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供电
公司
信息
体系
建设
供电公司信息运维体系建设
运维效劳体系
整理编辑:
一、运维效劳体系建设原那么
运维效劳体系建设的原那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效劳制度、流程为根底。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标准,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标准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统
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效劳队伍为保障。运维效劳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效劳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效劳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二、运维效劳体系的总体架构
运维效劳体系由运维效劳制度、运维效劳流程、运维效劳组织、运维效劳队伍、运维技术效劳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局部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制度是标准运维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根底。运维效劳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三、运维效劳体系建设内容
1.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总结现有的运维管理经验,相关运维标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标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项制度标准在数据中心的贯彻落实,从而建立起全辖统
一、标准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也要确保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效劳管理、平安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各类制度具体内容因需要而定,如网络管理制度需覆盖网络的接入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及网络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等。平安管理制度需覆盖包括机房设施、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信息的平安管理、其他机密资源和人员的平安管理以及平安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2.运维技术效劳平台
运维技术效劳平台由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知识库和运维辅助分析系统构成。
3.运行维护管理流程
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运行维护体系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运维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标准化和自动化。通过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更加清晰,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并可以帮助运维部门进行持续的效劳改进,提高效劳对象的满意度。运行维护流程包含的环节有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1)事件管理
所谓事件,是指发生的对it体系某一环节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故障、以及影响业务流程的情况,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
对日常性运维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即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自动发现并产生的告警事件)和由用户/维护人员报告的事件会转入事件管理流程。(2)问题管理
问题是指导致事件产生的原因,许多事件往往是由同一个问题引起的。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已经处理的事件,经过回忆分析后,可能形成一个问题;②重大事件,虽然经过紧急处理恢复效劳,但未找到根本原因,也形成一个问题;③对于趋势性事件的分析,并形成问题。
问题管理流程可以按照不同领域的问题(如网络、主机、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由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专家来处理。原那么上这些专家可以是二线支持专家,他们在负责接受来自一线支持人员的支持请求的同时,也负责对以往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解决方案,消除这些根本原因,最终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从发生的事件中找出事件的开展趋势或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提供预防性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维本钱。问题管理流程着重于消除事件或减少事件发生,确定事件的根本原因,其流程如下:首先,定期分析事件,找出潜在问题,调查问题以找出其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变通方法或提出预防性措施,以消除产生原因,或在重发时使其影响力最小化。其次,记录解决方案、变通方法、预防性措施,根据需要添加到知识库中。再次,提出变更请求,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提出变更请求以对该方案进行测试和实施。最后,问题必须进行事后回忆以找出改进时机或总结预防性措施,包括改进事件监测、找出技能差距和文档资料改进等。(3)变更管理
变更请求通常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某些改变而产生,变更请求来源于问题管理环节或由用户提交。变更管理通过一个单一的职能流程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一切变更,范围可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文档等的变更,其流程如下。
①由用户或问题管理环节的维护人员提出变更申请,由运维负责人检查和完善其内容,并进行风险等级、优先级的初步评估。
②通过分类,确定是否为重大变更、紧急变更,如果是常规变更请求,那么由运维负责人安排实施;如果是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变更请求,那么应上报变更管理小组。
③根据特定的变更请求成立特定的变更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对该变更申请有批准权的人员、对该变更的评估和批准提供参考意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评估内容包括变更的技术可行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现有效劳的影响、对资源的需求等。
④变更管理小组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运维负责人安排相应资源进行变更的方案、测试,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时间表,分配相应资源,通知请求人。
⑤相应岗位实施变更,运维负责人监视实施过程,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⑥定期回忆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和效能,在实施变更流程不久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次回忆,以确保流程得到正确实施并到达预期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追根溯源并尽快解决,之后可以定期举行回忆。(4)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效劳管理的一个核心流程,能确保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中所有it设备/系统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包括各it设备/系统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实现有效效劳管理奠定根底。配置管理流程着重于管理生产环境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元素,并为其他相关流程(如事件管理等)提供信息,使这些流程更有效地运行,从而确保应用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流程内容如下。
①识别和维护配置元素。确定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元素及所有必需的配置属性,并指明与生产环境中其他配置元素之间的关系。对配置管理数据库提供日常维护。
②配置状态汇总。根据需要定期产生配置管理报表,并能使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配置的提取、查询,定期产生配置项的状态报告,并能反映配置项的版本和变动历史。
③审计和确认。定期审核全部或局部配置数据库中的配置项,确认其和物理环境的一致性,从而确保配置信息的完整性。
④方案、回忆和改进。定期制定方案(如半年),以明确下阶段配置管理工作;定期回忆流程和审核结果,找出需要改进的配置项。
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由配置识别活动来定义,配置识别活动不但要定义配置项,还需定义配置结构及配置项的相互关系。
4.运维工程管理流程
工程管理模块主要管理it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从立项准备、立项、采购、实施、验收、收尾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参与人。从功能上理解工程管理类似于发布管理流程
(1)系统开发。
开发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特别是文档管理、测试和版本管理方面需加强。同时,加强开发方案管理,根据立项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需求调研,提出短期和长期的开发方案,并编写需求分析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操作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并在此根底上编写可行性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同时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实施。
(2)系统测试。首先,应制定出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方案及测试数据和测试案例,并形成测试大纲。其次,根据测试大纲对系统反复进行测试并做详细的测试记录。为确保系统的正确无误,应对系统进行实地试运行,试运行应选择多个环境且需求比较复杂的机构进行。
应比照设计方案对新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彻底测试和考核,并形成量化的运行报告。(3)外部资源管理。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推动分行信息技术的开展重要因素,分行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等。
5.运维知识库系统
运维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员工运维技能水平、增强单位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把珍贵的经验教训从支持人员头脑逐步沉淀、固化的重要方式。知识维护既要鼓励员工积极提交知识,防止知识库变成“空库〞;同时又要及时进行审核和维护,防止知识库变为“垃圾库〞。
(1)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运维支持人员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二是知识管理员总结、导入的经验。知识管理员研究、获取外部的知识和经验后,定期或随时整理这些知识,导入到知识库中,供所有用户共享。知识的获取、维护是信息网络管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2)知识提交审核。各个系统管理员提交知识到知识库之后,需要经过知识管理员的审查、修正,才变为正式发布状态,以减少知识中的谬误和过失。知识管理员定期(每季度一次)检查所有的正式知识,逐条进行核实、修正和优化。修正和维护操作与审核新提交知识草案过程相同。
(3)知识检索和使用。在知识变为正式的发布状态之后,可以供各类用户随时检索引用。用户可以研究学习这些知识,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检索。知识记录维护用户阅读次数和用户引用解决问题次数的计数器,引用和阅读次数越多,该知识的价值越大。
6.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1)队伍组建。针对目前信息系统it资源现状以及对技术支持的需求,组成各类别维护人员的专家队伍,集中的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2)人员管理。对各级运行维护人员尤其是高级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包括人员配置、职责划分、人才库建立、人员培训、人员考核、人员待遇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为做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打好根底。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