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会员独享
2023
广西桂林
十届高三文综
第四
月考
试卷
地理
部分
旧人
会员
独享
桂林十八中08级高三第四次月考 文综地理 试题
1.右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以下列图为利用GPS系统监测板块运动状况示意图,读图答复下面2~3题。
2.断层两侧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C.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3.断层在加利福尼亚的走向是: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一东南
D.东北一西南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答复4~6题。
0
20
40
60
80
100
120
高度(米)
5
6
7
8
9
10
11
风速(米/秒)
海上
陆上
4.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海上高于陆地 B. 陆地高于海上
C. 海上陆上相同 D. 无法判定
5.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 海洋向上增速快
C. 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 40米高度以上陆上增速快
6.关于海上和陆上风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风速差距由地面向高空增大
B.风速差距由海面向高空增大
C. 近地面增速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河水流量三个因素及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右图是该河某河段的这三个因素趋势图,④线是该河段渔业资源变化。读后答复第7~8题。
7.在(5)时间段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这个时间段对渔业资源根本上没有影响
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那么渔业资源仅由河水流量决定
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
D.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8.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生态变化,(2)和(3)时间段内,河流生态状况与污水排放量成正相关,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因为河流在一定河水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
B.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
C.因为生态变化本身就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里凑巧是正相关
D.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较为固定的
下左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圆黑点代表实际存在),右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9~11题。
节气
直射点纬度
节气
夏至
23°26′ N
夏至
芒种
19°31′ N
小暑
小满
15°37′ N
大暑
立夏
11°43′ N
立秋
谷雨
7°45′ N
处暑
清明
3°54′ N
白露
春分
0°
秋分
1
0
2
3
4
次数(单位:次)
46°34′
86°34′
90°
正午太阳高度值
9.该地纬度为:
A.3°26ˊN B.10° N C.20° N D.23° 26ˊN
10.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
A.1 B.2 C.3 D.4
11.以下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36.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答复以下问题。(36分)
(1)简析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差异及原因。(12分)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12分)
(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12分)
3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60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土,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A
图39-1 中国古代“丝稠之路〞示意图
(1)A是 (湖),近年来该地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有 。(6分)
(2)“丝绸之路〞国内由长安经土鲁番至疏勒(今疏勒县,位于喀什西北部)一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主要原因是 。(8分)
(3)新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未来西部开展的重要方向。(6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美毛织品。
答复:
(4)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亚,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条从长安出发到罗马的理想路线(用当时的地理名称书写)。(6分)
(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8分)
(6)丝绸之路被誉为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追述汉唐时期中国和印度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主要事实。(6分)
材料三 我国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普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开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美〞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其它诸多领域。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
(7)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世界市场的知识,分析我国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依据和意义。(10分)
(8)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10分)
桂林十八中08级高三第四次月考 文综 参考答案
地理答案
1—5:BDCAC 6—11:CBACCB
36.(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分,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西南部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
(3)沿河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开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
39. (1)咸海(2分),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湖泊沿岸工农业开展、居民生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4分)
(2)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4分),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人口相对稠密等 。(4分)
(3)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根底设施和重大工程工程建设;开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