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经济
普查
工作
思考
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经济普查的重点
2022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23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一样,分为普查准备、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就整个普查工作而言,有两个重要阶段:
1、单位清查摸底阶段
单位清查摸底的目的是为经济普查下一步分专业的普查业务培训、普查表和相关资料的发放提供根底数据。清查摸底原那么上按“在地统计〞,采取“地毯式〞的清查方法,逐村逐街摸底,逐户登记,力求做到不重不漏。
〔1〕划分小区,界定范围
根据区域内单位的密度、数量,普查区再细分为普查小区〔农村的普查小区单位相对较少,没有必要划分普查小组〕,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至两名普查员。
清查登记前,普查员根据普查小区地图,实地观察,明确普查区的四至边界,和自己负责的区域及其街道名称、门牌起至号,定好清查路线,画出简单线路图。然后根据单位分布情况和调查路线,确定每天的清查区域和门牌起至号。〔2〕逐街逐路,开展地毯式清查
小区普查员按照责任区范围和线路图,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清查。清查登记时,采取“查、看、问〞调查方式。“查〞就是查看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种证照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据此确定单位性质和类别。“看〞就是查看实际从事的业务活动、规模等,以此推断清查对象报出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瞒报现象。“问〞就是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问清具体情况,比方个体户报出的营业收入明显偏少时,通过询问雇用工人数、每月的店面租金和上缴的税费等,推算出每月的营业收入。
〔3〕查遗补漏,确保单位齐全
在第一轮清查登记结束后,县〔区〕普查办进行清查表的录入处理,并按照先清查再核实的原那么,与税务、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资料进行核对,剔除已清查到的单位,剩余单位分解到各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根据与部门资料库核对后反响的单位名录资料进行第二轮核对,列出差异名单,对于关闭、搬迁、转让的单位做出标识,漏登的单位进行补登。
由于清查时从有关部门取得单位名录资料的时点在10月份左右,年终还要再和工商、编办、民政部门联系,收集清查时点后新登记的单位资料,继续做好补充登记。
2、普查登记填报阶段普查登记填报是取得普查资料的关键环节,也是消耗人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1〕分层培训,注重实际效果
单位清查摸底工作根本结束时,开始分专业进行普查业务培训。市经普办首先对县〔区〕进行对口培训,然后市、县〔区〕两级根据单位的隶属关系、性质、行业划分和普查填表种类,分专业、分层次对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培训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分清填报的表种,掌握各类指标的填报口径和范围。
〔2〕认真填报,全面回收报表
在登记填报特别是后期的报表回收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作用,一方面对填表有困难的单位提供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报表的催要回收工作。
普查表的回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难度也非常的大。为确保普查表回收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数据录入进度不受影响,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效劳,对个别单位 无法联系、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上门做好收表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单位,上门催促、指导普查表的填报。二是加强催促、检查和指导力度,一级管一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在全面催要普查表的同时,加大普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查表的填报质量。
二、经济普查的难点
经济普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方法,在组织领导、经费落实、普查员选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保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1、经费筹措困难
和所有普查一样,经济普查经费也是分级负担。说是分级负担,实际上主要还是市县两级负担,国家和省负担的也就是普查报表、手册、宣传画等,其他的如宣传费、培训费、会议费、检查费、数据处理费、调查员补贴等全部要依靠地方财政。
〔1〕基层普查经费缺乏
全国统一的经济普查,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标准要求,由于地区之间财力的差异,工作的难度大不一样。财政状况好的,普查经费可能会充裕一些,甚至一个县的普查经费可以超过百万,用不完。财政状况差的,普查经费就少的可怜,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多万或三五十万,远不够用。从整个普查的经费需求上看,由于大量的根底工作如小区划分、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集中在县〔区〕、乡〔镇,街〕和村〔居〕委会,县区和乡镇两级的普查经费尤其要加以保证。但从实际情况看,普查经费最紧张的恰恰就在县区和乡镇两级,少量的普查经费与巨大的基层工作量严重不适应。
〔2〕普查员补贴难到位由于经费不到位,无法招聘专职普查员,只能依靠村〔居〕委会的人员,利用行政手段强压任务。村〔居〕委会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分配他们普查任务应发放适当的调查补贴,没有调查补贴或补贴太少,调查员队伍很难稳定,即使事情做了,质量也很难保证。县区普查办的工作很难开展,有时为了完成调查任务,只好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的方法,往往是事做了补贴不了了之。但这一方法有时也不奏效,在工作检查时,不少村〔居〕委会的人员就说,以前普查也是这样承诺,普查结束了也没兑现。
2、普查员选调困难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作为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其素质的上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上下,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此次普查,涉及范围广、行业门类多,普查对象和单位复杂,给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选调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并不容易。
〔1〕人员难抽调
普查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普查询问的方法技巧,以便应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行业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统计工作根底,以便准确填报普查登记工程。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更注重经济利益,无偿从企业抽调普查人员也不太现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又受到有限的普查经费的制约,只能是利用现有的村〔居〕委会人员。
〔2〕时间难保证村〔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要应对各种繁杂的事务。因此,抽调的普查员多是一人身兼数职,有时难免是被动应付,用在普查上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培训难见效
由于抽调的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清查前进行过认真的培训,但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不是很准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难以处理,或判断错误。比方在界定单位性质时,分不清是法人、还是比照法人、还是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二级法人作为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当法人单位;特别是行业判断不准,效劳业当成行政事业、行政事业当成效劳业等。
3、普查对象配合不够
经济普查,就普查对象的单位性质而言,绝大多数为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又以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如私营企业、个体户。这类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不高。
〔1〕门难进
局部普查对象心存疑虑,怕露底,担忧相关部门利用普查资料秋后算帐,影响自己的生意。尽管宣传工作中普查员一再讲明普查数据不与此有关,但他们仍然顾虑重重,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态度粗暴,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普查员为了登记完一张清查表,真是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也得不到明确答复。一些企业和单位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省市属企业,不愿接受县〔区〕的调查,更不愿接受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调查。〔2〕人难见
一些小企业、小单位和个体户的雇员以经理不在家,或没有财务报表等有关情况为由,不配合普查。有的负责人在家,他们也说不在家,也有的企业负责人真的外出,行踪不定。如果负责人不在,其他人员难以如实填表。
〔3〕数据难填
清查摸底登记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少,通过宣传和普查员做工作,普查对象还能予以配合。正式登记填报涉及的敏感指标较多,配合的程度相对较差,不少单位不愿填报,有的单位即使勉强填报了,报的数据也明显不实;还有些糊涂企业单位确实没有建立财务账,一年下来收入说不出来,这样的质量也没法保证。
三、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202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在即,无论普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普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看制度设计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现从基层普查员的角度,对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县区普查机构
以往的各项普查,自上而下根本都是“三临时〞的运行机制,即“临时任务、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国家首先下发开展普查的发动文件,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然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成立普查机构,从统计局和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普查工作。普查结束,机构解散,人员回到各自岗位。由于抽调的人员大局部是兼职的,普查只是额外工作,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抽出来搞普查,因而人员素质无法保证。抽调来的普查员也把普查当作临时任务来应付,对普查工作的责任心不是太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普查的数据质量。
从市、县普查机构的职责看,承当着本级普查的组织、协调、普查员的业务培训等职能,其中对基层普查员的业务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普查员对普查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开展和普查数据质量。
要培训好基层普查员,市、县普查办人员的业务首先要过得硬,他们既要有专业统计的业务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调查访户经验,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通过授课人员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讲解,普查人员才会对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和入户调查技巧有全面的把握,弄清楚数据来源、相关指标间的关系、某些特殊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确的指导普查对象填报调查表,恰如其分地宣传普查政策,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
我国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已经确立,省级普查机构均已成立,市、县两级政府成立常设普查机构的时机已经根本成熟。应尽快设置普查机构,要名名副其实,专门从事普查工作。
2、普查经费与任务同步下达
由于近几年各种普查比拟频繁,还有这样那样的专项调查,给地方财政增加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欠兴旺地区,本来财政的日子就不好过,哪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搞普查。况且普查数据对市县两级政府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还要花费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县区整个普查经费只有十几万元,相对于庞大的普查业务量和经费需求,这点普查经费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第二次经济普查,国家只为县解决局部微机,其余的就是发一些普查方案、普查表、宣传画,再就是发一套需要屡次修改的处理程序,其余的经费全要依靠地方政府解决。
经济普查主要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效劳,按照“谁调查、谁给钱〞的原那么,国家一级应承当大局部的普查经费。建议再搞普查和专项调查,普查经费能和普查任务同步下达,普查经费以条线为主,不能主要依靠市县级财政。并在经费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困难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
3、普查指标要简洁易填
经济普查的各类普查表表种太细、内容繁多,指标复杂。第二次经济普查填报的普查表有63张,2600多个指标,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全部经济活动。面大量广不说,其专业性特强,许多经历过普查的“老统计〞都感到非常棘手,对于一般普查员来说,仅靠短时间培训,一时难以全部掌握。
〔1〕资料容易取
而对企业而言,完成普查资料的填报也不是统计人员或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相关方面提供众多的根底资料。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资料的准确性与完备程度差异很大,致使一些企业难以准确填报普查数据。比方“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