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我国传统产业升级路径探讨.docx
下载文档

ID:1414458

大小:22.4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创新 驱动 视角 我国 传统产业 升级 路径 探讨
天道酬勤 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我国传统产业升级路径探讨 敖明 【摘 要】 本文在创新驱动机制的视角下分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推进产业共性研究;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关键词】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对策路径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开展难以维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状态,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而不强〞、“快而不忧〞等特征,传统的低本钱和廉价充足劳动力的优势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同质化恶性竞争和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问题。[1]纵观各国产业升级历程,均是产业政策支撑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形成创新经济,并非单纯的技术行为,这当中还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统筹。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實施应摆在国家开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其中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奉献率,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一、创新驱动对于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如水泥、钢铁等的自我革新,还能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云制造、智能制造等的开展,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助推器和强心针。[2]如果没有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型开展就没有国家的转型开展,因此也就没有国家的创新开展。国经济开展和创新开展均依赖创新驱动的实施,创新驱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是重要的驱动力,能够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的系统性、主导地位,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效性,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 二、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进程仍旧相对缓慢,除了根本国情和产业自身特征等原因外,科技进步尚未成为核心动力也是重要因素。我国产业升级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效益差三重压力,科学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差、科技转化能力不强是产业转型升级时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比重低〕。世界经济开展与产业升级一般趋势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与国外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且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处于中低端,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缺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虽然强大,但创造力和全球制造业价值链控制力不够强大,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另外,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传统的效劳业比重大,新型效劳业虽然也逐步在开展,但是整体发育缺乏。 〔2〕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与兴旺国家相比拟,我国高科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技术水平落后,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长期处于“微笑曲线〞底端。199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3%,远低于美国的21.61%,到2022年,该比重到达了14.52%,但经过近10年的开展,到2023年该比重到达15.33%,虽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与美国等兴旺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产业结构效益差〔开展模式粗放〕。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经处于开展中期阶段,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的开展需要更高的能源消耗根底。过去的开展,主要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必然要依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支撑,能源消费极其不合理,导致能源供需差距不断增大,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费中,工业消费占比极高,充分反映出工业开展的粗放型和其他行业开展的不充分型。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远低于兴旺国家,在经济开展、降低消耗的大趋势下,我国能源消耗系数虽有所反弹,但仍远高于GDP增长速度。 2、原因分析 〔1〕科学技术落后导致无法很好地形成自主创新机制。科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不能很好地创新,部门、地区、行业之间沟通不到位,我国被困在一个范围内,无法很好地统一开展方向与转型升级方向,最终导致无法形成很好的自创新机制。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着科研工程时间长且消耗较大、部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阻碍科研开展。同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导致产业无视技术革新问题,继续沿用传统技术,缺少创新气氛。同时,由于我国对于科学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相关制度法律还不健全,导致创新缺乏原动力,最终致使相关技术停滞,不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只有科学技术先进了,才能在根本上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一席。 〔2〕自主创新能力及科技转化能力不强。缺乏相关技术平台支持、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缺乏转化科研工程平台是导致没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及转化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平台支持,一些产业完全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行政命令在进行科研,“为了科研而科研〞就会导致科研工程持续时间长且质量不优,不能充分发挥该有的作用。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就会阻碍科研成果的转化,一些本具有可行性的科研成果会因资金问题无法投入使用。加之现阶段科研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一些科研工程时会出现浪费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导致很多科研工程变成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产品转型升级。[3] 三、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措施 1、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是追求创新、高技术、高附加值,可谓是产业升级可靠的技术源泉。但由于公司属于非国有,长期被排除体制之外,加之资质低、规模小等因素,无法完全地挖掘其潜能。中小企业的创新开展需要配合多种政策支持,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进行亏损补贴、设立创新基金等。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初始阶段融资较为困难,政府的鼓励创业投资措施对其意义重大,补贴和风险投资政策可有效降低其资金的约束。[4] 2、推进产业共性研究 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开展的关键技术,对于产业升级尤为重要,但市场不确定性使其具有瓶颈约束。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如产业组织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税政策等,财税政策可以实施相关税收减免、科研补贴、研发投入等。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介入共性技术,帮助其扩散和转化,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共性技术组织信息沟通程度提升,技术信息的流动得到保证,企业可低价获得共性技术。 3、加强核心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科技开展水平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旧很大,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需要。因此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信心,从国家开展实际需要出发,奋起直追,加强根底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人才堡垒,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4、完善创新驱动机制 创新驱动机制应该全面考虑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要有效落实人才制度和各类奖励制度,更好地提高技术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同时,有效做好宣传、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创新创意,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先进技术。要充分结合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和转化平台效率,以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5、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政产学研用根本涵盖了从知识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创新力量,是一个内部协同配合整体,也是具有较强外部开放性创新体系。“政〞——政府部门,“产〞——企业集团,“学〞和“研〞——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用〞——目标用户,旨在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等各方资源和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有效互动、相互磨合、各尽所能,向有效协作开展,逐渐建立合作创新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开展已经由高速转向高质量,要想实现高质量开展,传统产业必须进行优化和转型升级。产业转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创新驱动机制,但目前我国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匮乏、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创新气氛不浓、体制不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不断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和体系,形成自主可控、平安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运行高效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原毅军,孙大明.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的比拟——基于制造业技术升级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3〔9〕1334-1347. [2] 霍国庆,杨阳,张古鹏.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开展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3.38〔6〕77-93. [3] 郝凤霞,王彩霞.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外乡需求规模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和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3.36〔3〕95-100. [4] 李晓莉,于渤.面向技术跨越的后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能力动态演化仿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3〔11〕85-102. 【作者简介】 敖 明〔1987.01—〕男,漢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