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习
论语
心得
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参考心得的参考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5篇,欢送阅读参考!
关于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1)
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确实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
一、往常尽管对论语并不生疏,但过去的理解特别浮浅。主要缘故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本人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
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假设确实能如此,那么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确实是如此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表达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别留意这个咨询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特别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差。
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特别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构造、层次也不清晰。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咨询题。儒家学咨询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那么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确实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
此以外那么全可忘。……故孔子毕生……事实上那么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事实上确实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咨询题,论语就容易明白了,论语全篇,事实上都在讲这个仁字。
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标准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是无私无我的,伟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那么是德性的详细表现,是各式各样的标准,是道德之现象。作为本体,德性永久不变,不管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一样的;而德相那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表达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如此,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现在,这个空壳也不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成功。
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确实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构造与层次。先生认为论语是依照周易编排的。学生对此感到特别新奇,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确实特别有道理。在此根底上,学生从本人所研究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由于仁确实是真善美慧的合一,所以也是美的本体。
从如此的角度理解,那么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第二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篇那么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修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
而每一篇,又分假设干层次,如第二篇18至21章讨论政治构造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这些都在讲课分析得特别清晰,如此,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
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友生、谭荣清的学咨询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材料,特别受教育,得到特别多的启发。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实践家。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知识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坚韧的生命力,构成了具大的社会阻碍。
然而从那时至今,知识界对此不断盲然无知,毫无反响,这说明近代以来,知识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咨询。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开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现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能够习惯于当代社会。其次,王凤仪的实践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咨询。
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咨询,全从本人的天分(仁、明德、良知)中流现出来,此天分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觉察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操纵,为恨怨恼怒烦所染污,这种天分便不能显现。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最后,对王凤仪的学咨询(包括整个儒家学咨询)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王凤仪、刘善人尽管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咨询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属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水平也只是命终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其学说没有到达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成功吗假设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那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这种说法并不适宜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根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故观经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可思议。但现在有人把儒家学说(甚至弟子规)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咨询题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认真学习儒家学说,实践王凤仪先生的学咨询,这能够培养我们真诚心,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分,这都有利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档次。
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解释、演绎,构成了各各不同、差异宏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这是一个解释学咨询题,佛法那么称之为唯识所现。孔子的形象是由解释者心性境地水平决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事实上是自我心象的外显。通过学习论语,真切感遭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切感到所有语言都不能完满地描绘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骑虎难下,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所有学咨询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终究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吾学佛,然后知儒。〞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说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那么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大师道眼圆明,境地不可测度,我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宏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特别愉快的,期待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大学、中庸等。
关于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2)
听了黄部长关于论语的讲解后,真是收获颇丰,给我以心灵上的震撼!黄部长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的理解确实是教诲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确实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有同事咨询我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我特别斩钉截铁回复他!能“绝对能〞他从现在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沉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用浅显易明白的语言解读论语,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我看到他举的例子,打的比方,他的经典妙句,真叫人折服。解读之精妙,文学功底之深沉,无不叫人连连称绝。
我决定去买一本养心、交友、处世、有利于工作的好书来苦心修读希望我们都有启迪和收获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练甚至有权财的引诱,如何来面对生活给本人带来的不幸又如何样回绝引诱,黄部长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思想,确实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他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咨询天咨询地,一次再一次怨天尤人,如此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本人不喜爱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压给别人。在孔子老人家这句话的根底上我想在现代人,将其意思改为日:“已所欲,施于人〞,确实是把本人想要的东西,让与别人,把本人喜爱的东西,送与别人,把本人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别人!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确信的说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把本人喜爱的东西让给别人呢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社会多美妙!我们现代的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上下之分,而只有境地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地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符合自然〞。
又有谁会真正想到和做到(吾日:“已所欲,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要宽容别人,“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本人的才能去协助那些需要协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事实上是给本人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关于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忘却,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本人劝本人,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他还说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本人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符合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确实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本人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个人反省本人的行为,而能够不懊悔、不内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说高确实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本人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琢磨,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因而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现在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还应该看看蓝色的天空。
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聚,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本人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空闲,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