据,最后形成比较系统的通贯古今的学术观点。让我们可以知道经典著作中对这些理论问题怎么认识,而在当前的临床实际中,一个个生动详实的病案,又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经典思想该如何应用。
(二)随名医侍诊,叹经典之效
温病论坛的讲座专家包括了多位在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知名教授,比方姜良铎教授、彭建中教授、刘清泉教授、王玉光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使他们加深了对经典理论,尤其是温病学经典的理解。诸位名医结合他们的临床实证,在书中让我们领略了温病学辨治思路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应用的价值。
彭建中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重点讲授了从营血辨治慢性肾病的临床体会,结合具体病例讲解了慢性肾病的几个常用的方法,如凉血化瘀法、疏风胜湿法、疏调三焦法、分消利湿法、通腑排毒法、益气培元法。
姜良铎教授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他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温病学的理法方药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强调了辨舌验齿的和喉诊的重要性,举例透邪法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病案讲解了卫气营血辨证在内科应用中的灵活性。
刘清泉教授结合中医疫病学理论谈新发流感的辨证论治,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病例的经验让他多年前重新审视温病理论在传染病、重症治疗中的意义,对于当今的传染病、重症细菌感染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同时西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可以丰富中医的治疗方法,将来可能开展出一个全新的中医辨治诊疗体系。
王玉光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一线工作,在书中重点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及证治的分析,最后强调了中医学关于疫病学的认识论——"受本难知,发那么可辨,知发知受".这几位临床名家的讲稿告诉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经典理论,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借鉴现代医学流行病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深入认识临床重症、疑难病例、新发及突发传染病,但同时还是要认识这些疾病的中医病因学特点和核心病机,探索病证结合的论治方法,学古而不泥古,对现代医学的优势也要学习,这将是发扬中医温病学说的必由之路。
三、践行所学所思
2023年5月温病纵横谈一书出版,这本书成为了我在温病学学习中的重要参考书籍。虽然我没有亲历首次全国温病学论坛,但这本书带我身临其境,让我近距离领略了名家教授们的风采,轻松幽默的讲解,深入浅出的案例,带着我品读经典。2023年5月底,第二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圆满召开,我有幸作为组织者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会议结束之后,我们又开始进行了温病纵横谈(第二辑)的编写,在文字转录和整理的过程中,方能体会编辑老师们的工作着实不易,从讲座录音转化成文字,还要尽最大努力保存讲座原貌,是要费不少脑筋的。从此之后,我便更加珍惜手中的这本温病纵横谈。
温病纵横谈让我们能原汁原味地获取会议内容,安静坐在书桌前便获得了与多位名师的交流。而我幸运地参与了温病纵横谈(第二辑)的编写,也希望可以使更多的中医学子们能跨越时空,品读诸位中医名家的精彩讲解,对中医温病学的开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中医、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应用温病学理论思想,在传承开展中医的道路上稳稳地迈出前进的每一步。
温病学是中医的优势领域,能仔细研读温病纵横谈,并从归纳总结,很有利于我们中医学习水平的提升呢。
第二篇:读病相报告有感读病相报告有感
一名作家,一辈子写出一部让人爱看的小说并不难;难就难在每写一部小说,都能受到热切的关注。在这个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文坛里,像贾平凹这样,每写一部小说都让编辑和记者感到胃痉挛的作家,你掰着手指头细细数过来,全国不会超过一巴掌。他的新作病相报告还没有正式出版,就在各个媒体上炒得炽热了。
病相报告的故事核心很简单。胡方和江岚在延安的革命时期相爱,但是他们没有能够在一起厮守。隔了很多年之后,胡方和江岚又重新联系上了,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两个人的身上,燃烧起了熊熊的爱情。
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延安写到“文革〞之后,胡方和江岚的爱情,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冷淡起来,反而越烧越烈。最后,他们在胡方的忘年交訾林的帮助下,会到了一起,躺到了一张床上,准备用一种世俗的肉欲来给双方的爱情打上一个真实的标记。胡方要回到年轻的时代,他的心还年轻,但是他的身体不饶人了。他服了一颗伟哥,在和江岚相会的最紧要关头,脑袋血管爆炸而死。
在这样一个肉欲横流的时代,爱情早已经是一个奢侈的字眼。贾平凹写这样一段历久弥新的爱情,应该有着特别的考虑。在后记里,贾平凹说,他自己是被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给感动了。现实生活中,就有类似胡方这么一个老先生,他的爱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贾平凹当时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这个故事,现在,老先生去世了。过了那么多年,贾平凹终于觉得自己非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不可了。实际上,在贾平凹以前的小说里,爱情一直被淡忘。贾平凹对于这个社会的那种欲望,有着很深入的认识,相信他躲避爱情,有着感性的认识。然而,突然一下子,他发现自己要写一个爱情故事了。
用传统的方式来写,可能要写相当长的篇幅,贾平凹说,他在这部长篇里采取了一种对于他来说是崭新的结构形式。他试图通过小说里每个人物的表达,把胡方和江岚的故事说出来。所有这些人物眼中的胡方的综合,就是我们读者眼中的胡方。由此可见,贾平凹在设计这个小说的时候,费了不少思量。这样的结构,当然不是贾平凹的创造。现成的例子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喧哗与骚动。但是病相报告的人物,并不像喧哗与骚动那样,各具独特的人物语言和个人性的视角。病相报告里所有的人物,都操着一种相同的语言,一种略带着陕西方言的句式。毫无疑问,这是作家躲在人物后面的结果。作家操纵这些人物,就像一个江湖艺人在操纵着一堆脸色古板的木偶。他们的身份貌似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大相异趣,但是他们眼中看到的事情,对人物的评判,都像是克隆出来的一样。单纯从小说的结构技巧来说,病相报告显得有些笨拙了。这部小说的故事是连续性的,只不过被拆散成几个局部,然后拼贴到一起而已。像喧哗与骚动却相反,每个人的生活,无法与其他人重合。因此,小说问题的拆分,跟小说人物的命运有一致性。如果一部小说里的故事,能够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在结构上的变化,就不是必须的,而是作家成心的设计。这样的结构跟整部小说的气氛,并不合拍,就好似一只木偶可以把自己打扮成性感的梦露一样,衣服和身体完全可以别离开来。
在小说中,作家的有意实验的极端例子,是胡方的忘年交景川找到了胡方故世后留下的一堆书信的局部。作家相当大胆地,却又是毫无理由地把景川的表达进行了重复——一字不差的重复,不知道这种重复有什么深意。重复之后,引出胡方的书信。一般来说,重复第二次就相当大胆了,在病相报告里,贾平凹却令人吃惊地重复了四次。我对着这文字完全一致的四个段落反复看了好几次,还是看不出在这里如此烦琐地进行重复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也许,这仅仅是贾平凹的一个异想天开的文体实验而已。这样的实验,我个人相信毫无价值。如果这些重复中,每一段都跟前面局部有些微妙的差异,这倒可能具有一种有趣的效果。作者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刻意进行探索。从善意的角度,我们可以说,作家试图突破自己的原有风格的约束,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我相信,像我这样能够每一段都一个字一个字地加以阅读,从中寻找错别字和文法不通局部的读者,在这个世界上,肯定不会超过十个。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种实验相当不成功。这种不成功的重复,唯一的用处,就是微妙地掩盖了小说中致命的缺陷——胡方和江岚的爱情一开始就经不起推敲。
在周星驰经典的电影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