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村
振兴
主题
党课
讲稿
关于
推进
促进
共同富裕
探讨
乡村振兴主题党课讲稿: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探讨
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后又一重大战略任务。脱贫攻坚的胜利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不再存在绝对贫困现象。通俗来讲,绝对贫困指人的根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吃穿住行、义务教育、根本医疗等根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到达高水平的小康,而是设立了摆脱绝对贫困的底线。到2023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正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完成。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我们就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瓶颈在农村,需要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目前,农村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低,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为我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城乡差距较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现代化?兴旺国家表现出明显的现代化特征。第一,城乡之间没有根本生活质量的差距。这是一个重要特征,城乡居民收入不能有太大差距。而我国2023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倍。第二,城镇化率较高。第三,城乡人口的分布与城乡创造的财富相适应。假设城市创造了90%的GDP,城市就应该养活90%的人,农村创造10%的GDP,农村就应该可以养活10%的人。如果农村创造的财富少,而大量人口集聚农村,那收入从哪儿来?现代化国家,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二、第三产业是主体,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低,但是第一产业非常重要,解决人最根本的吃饭问题。如果农业创造的财富不多,就不能让大量人口集聚农村。2023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是7.1%,而乡村常住人口到达了39.4%,且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并未包含在内。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与城乡创造财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乡村振兴使农村收入水平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城市输送人口。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而是让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以县城为中心,开展中小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在乡村,不仅可以开展农业,还可以开展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比方乡村旅游。
我国开展面临“三大差距〞问题。第一,城乡差距。尽管近些年我国愈发重视乡村,制定许多支持政策,城乡差距依然较大。除收入以外,影响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均存在明显差距。比方根底设施,城镇根底设施兴旺便利,而农村根底设施质量较差,有些地方刚刚通路,有些地区才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又如人居环境,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往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真正的农村那么不然。城市中的街心公园和道路绿化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近几年农村才开始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再比方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效劳,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农村居民倾向于让孩子到城市中接受教育。
第二,区域差距。东西部之间、脱贫地区和兴旺地区之间均存在差距。差距体现在收入水平、就业时机、根底设施、公共效劳等方面。
第三,收入差距。一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村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数值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023年全国基尼系数到达最高点0.491,2023年降至0.468。国际上普遍将0.4作为分水岭,认为超过0.4那么意味着差距过大。
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的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三大差距〞,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宏观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通过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根底,根本建立起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们要完成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根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之间根本公共效劳差距,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时要到达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而根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水平。所以,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
我们要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什么是富裕,富裕相对于贫穷,指社会生产力高度兴旺,创造更多社会总财富。共同富裕,加了“共同〞二字,显然是指要分享财富增加后带来的好处,财富不是被少数人占有,而是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开展的成果。就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关乎所有人。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是指各方面都更加富足。所以,大力开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只有创造更多的财富,把“蛋糕〞做大,才能谈怎么分的问题。“蛋糕〞怎么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如果分得不公平,极有可能变成少数人的富裕。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就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内涵。
共同富裕是共享富裕。这也是共同富裕与富裕之间的区别,从总量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按照购置力平价计算,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这都是总量富裕的体现,而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须考虑如何向所有人分配,使大家都能共享开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虽然共同富裕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开展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享受的都一样。一方面,平均分配并不合理,因为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不能让少数人独占成果,尤其是不能让少数人以不道德的方式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垄断社会财富。在公平合理分配的根底上,共同富裕允许一定的差距存在。没有差距就没有动力,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是必要的,但过度公平影响效率。为了让大家积极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就要允许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要让努力工作、能力更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
共同富裕是过程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国仍然存在“三大差距〞,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要允许一局部地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让兴旺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开展。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城市已经开展得越来越好了,集聚了大量财富,今后要让城市带动农村开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如何缩小“三大差距〞
(一)逐步缩小城乡开展差距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最终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到达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政策支持,未来几年,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在农村地区的支出,将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投向农村。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以前土地出让收益大多用于城市建设,今后将着重用于加快农村开展。
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后,要大力推动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比方,道路。虽然这些年农村道路得以改善,但有些质量较差,要进一步通路、扩路、修建机耕道,为未来开展规模化、xx化生产奠定根底。通过根底设施建设,大幅降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本钱,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比方,开展乡村旅游。这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农旅结合产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时机,让更多人不仅可以留在农村,还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力建设流通设施。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通过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有效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财政主要支持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等方面,产业开展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品创新,让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资本更好对接农村资金需求。贷款难,是农村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土地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其他国家采用私有制,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所以无法将土地作为贷款的抵押品。我们需要在价值链中创造金融信贷时机。因全球气候变暖,需大力开展绿色金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中是否存在农业开展的空间。创新效劳方式,基于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可在农村开展互联网金融,以此降低金融效劳本钱。这些可以创新的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提供坚实的土地支持政策。任何建设都需要大量土地,很长时间以来建设用地主要用来支持城市的开展,现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也需要出台更多利于农村开展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有很多处于荒废状态的宅基地,可以寻求适宜的方式以合理的价格入市交易。未来需要推出适宜的政策,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开展。
除上述政策支持以外,农村产业开展还需要依靠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现在农村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比方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其他龙头企业等。一方面我们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的开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引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主体,提供其在农村创业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支持能人大户的方式,不能因政策支持人为地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大量资源堆积到能人大户身上,应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低收入群体也能享受到政策支持带来的成果。第一,直接生产带动。企业在自身开展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开展模式让农民参加生产开展链条中,增加其开展的积极性,从而提上下收入群体开展动力,增加产业开展收入。第二,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开展起来后,用工需求就会增加,从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未来农村里的多数人会与城市一样,以就业来获得收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有助于加快低收入群体的开展进度。这也是脱贫攻坚期间产生的机制,让能人大户带动低收入群体更快开展。第三,资产收益带动。企业可以通过让农户以土地、房产、资金等方式入股,增加农户的资产收益。在产业开展、农村收入总体增加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前考虑到如何让更多人共享到增长的财富。
开展农村社会组织。以养老为例,现在农村老年人很多,农村养老问题越发紧迫,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也能共享到开展成果,是我们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老人的意愿也不同,所以不能只采用一种养老方式。对于“五保户〞的老人来说,集中养老可能是最优选择。但对于普通家庭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或许更为适宜。居家养老的本钱更低,住房和生活设施都不需要额外支出,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比方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自己解决根本生活需求。未来需要考虑“居家养老+社会效劳〞的模式,让老人既能在家里养老,又能得到较好照料。政府可以通过购置效劳的方式在村里建立社会效劳机构。由家庭、社会效劳组织、政府三方合作,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开展。以前制定开展规划时,城市只负责城市,乡村只负责乡村,未来城市和乡村要同步考虑。比方供水,以前城市的自来水都是统一处理的,而农村那么是自己解决供水,未来那么要一体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等都是未来城乡融合开展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未来要加快全国低保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二)逐步缩小区域开展差距
完善区域性开发相关政策,加快欠兴旺地区的开展速度。重点是支持欠兴旺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比方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现在乡村振兴主要的难点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未来我们要重点支持中西部的农村地区。2023年我国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未来我国还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