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发展
柘荣
产业
思考
关于开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业作为XX县区的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对地方经济开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影响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我县茶叶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快茶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确保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开展做出更大奉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推进我县茶业产业化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交流。
一、根本现状
1、有一定根底,也初具规模。全县茶园总面积39080亩,其中:绿茶面积33000亩,乌龙茶面积6080亩,去年茶叶总产量2426吨,总产值达8812万元,茶叶商品总值达1.2亿元。今年上半年茶叶产量856吨,比增2.4%,产值2378.8万元,比增6.2%,平均价1425元/担,比增6.3%,其中:首春茶产量396吨,平均价1900元/担,产值1504.8万元。二春茶产量460吨,平均价950元/担,产值874万元。金观音、黄观音品种青针价格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达200元/斤。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000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100亩,有机茶基地300亩。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社区〕,几乎村村皆产茶,县国营茶场茶园面积1077亩,还有4个乡镇茶场,30个村级骨干茶场。近年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有集中连片茶园6000多亩,茶叶初制厂100多家,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配套的社会化生产雏形。
2、有一定市场,也产出品牌。目前,柘荣人开办的多种体制和形式的茶庄、茶行、茶叶代销店分布大江南北,为数众多的供销队伍走南闯北经销茶叶。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和省茶科所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依托各种平台和资源,使我县茶叶在加工、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开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根底。经过多年努力和市场的洗礼,目前我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6家,特别是闽东张一元茶叶的“双芽牌〞和福建东艺茶业的“彭山翠芽〞双双荣获XX省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凤里牌金观音和彭山翠芽茶分别获得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东方神韵杯乌龙茶类和绿茶类金奖。
3、有一定合力,也形成共识。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开展步伐。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把茶叶作为开展农业的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开展,县乡两级有关部门也先后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茶叶开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应加大了投入,改善开展生产条件,形成了一定合力,有力地促进了茶农增收,促进了我县茶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开展,逐步引导我县茶业产业从原有的传统精制加工模式走向精深加工开展方向,广阔农民开展茶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问题
1、茶叶整体效益不高。由于经济来源多元化后,加之茶园管理水平差异大,产量上下不平衡,加上管理粗放,滥采粗制,导致低水平粗制的茶叶效益不高,许多原有茶农转而从事
二、三产业,造成这些茶农无心经营茶园,有的甚至放弃管理任其荒芜。而以茶叶为的农户却因茶园面积太少太小,形不成相应规模,开展受到制约。另外,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缺乏有效市场管理,价格大起大落。
2、茶叶品牌意识不强。我县海拔较高,雨量充分,昼夜温差大,是个山清水秀无污染的农业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但是我县茶叶生产者、经营户创品牌意识差,造成我县有名茶没名牌的现实,缺乏真正的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品牌效益,经济附加值低。
3、茶叶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茶园不仅规模小,而且种植、经营分散。茶叶种植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极为普遍。茶园管护水平不高,茶叶加工厂规模小,档次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茶叶产品与竞争日趋剧烈的市场不相适应,厂房设备与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茶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龙头。目前,我县近30多个茶厂中,比拟大型的茶厂只有
三、四个,85%是简陋茶厂,而比拟大型的张一元茶叶、和泰茶叶等企业,也没有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作用有,没有真正带动群众开展、致富,距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距离还很大,其龙头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缺乏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种植在我县刚刚起步,乌龙茶种植、加工的历史短,乌龙茶加工技术人才十分匮乏,而乌龙茶制作技术水平的上下是乌龙茶生产的成败和关键,乌龙茶加工技术缺乏就会大大影响我县乌龙茶产业的开展。
6、未真正形成协作效应。乡村两级、企业、茶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行为,未能形成构筑利益共同体的合力。如乡村两级重税收,轻规划和扶持;企业重自身效益,轻带动茶农开展生产;茶农光看当年收入,轻投入与管理,这些短期行为和引导规划的缺乏,导致无法形成相互协作和互利双赢的效应。政府与企业、群众三者之间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利益协作,来促进茶叶产业开展做大,应认真进行整合规划。
三、主要措施
1、抓龙头,大力开展乌龙茶产业。一是依托县乌龙茶产业开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制订总体规划,提出开展对策,研究配套措施。二是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广阔茶农开展茶叶。三是建立典型示范片,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阔茶农进行茶业结构调整,重点突破乌龙茶开展的五大难关即:“面积关〞、“制作关〞、“苗木关〞、“设备关〞、“营销关〞。我县
重点在黄柏乡、楮坪乡、城郊乡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优先开展,要求茶农户种植5亩以上,全村一个品种面积不少于50亩,同时争取1-2家企业到我县落户。在制作技术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建立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从安溪聘请熟悉乌龙茶种植、管理、加工的原安溪茶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陈信石长期担任我县乌龙茶技术参谋,选送初、高中毕业生到XX县区职业中专学校学习,在苗木培育上,在凤里村建立育苗试验基地,以保证苗木纯度和质量;在加工设备上,采取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方法,对乌龙茶机械补助购机款的15%,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新增乌龙茶加工设备20套。
2、强支撑,加快品牌战略步伐。一是推进茶叶质量认证,认真做好qs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二是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在去年闽东张一元茶叶的“双芽牌〞获得“省名牌〞称号的根底上,争取福建东艺茶业的“彭山翠芽牌〞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固的消费群体。三是创新农产品宣传与展销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各种媒体和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四是抓住目前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和资源的有利契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加快我县茶业产业开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规划,对接融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格局和开展新契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重后劲,强化科技兴茶能力。一是搞好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好张一元茶叶、天禾茶叶公司、三和茶叶公司、北山茶叶示范场等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广阔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二是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抓好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茶农的种茶技术和加工水平,继续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各村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优良品种。三是建立茶叶信息效劳体系。积极依托县365农业效劳中心,组建“茶叶信息中心〞,建立“柘荣茶叶信息网〞网站,收集和发布各类茶业信息,推进茶业信息化进程。
4、打根底,开展生态高效茶业。根据生态高效茶业的要求,大力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茶特色产品。要抓住省农林大植保学院、省科技厅、省茶科所XX县区茶技中心在我县熊透村三和有机乌龙茶基地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在全县茶园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继续稳固好、完善好、开展好这个工程,争取成为省农林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工程研究的实验基地。并在此根底上,以实施标准化为途径,全面推广生态茶园生产技术规程,开展生态茶叶,逐步提高我县茶业的水平和层次,为茶业产业化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
第二篇:柘荣油茶产业开展对策与思考柘荣油茶产业开展对策与思考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22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福建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除东山、平潭以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26万亩,XX市约占四分之一强,其中福安、柘荣两县市保存面积18.48万亩,占XX市的75.2%。油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油茶产业对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平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柘荣油茶产业开展现状
XX县区位于闽东北部临海内陆山区,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境内气侯温暖,水热资源丰富,为油茶适生区,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曾是全省重点油茶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保存面积6.15万亩,分布于8个乡镇62个建制村,其中宅中、富溪、楮坪、黄柏、英山等5个乡镇曾为全省油茶生产基地乡,油茶林保存面积5.17万亩,占总面积的84.1%,宅中、楮坪、富溪等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均超过万亩。
由于油茶政策的不稳定,我县油茶生产曾几起几落。据普查,1979年时全县油茶林面积曾达10.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6.92万亩,历史最多向国家交油700多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油茶林分产到户,由于农户长期粗放经营,大面积油茶林处于失管状态,造成荒芜,有的逐淅被马尾松、檫树、杉木等树种更替成混交林,有的改为种粮。至1989年全县油茶林面积仅存7.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4万亩。1989~1997年在全省木本油料林生产工程和国家
一、二期油茶低改工程的带动下,我县油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耕作水平有所提高,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油茶林面积增加到7.3万亩,采摘面积达5.6万亩,常年产籽量达78.8万公斤,年产油约400吨,油茶单位面积产油量7.5公斤。并建立了240亩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补植更新良种苗木35万株,嫁接换冠更新油茶林860亩。
近年来,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油茶生产普遍出现下滑,大面积油茶林再度失管返荒。全县现有6.15万亩油茶林中,可采摘面积约4.5万亩,其中油茶纯林仅存2.8万亩,混交林达1.7万亩,抛荒失管1.65万亩。全县仅富溪镇富溪村保存榨油坊2个,年收购茶籽约1500担,榨油600担。
二、柘荣油茶产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混杂,良种面积少,增产潜力小。我县油茶品种较为混杂,绝大局部是解放前遗留下来或70年代及80年代初新种植的立冬籽、小果油茶、大果油茶等普通品种,虽能适应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但产籽能力和出油率普遍偏低,增产潜力有限。全县良种油茶仅在90年代油茶低产林改造中预栽更新35万株〔约2300亩〕,嫁接换冠更新860亩,合计约3160亩,仅占现有油茶林面积的5.1%,且因长期失管,其优良性状也未能得到充分表达。
2、树势衰退,纯林锐减,垦复难度大。我县现有油茶林按龄级分:初产期0.5万亩,占8.1%;盛产期2.1万亩,占34.1%;衰老期3.55万亩,占57.7%。按树种组成分:油茶纯林2.8万亩,占45.5%;混交林1.7万亩,占27.6%;抛荒失管1.65万亩,占26.9%。具备生产潜力的油茶林缺乏总面积的一半,且由于长期失管,逐渐荒芜,产量不断下降,大小年差异越来越明显,重新垦复的难度较大。
3、加工能力缺乏,经营效益难以表达。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茶籽采摘量急剧减少,全县目前仅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