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教学专业
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探讨
教育
教学
专业
农村
小规模
学校
信息化
发展
现状
改进
策略
探讨
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探讨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偏远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更是成为了教育的洼地,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多的在缩小城乡教学差距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青峰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其信息化现状,分析原因从而为提升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改进策略
引言
在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就是人口流失,导致农村学校人数锐减,学校质量大规模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时空限制被打破,教育信息化成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获取优质资源的一条快车道。在教育信息化潮流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通过逐步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良性发展。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席卷全球,庞大的信息网络将地球上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这场革命渗透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长久以来,我国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为解决这一问题,让农村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并进行深入探讨。
1 背景分析
1.1农村小规模学校界定
在进行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理清核心概念。所谓农村小规模学校,我们需要界定何谓“农村小规模学校”。
1.1.1小规模学校
所谓小规模学校,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学校规模大小目前划分的依据是学校内师生人数的多少,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综合研究者们的观点后可发现,对于学校规模大小的界定尚不明晰,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学校规模大小没有绝对的标准,要视情况而定。
1.1.2农村小规模学校
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学术界较具代表性的有:雷万鹏教授认为:分布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且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数低于 100人的农村教学点、不完全小学和一部分完全小学即为农村小规模学校。[1]刘胡权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指学生数少于 100 人的学校,尤其是农村教学点。[2]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定义是:乡镇以下、学生数少于 200 人的学校(含村小和教学点)。
在参考学术界观点的基础上,本文中将农村小规模学校含义界定为:在农村开办在学人数少于100人的学校。
1.2 农村教育信息化定义及现状简析
教育信息化广义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了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3]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化手段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从而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农村小规模教育信息化即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支持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与外界建立联系,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远程教育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目标的实现。[4]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已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走进学校,教师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以动态的形式清晰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在我国农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其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教学条件也较为良好,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最基础的教育普及尚未做到完全推广。学校少,有很多孩子没有学上;教师数量少,一位教师身兼数职,复式教学比比皆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存在于我国当代农村教育中的一个很大问题。
2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选取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青峰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全体教职人员为调查对象该学校学生51人,教职人员共14人。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通过自制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所有研究对象就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政府投资情况、学校政策落实情况、学校基础设施、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情况、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问卷具体内容见附录。由于小规模学校教职人员较少,因此采取纸质问卷,共发放十四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为十四份,收回率为100%,从而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2.2调查结果
本文设计的问卷主要从学校所处地区经济状况、政府与学校、教师自身、学生因素四部分出发,调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现状。通过对收回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得知青峰小学所处村镇经济发展落后,校内师生共65人,属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全校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设一个班,每班7-9人不等,校长一名,教导主任一名,语文教师三名,数学教师三名,英语教师三名,音体美老师各一名。通过对教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得知全校共两台多媒体设备,并未设有计算机教室,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的占总人数的23.4%;在教师中,对信息化教学有所了解的占14.2%;全体教师都没有计算机二级证书,对计算机技术有所掌握的占总人数的28.5%;教师认为多媒体设备可以辅助教学的占总人数的55.7%。从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并未重视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设备一周的使用率仅为14.7%,也未对教师就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更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向教师讲解和传授如何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由此可见,青峰小学的信息化水平处于极其低的状态。
综上所述,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不完备,如没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不能在各个班级普及等;第二学校师生计算机水平较低,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较少;第三,学校领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并不重视。
3 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
3.1 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本文研究对象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的一所小规模学校,陕西省位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其整体教育水平相比中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而青峰小学又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它所处的建民镇经济发展水平更为落后,因此在该所小学内,仅有51名学生。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无法吸引优质师资,村庄内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且在城市安家落户,村内人口越来越少,适龄入学的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少,本来规模就小的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更加少了缺少师资,缺少生源的现象比比皆是。以下节选的是与教师访谈过程中的一位教师的谈话内容:
“我们这个小学现在越来越不行了,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也都是年纪大学历低,主要是这地方穷,本来西北地区发展就比较落后,更何况我们这个小村子,村里的人拼命想出去,外面的人就更没人愿意来了,学校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受重视,像我们学校这样的村小,太多太多了,发展不起来还是因为经济条件太落后。”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基于学校规模进行资源配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新的教育理念无法及时下达,因此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资金支持也无法得到满足。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相比农村中大规模学校以及城市学校来说较低。
3.2 政策落实不到位
教育部2012年年底启动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国家级专项工程。这一工程将偏远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作为主要扶持对象,通过这项工程帮助这些学校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保证学校基本硬件设施。[5]距离第一个专项工程已经过去7年之久,然而在西北地区的偏远农村来说,政策的落实依旧不到位。首先资金匮乏是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因素,资金投入程度无法为学校配置齐全硬件设施,对于软件设施更是不能负担;其次多数当地政府在错误观念的导向下,为了提高政绩,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信息化教学的真正含义,仅认为购置一定的设备就是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把资金投入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地方上,却忽视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更未意识到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组合要适合所在学校的师生特点,因此并没有充分发挥学校硬件设施的作用,导致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较低。
3.3 学校执行力度弱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6]所谓起步阶段就是指要为学校配置好计算机、投影、校园网络等硬件设施。接下来到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我们将这些硬件设施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同时为教师减轻负担。想要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那么除了硬件设施以外,还需要为教师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如课件、学习资料包等软件资源。只有软硬兼顾才能更好达到应用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步入了应用阶段,甚至部分优秀教师可以做到融合与创新,但是对于偏远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仅停留在第一步无法前进,其原因就在政府未能将政策落实到位,下达到学校必然也会传达同样错误的信息。学校领导在接受上级指示后也未能充分学习理解政策,只做表面工程,执行力度较差。只提供硬件设施,使得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投影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时只是把书本知识照搬,却没有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学校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重视程度低,只管引进设备但是却不重视教师是否会使用和操作,许多设备建而不用,因此造成了信息化水平偏低的现状。
3.4 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低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信息设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影响着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下节选的是与教师访谈过程中的一位教师的谈话内容:
“村里这所小学总共就十几位老师,主课老师年龄都四十岁往上了,我们那个年代哪里知道什么信息化教学,更别提用它讲课了,平常上课的时候光讲讲书本的知识就够了,也不知道这个幻灯片怎么做,有时候反而觉得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反而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新鲜事物一般音乐和美术老师用的多一点,带着孩子们听歌看图片,我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较低,因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缺乏师资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留在学校中的大多数为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对于信息技术以及新兴的教学观念都知之甚少,有部分教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书本知识已经足够用于教学,多媒体设备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部分教师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不具有计算机二级证书,对基础的电脑操作一窍不通,更不用说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加之校方并不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让任课教师想学但无处学,想用却不知怎么用。这一原因使得信息化教学并未发挥它实际的作用,不能让任课教师体会到它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的巨大作用。
4 改进策略
4.1国家及政府方面
首先,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所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资金投入力度小,无法支持学校配置齐全硬件与软件等基础设备,同时由于地区经济条件落后不能吸引优质师资,更无法留住生源,保证学生数量。[7]因此国家应立足于西部地区实际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程度,并给予政策支持,引进人才,同时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所处村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气候、地形、交通等因素,除农业之外多方面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与乡镇企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吸引教师,留住生源;针对不同规模的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国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应做到基于工作量分配教师,由此保证教师数量的充足,保证学校规模的大小;对于想要提高信息化水平,需要基本的办学条件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因此国家应颁布相关政策,保证此类学校能够达到基本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监察的力度,保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