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了解
家乡
文化生活
增进
文化
认同
了解家乡文化生活,增进家乡文化认同
钟明 马伟 林雪
家乡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开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家乡文化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可见,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专门设置“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第四单元〕,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采访、考察、查阅文献、提出合理建议等〕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在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文化认同的同时,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将带着大家一起,通过访谈、提出建议等方法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并从写作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
技法指津
一、如何开展访谈活动?
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中,访谈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但是,有的同学觉得当今时代网络十分兴旺,知识与信息的检索也十分方便,因此许多关于家乡人物或风物的资料在网络上都可以获取,访谈并非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与途径。然而,要了解与感悟家乡文化固然需要知识和信息,但留存在人们心中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更为重要。访谈的重要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去挖掘记忆、唤醒情感,从而在形成共鸣的过程中获得对家乡文化更鲜活、更立体的认识。
另一方面,访谈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访谈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访谈里的“说〞主要是提问。提问要聚焦,让访谈对象明确问题的指向;
提问要有技巧,激发访谈对象的表达欲望。访谈里的“听〞,态度上是一种倾听,是有取舍的吸收与提炼。
〔一〕明确访谈目的
在准备开展访谈活动时,首先要思考本次访谈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访谈的第一个目的是获取知识与信息。在网络上查阅资料,能获得关于人物或风物的主要知识与信息,但可能还有缺漏或言之不详的方面。访谈中,对于这些内容要特别关注,以补充既有资料的缺乏。第二个目的是通过访谈翻开访谈对象的心扉,使对方主动积极地挖掘记忆,唤醒他们内心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如能做到这两点,访谈才可谓成功。
在访谈内容准备上还有一个关键点。不少同学关注的仅仅是人物本身的生平或风物自身的特点,但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的意义还不仅仅是对人物和风物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呈现人物和风物对于家乡文化的意义。比方有同学准备撰写近代民主革命家钮永建的人物志,那么就需要了解:钮永建是上海闵行马桥人,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考试院副院长等要职;
他对家乡最大的奉献是创立强恕学堂,“不自恕、不强人〞的理念与精神跨越百年滋养乡人,形成了马桥独特的民风与文化。因此,在访谈中要尤其关注人物或风物与家乡文化的关系。
〔二〕确定访谈对象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两类人最适宜。
一是熟悉人物或风物的普通人,包括家中或邻居的长辈、普通居民等。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深受家乡文化的影响,亲历家乡生活的变迁,有许多鲜活的家乡记忆,他们会知道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信息。比方,有同学在撰写上海武康大楼风物志的实践活动中,就对大楼的居民和长期在附近经营的商家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普通人对于武康大楼的记忆与认识。当然,他们的记忆未必准确,一些说法也未必严谨,但在访谈中可以记录下来供参考与查证。
二是对人物或风物有深入了解与思考的研究者。相比普通人,他们占有更全面、更准确的资料,对人物或风物的理解与思考也更为深入。因此,对相关研究者进行访谈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料。
〔三〕访谈方式
访谈方式有多种,如街头访谈、 访谈、网络访谈、面对面访谈等。
街头访谈是实地考察時采用的一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多人对人物或风物的看法。如撰写上海武康大楼风物志的同学在实地考察时,对游客、居民、商户等进行访谈,获得人们对大楼不同视角的认识。但是,街头访谈随机性强,也难以深入,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可能性不大。
与网络访谈的形式是在面对面访谈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最好的方式还是面对面访谈。面对面访谈最无距离感,互动性最强,更有利于营造气氛、调动情绪,使访谈对象更容易进入畅所欲言的状态中。但面对面访谈要注意时间与地点的选择。时间上,不干扰访谈对象正常的工作与休息,使对方能以沉着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受访谈;
地点上,应选择相对安静、便于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开展访谈活动。
〔四〕访谈实施要点
访谈虽然是一个现场互动的过程,但在访谈前应该做好准备和预设,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需要对访谈的问题进行设计,对访谈的过程进行预设。
1. 根据对象准备问题,提出问题讲究顺序
访谈时,首先要思考准备提出哪些问题。由于访谈的目的是为了撰写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因此要聚焦家乡人物或风物展开。此外,要考虑访谈对象的身份和特点。
比方撰写钮永建人物志的同学准备访谈乡土文化的研究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钮永建是怎样一个人?
钮永建为什么要在马桥创立强恕学堂?
您是如何理解“强恕〞的含义的?
您觉得强恕学堂对马桥文化和马桥人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比方撰写武康大楼风物志的同学准备访谈武康大楼的居民,设计了以下问题:
您是什么时候搬到武康大楼的?
您觉得武康大楼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武康大楼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让您难忘的事?
有人说武康大楼是“上海亮丽的名片〞,您同意吗?
两个例子都围绕深入了解人物或风物的目的设计访谈问题。第一个例子针对研究者提问,因此问题带有学术的意味,也符合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水平。第二个例子针对普通居民提问,因此问题来自日常生活的视角,更能激发访谈对象展开回忆、唤起情感。两者如果互换,恐怕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访谈效果了。
访谈中,问题顺序的安排应该遵循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原那么。一般来说,对人物或风物一些知识性的了解比拟简单,如人物的生平和事迹、风物的历史和掌故等。这些应是率先提出的问题,访谈对象也易于答复,能使访谈形成良好互动;
接下来,是对人物重要事迹或风物主要特点进行更具体和更深入的访谈。这局部的问题对人物志或风物志的写作有重要价值,需要通过不断地追问促使访谈对象展开回忆、描述细节;
涉及人物或风物对于家乡的意义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访谈对象在之前陈述的根底上进行思考与概括,必须安排在访谈的最后阶段。
2. 营造良好气氛开场,捕捉追问细节信息
访谈的开场应该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使访谈对象有表达的愿望。可以采用聊家常的方式开始访谈。对于普通人,可以问一问对方:您在家乡生活了多少年?有没有离开过家乡?记忆中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于研究者,可以问一问对方:您为什么会对家乡文化的主题产生研究兴趣?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需要注意的是,开场问提主要用于营造气氛,不要过度追问,以免涉及隐私或偏离主题。
如前面所言,访谈需要有事先的准备和预设,但在访谈过程中,会有不少现场生成的内容。这些往往是访谈中很有价值的局部,需要迅速捕捉、有效利用。因此,在访谈的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陈述加以追问。比方在武康大楼实地的访谈过程中,有居民提到大楼现在的保护措施很严格。同学就迅速追问:具体有哪些措施?违反会有什么后果?于是居民就说,大楼里的装修要报备,经过文物保护部门审核后,在大楼物业的严格监督下才能进行;
居民会收到居委会下发的温馨提示,房间里的砖墙与门窗都不能随意改造,必须维持现状或由物业在文物保护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修补。如果违反这些规定要承当法律责任。通过追问,同学们了解到大楼维护的很多细节,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追问一般的目的,是让访谈对象把笼统的答复具体化,使访谈者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细节信息。
3.记录方式征询对方意见,记录内容及时梳理整合
访谈中,要做好记录。有同学选择用 录音,这当然能保存访谈的全貌。不过,有些访谈对象面对录音设备会感到极不舒服,访谈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事先告知对方,征询对方的意见,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再选择记录的方式。如果选择用笔记录的方式,那么需要有速记的能力或要善于选择要点进行记录。
访谈完成后,要对访谈记录进行及时整理。访谈本身会存在随意性,有些陈述也未必很有价值,因此访谈记录不必一字一句都呈现在文本中,可以择其重点加以梳理与整合。访谈记录应条理清晰,鲜明呈现访谈的主线与最有价值的信息。
二、如何写建议书?
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是“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一项学习任务。虽然大局部同学们在之前并未学习过如何写建议书,但其从格式上来说并无多大难度。写建议书,难点不在于“怎么写〞,而在于“写什么〞。有价值的建议,要有现实针对性,要有可操作性,落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一〕建议要基于调查
实际上,对于写建议书来说,前提与根底是调查。因此,写建议前必须要有调查研究,需要对家乡文化生活中的某一主题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查。
比方撰写武康大楼风物志的同学,就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发现了调查的方向。在现场的采访中,他们发现,大局部游客对武康大楼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前来参观或是因为偶然看了某篇报道,或是在路过时被大楼独特的外观所吸引。于是,他們在收集风物志写作素材的同时也开展了调查,主题后来确定为“上海老建筑知晓程度调查〞。他们设计了问卷,在同学中进行调查,后来又把调查对象扩大到家长。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上海的老建筑知晓度较高的仅仅是国际饭店、武康大楼等几栋建筑,对于大局部其他老建筑的名称与分布地域不甚了解。即使是国际饭店这样的明星建筑,大家对其历史变迁与文化价值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尽管上海在历史建筑的保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建筑文化的介绍与宣传方面还可以更有作为。于是,他们从调查结果出发,开始思考如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还比方,有的同学对上海方言的主题感兴趣,于是对上海方言的保存和使用情况开展调查。他们的调查对象包括祖辈、父辈和同辈。结果发现:祖辈在生活中根本使用方言,而且方言类型众多,如上海外乡的浦东话、松江话、崇明话等,一般不太会说普通话;
父辈能听懂外乡方言,但日常使用的概率不高,平时以说上海话〔上海市区方言〕、普通话为主;
而同龄人日常交流根本说普通话,往往只有在和父母长辈交流时才说上海话,甚至会出现父母说上海话、子女说普通话的情况。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上海方言的使用与传承有逐渐式微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和上海城市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普通话教育的普遍开展有重要关系。这一调查结果,为后续提出建议奠定了根底。
由此可见,写建议书之前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调查研究越全面、越深入,建议的针对性、合理性会越强。当然,同学们的调查研究也不需要过于专业,也不可能到达专业的程度,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学习调查的方法,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进而对文化现象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二〕建议要合理可行
有了调查研究做根底,建议的现实针对性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建议的合理性。
合理的建议应当从家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具备可操作性,从而真正产生实际的效果。
如调查上海方言的同学,他们认识到上海方言使用频率的减少与上海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密切相关。祖辈根本使用本地方言,是因为早年社会流动性小,生活在上海的根本都是本地人,因此说普通话没有必要性;
父辈的生活圈子比祖辈大,又在学习与工作中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此普通话的使用率就增加了;
而青年学生从小受到的是普通话教育,同学与朋友中又有许多新上海人,因此使用方言的场合比拟少,使用方言的习惯也没有形成。从上海的城市开展来说,这是一种进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表达。因此,如果提出建议,就不可能以地域观念来倡导大家都说方言,这也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但是,他们发现,使用方言的空间与场合并非完全不存在,只是青年人在态度上对使用方言不积极,同时也缺少使用方言的习惯。而青年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