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席慕蓉
我是
一直
寻找
原野
席慕蓉:我是个一直在寻找原野的人
席慕蓉:我是个一直在寻找原野的人
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我在报上读到一篇论“人如马性〞的文章,一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佛经里经常把对人的教育,用马来比喻。人和马一样,分成四等根性。上等的马,不待骑乘的人扬鞭吼叫,只要人一骑上去,它就奔驰了。
次一等的马,要你扬鞭,呼喝,它才懂得开始奔跑。
再次一等的马,要你拿鞭打它,它才肯走。甚至有的马,你越是打它,它干脆睡下来,不走了。
这真是佛经里的原意吗
可是,这是一份由宗教团体所创办的日报,专栏的右上角注明了这是大师的法语,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差误罢
再慢慢读下去,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人如马性,马有优劣,人有智愚。从马的身上,可以反映出人的资质,你是圣者呢是贤士呢还是凡夫呢或是愚人呢不妨自我评鉴一番。
所以“人如马性〞有四点:第一、见鞭即惊是圣者,第二、触毛才惊是贤士,第三、触肉始惊是凡夫,第四、彻骨方惊是愚人。
关于人性,关于修行,在此我不敢置一词。唯有关于“马性〞这一点上,对于大师的说法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没有读过佛经,不过,在我粗浅的认识里,总觉得佛教平日都是宣扬众生平等的,不然怎么会有尸毗王割肉换鸽,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这些高贵的牺牲呢
所以,在佛经里,又如何能以鞭的驱使来判断马的优劣如何能以人类强加在它身上的要求来定义马的价值
所以,真要说到“马性〞,恐怕无论是谁,都先要换个位置,站到马的这一边来说才比较公平罢。
没有比蒙古民族更需要役使马匹的民族了。但是,几千年来,在亚洲北方广阔的草原上,人与马的关系恐怕不是仅仅靠扬鞭吼叫来维持的罢。是的,我们需要坐骑,不过,这匹坐骑也同时将会慢慢变成是我的朋友,家人,甚至是知己。
蒙古人驯养马匹之时,对它们生命深处的野性特别尊重与珍惜。牧马人并不会长期驱使几匹特定的马,骑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把这几匹马放回马群里去,再换几匹出来。
我的朋友白龙告诉过我:
对于牧马人来说,一匹马身上的“野性〞是非常重要的。你固然可以说是蒙古人爱马心疼马,不想让它多受委屈,所以不愿意长期驱使一匹马为己用。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不能让它失去了最珍贵的野性,你必须要给它自由,让它重新参加野放的马群,因为那才是马儿真正的力量的源头。
马儿如果有选择权,想必不会愿意与一位只知道用鞭子来与它沟通的主人共度此生的罢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些木然生活在农家里的马匹那样同情的原因了,一匹又一匹孤单而又绝望的生命啊!
在这里,文化与文化的差异使人心生疼痛,我们不能责怪买了这匹马的农人,他是必须将这头畜生当作畜生来驱使的,最多他只能做到温柔和体贴,然而生活的范围是这样狭窄和拥挤,却是绝对无法让这一匹马重新得回它原该享有的野放的自由。
我的朋友鲍尔吉·原野说:
我写蒙古,用的只能是心灵的力量(知识的、机巧的力量用不上),如同用很大的力量做一种类似绣花的工作,累。写完之后,心里忧伤。有的时候手会抖,如同心中有大委屈无处可说,又说不出来。对于蒙古的描述,夺走了我心里的一些东西,譬如心血。为什么会这样我并不知道。
当我第一次读到鲍尔吉·原野的作品之时,心和手都在抖,并且同时觉得满足又觉得忧伤。
是因为我是蒙古人吗
最初的时候,这个原因好似可以单独成立。
不过,我慢慢发现,鲍尔吉·原野的作品再现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蒙古民族的喜怒哀乐而已,深藏在他文字里的,更是一种文化上源远流长的观看的角度与生长的态度,是每一个还保有珍贵的野性因而不甘愿就此陷入桎梏的生命心中那难以言说的疼痛与忧伤啊!
作为他的读者,我认为,我所有的触动与震撼,应该不只是因为我是蒙古人而已,还因为,我是一个人——一个一直在“寻找原野〞的人。
我将努力去试着再也不以他人的标准来判断我自身的优劣,再也不以他人强加的驱使和逼迫,来定义生命的价值。
“寻找原野〞这个行动的本身,也许就会给我的心灵腾出一片无边无际的旷野来罢。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