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法治对策行政管理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1400175

大小:52.54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法治对策 行政管理专业 大学生 防范 网络 诈骗 法治 对策 行政管理 专业
目 录 诚信承诺书 1 毕业论文 2-16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 一、网络诈骗的特征和类型 3 (一)网络诈骗的概念和特征 3 (二)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4 二、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 5 (一)法律无法有效规制网络诈骗 5 (二)法律不能有效保护网络诈骗受害者 5 (三)对网络诈骗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6 三、大学生对网络诈骗认知存在问题的成因 6 (一)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6 (二)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够 8 (三)司法程序存在缺陷 8 (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制度存在漏洞 10 (五)大学生维权意识薄弱 10 四、大学生网络防骗的法治对策 11 (一)完善防治网络诈骗的法律规定 11 (二)加大公安机关打击力度 12 (三)完善相关司法程序 13 (四)完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制度 14 (五)增强大学生网络维权意识 15 参考文献 16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法治对策 [摘 要]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有必要从网络诈骗的概念、特征以及主要类型入手,剖析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以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完善防治网络诈骗的法律规定,加大公安机关打击力度,完善相关司法程序,完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制度,增强大学生网络维权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诈骗;法治对策 [Abstract] The rapid changes of network technology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study and lif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produced some negative impact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fraud aiming at the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ut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ir cognitive situation of Internet fraud and its reasons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features and main types of Internet fraud. On the basis of it, comb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perfect the legal provis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ternet fraud, to increase the crackdow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legal procedur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s' network right-protec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fraud; legal countermeasures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民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占比为25.0%,全国具备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11.5%。[1]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标志着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第二领域。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一直走在我国网民的前列,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随之而来的就是在高校频发的网络诈骗案件。 一、网络诈骗的特征和类型 (一)网络诈骗的概念和特征 我们所说的网络诈骗通常是指刑法上的概念,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有学者将诈骗分为传统意义上物理空间的诈骗和依托互联网实施的诈骗,即物理诈骗和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相比于物理诈骗,其主要特征如下: 1.操作简单,成本低 在网络上实施诈骗行为,不法分子不需要掌握高超的网络技术,只要掌握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也不需要花巨大代价去购买诈骗所用的道具,有时候在网吧使用电脑或者在家使用手机就可以实施诈骗。而普通诈骗,不法分子通常需要精心设计骗局,有时还需要多个同伙共同配合完成。网络诈骗操作简单成本低这一特征促使不法分子放弃传统诈骗方式,转而实施“易上手”的网络诈骗。 2.地域广,多为异地行骗 传统的物理诈骗,诈骗行为通常只在某一固定的领域实施,不法分子和受害者也往往位于相同地。只是在案发后,不法分子会逃窜到各地,或者在各地流窜行骗。而互联网具有不受地域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性,这也就决定了网络诈骗所涉及的空间广泛,通常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和受害者位于不同省份,甚至可能位于不同国家。只要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不法分子就能够使用网络实施诈骗。尤其是在互联网达到全覆盖的高校,更是这些不法分子目标所在。 3.行为隐蔽,难侦查 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时使用的聊天账号、游戏账号都是临时注册或者盗取的,对其真实身份的掩盖度很高。在有些案件中诈骗分子所使用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卡号也是用伪造、盗用或者捡来的身份证注册的。大学生不能辨别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这就使得在侦查此类案件时,公安机关很难入手和破获。而传统的物理诈骗,不法分子的样貌和身份容易被记住和识别,相比于网络诈骗,物理诈骗较为容易侦破。 4.受害对象多以大学生为主 传统的诈骗受害对象多样,大多以老年人为主。据2016年2月2日台湾新出炉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成为诈骗犯罪主要对象。调查发现,7成以上老人遇到过诈骗,受骗金额以1万元(新台币)以下的比例最多,占受访者的65.3%。然而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诈骗,不法分子把诈骗对象直指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普遍使用网络,是网络大军中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却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容易上当受骗。例如,2017年5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警方告破四川首例特大“校园贷”诈骗案,该案涉及全国各地高校20余所,受害学生总人数达210余人,涉及资金高达400余万元。 (二)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网络诈骗因其形式各异类型多样,很难被一一识破。但根据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笔者归纳出了在高校案发率极高的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1.网络社交诈骗 网络社交主要是指使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进行交友聊天,分享心情动态。由于此类社交工具不用实名注册,大学生容易根据朋友圈或者空间动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因而被骗。例如,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田福生在QQ交友聊天中谎称自己是清华及北大的双硕士和公司CEO,在2011年至2015年四年间与15名女大学生见面并确立恋爱关系,骗取其中8人35.4万元。此外,这类社交工具的安全性也较低,不法分子通常使用盗号软件,盗取他人账号密码,以借钱为理由向其好友行骗。 2.网购木马诈骗 大学生喜欢网购,但在不经意间也会陷入不法分子网购诈骗的圈套。网购诈骗通常表现为网购木马诈骗,其主要流程如下:商家与消费者在网购平台交流时,会发送一个标明为商品信息的压缩文件,其实解压后是一个木马病毒,接着消费者进行支付,显示付款成功。但实际上在交易时木马创建了一个隐藏的交易单,这个交易单会抢在正常交易之前被提交,[3]最后货款打到了卖家指定账户中,而消费者却显示交易失败。大学生在网购中遇到此类情况,通常以为是银行或者网购平台出现了问题,直到他们再也联系不上卖家后,才发现被骗。 3.支付刷信誉被骗 大学生由于生活经费有限,支出较高,许多不法分子将目光瞄向需要兼职的大学生群体。网络兼职诈骗中最常见的骗术就是网购平台刷单。所谓网购平台刷单,就是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利用买家购买卖家的商品给好评,然后卖家将货款和佣金一起返还,而不发货。[4]骗子往往先守规矩的返还几笔货款和佣金,博得受害者信任后,大多以刷指定数额为借口再让大学生进行刷单。当大学生完成指定数额时,发现早已被对方拉黑,货款和佣金两空。 4.网络游戏诈骗 网络游戏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到大型的电脑网络游戏,小到手机上的游戏(必须使用移动网络才能运行),大学生玩家都占多数。有些大学生便陷入了无限升级装备的深渊,追求虚拟角色的装备和等级。不法分子在游戏中自称可以有偿帮忙升级游戏装备,骗取对方账号密码,在骗得金钱后又将被骗者原有的游戏装备售卖一空。还有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中诱导大学生玩家充值各种点卡和点券,然后以需要充值一定数额解锁游戏账号为借口,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二、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笔者编制了《大学生网络诈骗状况调查问卷》,并于2017年2月19日开始在“问卷星”网络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并邀请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帮忙完成问卷。截止3月19日,共有293名在校大学生完成了问卷。笔者将调查问卷情况分类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如下: (一)法律无法有效规制网络诈骗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法律无法有效规制网络诈骗。针对“网络诈骗在高校案发率高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0.2%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网络诈骗不受法律规范的约束”。面对“是否了解国家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定”这一问题时,有79.5%的大学生选择“不大清楚”,12.3%的大学生选择“一般了解”,6.1%的大学生选择了“较为了解”,仅有2.1%的大学生选择“非常了解”。网络诈骗案件在高校极高的案发率与普法宣传教育和网络诈骗的立法现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诈骗的法律了解不够,不知道国家对于网络诈骗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大学生心中无法;另一方面,法律对于网络诈骗没有明确的界定规定,在运用法律解决网络诈骗案件的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诈骗罪的有关规定进行定罪,很难做到有法可依。两方面相结合就会导致大学生在被骗后丧失维权动力和维权积极性,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正确认知,进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合法利益。 (二)法律不能有效保护网络诈骗受害者 调查问卷所表明的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都使用网络,其中有89.0%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的过程中遇到过网络诈骗信息,而上当受骗的人数(无论金额大小)占其中的7.9%。当被问到“被网络诈骗后是否会采取法律途径维权”这一问题时,有69.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有30.8%的大学生选择“会”。针对“在维权道路不畅的情况下,遇到网络诈骗并遭致一定损失时的做法”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24.9%的大学生在上当受骗后选择“忍气吞声”,有41.4%的大学生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公布自己被骗经历,以免其他人上当”,有28.8%的大学生选择“花钱买教训”,仅有4.9%的大学生在受骗后“仍会寻求法律途径维权”。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在上当受骗后没有采取维权行动。采取维权行动的大学生,在维权不畅的情况下,往往就不再使用法律手段争取维权,而是认为法律不能够有效保护网络诈骗受骗者的合法权益,从而选择沉默,最后迫不得已放弃维权。为什么大学生在被骗后会放弃维权,会认为法律不能够保护他们,这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和研究。 (三)对网络诈骗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了解不够全面,对网络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