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浅论
商业银行
流动性
风险
管理
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阐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开展理论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开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一直是存在的流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流动性问题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支付危机这一问题对金融机构尤其重要
1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藏来随时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满足贷款需求,从而引发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丧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商业银行的损失和在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这会使银行的生存和开展受到威胁,严重时会导致银行的破产综观银行危机的历史,不管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危机的表现形式必然是流动性缺乏进而引入困境或破产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重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重中之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由早期的资产管理理论过渡到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在每个开展阶段无不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资产管理理论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主张以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的负债管理理论强调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即通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70年代中期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在继承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优点的根底上重新科学地认识了流动性的地位指出流动性既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盈利性的有效途径是“三性〞统一的桥梁这一理论的产生是银行管理理论的一大突破它为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了稳定和开展
2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开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体现在银行资金管理体制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开展阶段
〔1〕197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国家金融管理机关又是办理金融业务的国家银行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方案管理体制实行“存贷别离、统存统贷〞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格局
〔2〕1979~198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改统存统贷为信贷差额包干制度实行了统一方案、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方法
〔3〕1984~1993年中国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分设出来开始实行各自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5年在信贷差额包干的根底上实行实贷实存的资金管理方法根本内容是统一方案、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9年在“实存实贷〞的根底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的是贷款增量的规模控制实贷实存的管理体制的实施加强了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同时也推动了专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4〕1994~1997年1994年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相别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与此相适应实行了“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新的资金管理方法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初步形成了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文件各大商业银行都初步尝试实行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
〔5〕从1998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根底上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取消指令性方案改为指导性方案实行“方案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新的管理体制自此中国商业银行开始迈入了没有限额控制的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新时期
时至今日各大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上仍然不断探索力求找到更加适合自身开展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根底上增加盈利的更加符合现代经营理念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三性〞平衡的管理目标
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相继采用过资产管理策略、负债管理策略,但没有真正实施过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与国外商业银行不同,它不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策略,而是一种总量、方案和规模管理策略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开展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应该说这与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不相吻合的
3.1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当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支撑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承当银行的一切风险银行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另外来源于居民家庭的源源不断的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无流动性危机之忧的第二大原因由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认识缺乏风险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缺乏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2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局限性
在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拟薄弱,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更没有反映银行的融资能力而各银行又不顾自身实际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动性指标,扭曲了流动性管理的本质
3.3中央银行流动性监管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充分
信息充分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确保有效的前提和根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统计制度和报表主要是时点或余额概念而作为中央银行流动性监管的根底必须是时期或流量概念信息不充分大大限制了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能力更不用说在出现支付问题时中央银行能否到达准确区分商业银行是暂时的流动性缺乏还是清偿能力缺乏的理想境地
4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信用将不再是商业银行信誉的支撑者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以致倒闭将不再是神话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引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根本思路是改革现行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比例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为宗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
4.1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的宣传教育,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时刻敲响风险的警钟,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由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危害甚大,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4.2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并聘请流动性经理对流动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管理其行为指导准那么是第一必须随时与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联系确保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和明确的目标;第二必须跟踪银行内所有资金使用部门和筹集部门的活动并协调这些部门与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活动;第三必须连续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需要和流动性供应以防止流动性头寸过量或缺乏
4.3加快货币市场开展,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应;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首先要大力开展证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增加国债品种和数量,大力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为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其次要大力开展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在条件成熟时,还可允许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
4.4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要搞好对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根底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到达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其次,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都要有完善的处置预案,一旦在某个部位出险风险,各级行应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黄宪.银行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
2杨有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3
3童频,丁之锁.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J.经济研究,2023(7)
4刘忠燕,殷志刚.关于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机制的假设干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23(5)
5刘宗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J.广西金融研究2023(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