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各种
信用制度
特点
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各种信用制度的特点:
1、商业信用。a、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b、商业信用过程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工商企业;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d、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分散性和自发性。
2、银行信用。a、银行信用中提供的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资本b、银行信用反映着以银行为一方,以其他经济主题为另一方的信用关系c、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同d、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
3、国家信用。a、平安性高,风险小b、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c、用途具有专一性。
4、消费信用。a、非生产性b、期限较长c、风险比较大。
5、国际信用:a、规模大b、风险大且具有双向性c复杂性d方向上不对称
二、为什么把股票集资看作一种信用关系。首先,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形式上别离。股东即所有者一般不直接经营,而是邀请经理经营,经理虽有支配实际资本的权利,但没有所有权。其次,股份公司筹集资金后,投资者不必具体过问生产经营的过程,而只获得股息和分红收入,这一点类似于存款者的存款取息。再次,投资者如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出售股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最后,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开展为前提条件。
三、利率的分类
1、按市场规律划分,
2、按能否调整划分
3、按期限划分
4、按市场范围划分
5、按实际经济的影响划分(名义实际)
6、按利率的执行情况(一般优惠)
7、按融资主体(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五、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经济运行周期
3、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4、物价水平
5、央行的货币政策
6、银行的本钱和贷款对象7历史利率水平8国际利率水平
六、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对宏观经济的调节:1)聚集社会闲置资金2)调节经济结构3)调节信贷和投资规模4)调节货币流通5)影响企业的生产、投资规模6)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对微观经济的调节: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2)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八、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及含义:概念:指示剂货币供应和真实货币需求根本一致,表现为物价相对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三层理解: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和真实需求根本相等2均衡包括供求总量的相等和供求结构的一致,各个主体在市场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都能等价交换。3货币供求在一定幅度内相互偏离的广义均衡。
九、引发通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原因:
1、财政性过量发行(财政赤字);
2、信用膨胀——信用的过度扩张;
3、投资规模扩大;
4、外贸的巨额顺差和大量国外游资的涌入。治理对策。
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需求拉上型)
2、工资——物价管制:(本钱推进型)冻结、管制
3、实施供应政策:减税,削减政府公共开支,限制货币供应增长率
4、币制改革:(恶性通胀)
5、结构调整:微观的财政/货币政策
6、保持经济低速增长
7、国际紧缩政策
十、通胀的分类:
1、需求拉上型通胀;
2、成推进型通胀:1)工资推进型2)利润推进型;
3、心理预期型通胀:1)适应性预期2)合理预期;
4、结构性通胀;
5、输入型通胀
十一、商业银行:
1、定义。是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是通过吸收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
2、特点。利息水平相当,信用功能扩大,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最本质的特征)。
3、根本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调节经济,金融效劳。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性原那么:平安性、流动性、效益性。平安性:要求商银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尽量防止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经营与开展。流动性:要求商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效益性:要求商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商银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有其性质决定。三者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必须寻求三者的最正确组合,但往往只能在牺牲其它两项的根底上来使另一项增加。如何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障银行资产平安的条件下,将利润率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商银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十二、货币政策的含义:一国央行为了实现其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应量以及信用量进行调控所制定和采取的方针和措施。其构成要素: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正向传导、逆向制约。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十
三、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含义:央行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金融手段。作用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影响货币乘数,影响超额准备金,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的预期。缺点:能量太大,对经济的震动太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会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优点:主动权在央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的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比较客观公平,受外界干扰较小较准确地表达央行的政策。2)再贴现率:含义: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整利率,调节经济的手段。作用机制:影响利率总的水平,影响利率的结构,产生一种告示效应,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不确定的。优点:有助于央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具有调节的灵活性和微调性,既能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又能调节货币供应结构。3)公开市场业务:含义:央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为依据,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作用机制:影响利率、商银的超额准备金,调节长短期证券市场的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缺点:缺乏对商业银行的强制性影响,收效比较缓慢,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优点:央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灵活精巧的进行调节,可以经常性持续性的操作产生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具有极强的可逆性,操作迅速。
2、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券投机的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放款管理,优惠利率,预缴输入保证金。
3、直接信贷管理。信用总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利率管制,直接干预。
4、其他政策工具: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判断一个货币政策工具的好坏,从5个方面判断: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行为、群众心理预期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伸缩性。
十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制定目的。说明货币政策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追踪目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
2、选择标准:1)可测性:经济变量数据容易收集且准确;2)可控型:经济变量数据央行可以容易控制;3)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央行通过对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来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4)抗干扰性:能准确传达央行的意愿。
3、政策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货币供应量的特点:其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央行对其控制力比较强,与货币政策的意图联系紧,不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缺点:不能正确预测其效果,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调节滞后且是个多层次的概念。2)利率的特点:央行容易控制,数据容易获得,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缺点:因缺乏对预期通胀率的计算难以控制其数值,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更多地依赖于经济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化的敏感性,容易把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两个政策目标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选择。
4、操作目标包括银行准备金和根底货币。
5、关系。操作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工具传递的首个目标,是短期调节;政策目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政策传递的间接目标,是中长期调节。
十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机构传导。央行调整对银行的再贴现率—商银的可贷资金量—商银的存贷率—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使市场利率按央行调节的目标发生变动。
2、市场传导: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商银利率和市场利率作用。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中期时滞、外部时滞。
四、主要的利率决定理论及根本内容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理论根底是剩余价值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研究的起点。内容:a、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只能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剩余价值,其表现为利润。利息率取决于利润率,该利润率为平均利润率。b、由于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率有以下三个特点,平均利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平均利率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平均利率的决定具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2、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纯实物):社会上存在单一利率水平,在该利率水平下,经济运行处于充分就业的平衡状态,该状态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它强调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2)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r取决于货币供求状况,“流动陷阱学说〞—当g供应曲线m’与l平行局部相交时,r将不再变动,g供应上升将导致s上升,不会对r变动产生影响。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4)is—lm框架下利率的决定(希克斯,汉森):社会上存在实物市场与货币市场这两个市场,只有两个市场同时到达平衡即lm与is相交,其交点才能决定利率和收入水平。
七、主要货币需求理论的根本内容: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量决定于一定期间内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2)货币的数量不影响价格水平,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是一种定性的分析,不是定量的研究;研究的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
2、费雪的交易货币需求理论:1)假设:假设商品流通速度v是一个常数;假设商品交易数量t是一个常数;假设物价水平p是一个被动决定的值。2)内容:物价水平会随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
3、剑桥学派的先进余额需求理论。md=kpy。
4、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是特定时期能够且愿意持有的货币的两,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原因是流动性偏好;2)三种动机诱发人们的货币需求:1交易动机(所得动机营业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通过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在现金和政权的选择中所获收益。货币需求是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的总和。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1财富总额2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4人们持有货币所的效用及影响效用的因素。md/p=f(y,w,rm,rb,re,1/p,dp/dt,u)注意:1货币需求不仅是利率的函数,亦是所有资产收益率达函数2引入了物价水平和物价变动率3他强调货币需求的相对稳定性。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要与gnp增长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三者比较:马费:同—持币动机相同;异—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是否有关在;剑与费:(1)费强调的是货币的媒介功能;剑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2)费是从宏观角度分析的,关注经济改革等对货币的影响,剑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关注人的心理,主观与其对货币的影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