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XX
建设
发展
启示
农业高XX县区建设对市农业开展的启示
2023年5月21日至26日,中共XX市委党校乡镇书记、乡镇长培训班学员和带队老师一行35人,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和考察。这次赴杨凌考察,市委党校和XX省委党校进行了精心组织。学员们紧紧围绕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增收等调研课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调研。通过考察,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始建于1997年7月。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2年7月,杨凌示范区被国家批准为“中国向亚太经合组织(apec)开发的科技工业园区〞。示范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3.6万,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由农业科学园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综合园区、农业种试园区、生活效劳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等七个功能区组成。
示范区成立之前,作为聚集了大批科教专家和科研成果的杨凌,附近8万多农民长期以来并没享受到科教成果的实惠。在示范区成立之初的1997年,这里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96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典型的“灯下黑〞。示范区成立后,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化中,首先解决“灯下黑〞,辐射从周边开始,然后再向外围扩展,创造出杨凌模式。
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始终抓住农业科技示范和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政府组织、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农户实施〞的模式,收到了明显效果。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396元增加到2022年的2843元,年均递增12.5%,实现了农民增收翻番的目标。目前杨凌正在成为一座现代农科示范城。
杨凌模式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政府组织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转化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通过政府规划、协调、引导、效劳,扶持企业、引导农户、鼓励专家,用利益机制把企业、专家和农户紧密联结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入,实现农村开展和农民增收。
1、政府组织。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村开展、农民增收中有一个明确定位,就是政府着力抓规划、协调、引导和效劳,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推导作用。
在手段上,一是运用财政手段。区财政拿出300多万元,用于畜牧养殖小区和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户大力开展奶畜养殖和蔬菜日光温室大棚;二是运用信贷手段。采取政府贴息,信用社向农户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开展,一年发放贷款达1200多万元,促进了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的开展;三是运用政策手段。杨凌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四是运用分配机制。提倡、允许科技专家技术入股,鼓励农户与企业联结,促进了企业、专家、农户有机结合。
在工作内容上,示范区一是抓规划,确定重点产业。政府根据奶畜、蔬菜资源丰富,劳动力本钱低,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外需求越大的情况,确定了蔬菜和奶畜两大重点产业,提出了实施一万个温室大棚,一万头奶牛,一万亩苗木花卉,一万亩节水灌溉农田的开展规划;二是抓协调,促进各方联结。政府通过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引导促进企业、专家、农户的联结,及时协调解决各方冲撞与矛盾,维护了各方合理利益,促进了各方有机结合;三是抓效劳,优化开展环境。政府加大投资环境和农业产业环境的整治力度,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推行了一站式办公,筹措了近千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根底设施。
2、企业带动。
杨凌示范区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全区上下形成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着力培养和引进农业企业。依托杨凌在动植物生物工程育种、转基因、胚胎移植、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旱作节水农业、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独特的科技优势,吸引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高新技术工程在杨凌落户,这些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加大,科技型涉农企业不断增多,企业的质量、水平和规模有了明显提高。为农户树立了近在眼前的产业开展典范,带动作用很大。
在杨凌,企业通过利益机制与农户进行联结,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把农户带进了市场,让农户分享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平均利润,极大地调动了农产生产经营积极性,带动了一大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投身到农村开展、农民增收上来。科元公司、金坤公司等向农户提供胚移羊、牛,负责回收受体牛、羊和仔牛羊,带动农民胚移羊、牛养殖户2000多家。全区龙头企业一年带动蔬菜大棚种植户1500多户,奶牛、奶羊养殖户3400多户。龙头企业的开展,扩大了二、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带动并吸纳了1.8万群众从事二、三产业,推动了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
在带动农户同时,企业也带动了科技人员。由于企业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和先进设备,具有吸纳高层科技人才的能力,所以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员加盟。企业的资金、人员和组织优势既成为科技成果的载体,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分配机制创新,科技专家以技术入股,直接参与了企业分配,带动了一批科技人员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近年来参与杨凌农村开展、农民增收的科技人员达1140多名,转化科技成果50多项。
3、科技支撑。
杨凌示范区始终把高新农业科技作为农村开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撑,鼓励引导科技人员走出校门、所门,积极创办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以技术入股与龙头企业联结,实现技术与资本结合。西北农林科大副高级以上职称860多人,创办、领办及参与科技型企业的就有50多人,入区成果孵化企业中由科教人员创办的企业已有49家。区政府还先后从西北农林科大、杨凌职教学院两所大学共抽调了近百名专家、教授包村,制定规划,确定工程,指导技术,解决开展中的困难。先后举办农民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播放科技教育专题节目7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推动了科技推广,加速了成果转化,提升了杨凌农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政策上,示范区一是大力鼓励专家教授创办科技型企业,形成“专家公司〞模式。如以张涌教授为董事长,以西北农林科大生物工程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注册资金3000万元,建立了杨凌科元生物,转科技成果收益达600多万元;二是提倡科技入股,形成“公司+专家+农户〞模式。杨凌金坤生物工程由陕西金坤集团和西北农林科大联合创立,金坤集团投入3750万元有形资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高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投入,折合1250万元股份,年可提供名优肉用牛、羊良种5000头,年产鲜胚胎和冷冻胎5000枚,冷冻精液100万枚。专家拿到股份,成了股东或“老板〞,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动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创新研究更新的成果,并使成果不断提高转化成生产力。曾在西北植物所工作了30多年的植物专家郭扶兴,1998年到杨凌中富绿色硅谷股份担任生物中心的技术总监。2000年公司奖给了她25万元的股份。她说,刚到公司时是单纯的技术效劳,到后来成了一个股东,压力就大了。在企业搞研究不像在实验室里,这里更重视生产,研究成果要能够实现产业化;三是把科技人员与农户结合起来,形成“科技人员十农户〞模式,以经济益为纽带,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场地、设备、劳动和生产投入,科技人员为农户开展提供新品种、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收益按协议分配。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杨凌区大寨乡黎沟村苗木种植大户共同承包该村土地40余亩,用于开展大果草莓品种13个,月季新品种四大类100多个品种。
4、农户实施。
杨凌示范区在抓农村开展和农民增收中,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率。
首先,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发动、组织农民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收活动。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权、自主权,让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驱动,自主决策,增强自我开展意识。大力倡导“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等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对分散的、为数众多的农户,发挥组织效劳功能,引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分担农民市场风险,让农户分享平均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
其次,拓宽农民参与农村开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允许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参与经营,农户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农业企业。如李台乡胡家底农民向企业转让了500亩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5万元。同时鼓励农户以生产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充分发挥其人力、物力的作用,并使其经营自主权,以经营者身份参与到“公司+农户〞的一体化开展中来。最后支持农民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到二、三产业中来。农村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府大力支持充裕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扩大农户增收的渠道。目前杨凌农民收入中已有40%多的收入来自二、三产业。
第三,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杨凌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带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在自愿的根底上,成立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自我管理和效劳的合作组织,培养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进入市场,更好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调查发现,杨凌模式的实践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支柱产业的形成。经过不长时间的努力,全区以小麦为主的良种基地、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以苗木花卉和名优特新果业为主的林果业蓬勃开展,开始形成规模。农业已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向着产业化、合理化方向开展。
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
1、高新与实用并举
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定位就是高起点,即突出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作用。但同时又根据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重视为广阔农村效劳,直接让广阔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干部受益,直接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开展作奉献。
2、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杨凌示范区注意把有限经费应用到能够解决问题,见到实效的工作重点上:一是重点解决为农村基层效劳,工作基点放在乡甚至村;二是与国家关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种植结构调整等相配合;三是重点解决农业实用技术中的合理施肥、节水灌溉、良种推荐、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四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先推广应用目前己成熟且急需的技术,主要突出农业智能化系统(专家系统、多媒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与农村信息网络。
3、突出示范辐射作用
杨凌示范区鉴于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财力支持,并考虑到人们的认识,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以示范形式综合有效应用各项高新技术,做出具有实效和有说服力的样板,形成一套较成功的经验,向全区进行推广,并向西部地区进行辐射。
4、学科交叉,联合攻关
杨凌示范区信息技术专家和农业技术专家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共同完成各种系统的建造。研究开发人员与示范区主管部门和地方干部紧密结合,共同组织好各项任务的实施。并在推动实际应用中,促进杨凌示范区农业信息化的开展。
三、杨凌示范区建设对绵阳农业开展的启示
1、绵阳农业开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绵阳农业根底条件、环境条件差。
由于历史、人为及自然等原因,绵阳农业根底设施条件差、平武、北川等高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时常发生,成为西部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粮食自给程度偏低。
绵阳是我国“老、少、边、穷〞的集中分布区,粮食的短缺导致大面积的陡坡耕种与广种薄收,加剧了水土流失。
(3)交通、信息闭塞,商品经济开展缓慢。
绵阳地貌以山区、丘陵区为主,道路建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