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地质
博物馆
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第一次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没有想到这里有各种矿石,如果跟着懂的人慢慢参观,收获肯定很多。但对目前的我来说,只能走马观花了。首层展示地球圈层结构布局,各种矿石的形成,地质情况等,不仅有介绍,还有动手操作。二楼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精品,有的矿石外形奇特,有的颜色诱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宝石厅,这里面可都是宝贝啊。三层主要展示的化石,还有一些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宣传;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气氛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是个长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立于1916年,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在中外博物馆界久负盛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为了更好的对这样专业性的展览加深了解,在前去参观前,我们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了些“预热〞。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在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立地质科,来年,地质科更名为地质调查所,招收30名学生,方案学生3年毕业后充任地质调查所技术人员。如期所至,1916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在北京丰富胡同3号〔现兵马司胡同6号〕隆重举行—它伴随了一个师生们3年来悉心采集的917件矿岩标本、图说及野外调查照片的“学生成绩展览会〞,这一天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建馆日。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西四新建一万平方米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大楼,1958年9月新馆大楼落成,并更名为“地质部地质博物馆〞,1959年10月,一个4500平方米/展示了17039件地质学标本的展览正式与公众见面,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开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22年至004年历时三年,中国地质博物馆与时俱进,又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效劳体系不断完善,以到达建成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平台。
中国地质博物馆主馆共有大楼6层,总高约36米,东西长40米,南北长70米,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稳重大方。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玉厅、史前生物厅等六个局部,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
地球展厅
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相对来说,内动力地质作用更加宏观壮丽,它们主要是使地壳上升、增厚,形成许多巨大雄传的高山峻岭,而外动力地质作用那么比较和缓,好似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种壮美的山川地貌。宝石展厅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并融入宝石鉴定、宝石鉴赏、宝石琢型、宝石评价、宝石成因、宝石微观世界、宝石分布、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人工改善宝石与人工宝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宝石文化等知识点和兴趣点。
宝石厅以单晶宝石和玉石为主,并以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比照展示,以便鉴别市场上常见的相似的宝石。
矿物岩石展厅
矿物岩石厅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照应、寓教于乐的设计方式,使观众通过参与、欣赏展厅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矿物岩石的成因,原始产出情况、自然界种类繁多千资百态的矿物岩石、代表性矿物岩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
观众在欣赏各种精美奇特的矿物岩石展品时,通过交互式展览和虚拟展出局部,可参与对一些矿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获得相关知识。
史前生物展厅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开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从空间布局上,整个展厅可以分为两大局部。
第一局部是小序厅,包括了一面艺术化的化石精品墙、一个可以互动操作的多媒体展具简明生物分类查询系统,及一些有关化石的根本常识介绍。
第二局部是该展厅的主要陈列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单元——生物大爆发;
第三单元——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第四单元——脊椎动物的出现;
第五单元——生物登陆;
第六单元——生物大绝灭;
第七单元——恐龙与鸟类;
第八单元——哺乳动物与人类;
此外,在该展厅的南过道,还陈列了鱼龙、中国安琪龙、翼龙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观众可以触摸的长达5米的大型鱼龙化石、一个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展具。地球厅主要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在地球厅中,展馆是以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线来设计展品的。它为我们呈现了火山喷发、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了解。在地球厅中,展馆是以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线来设计展品的。它为我们呈现了火山喷发、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了解。
而二层的矿物岩石厅那么展出了自然界种类繁多千资百态的矿物岩石,这些精美奇特的矿物标本生动的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它们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矿物岩石厅那么展出了近千件矿物珍品和典型岩石标本。它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观结构组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岩石标本及知识。。
宝石厅那么展出了各种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融入了东西方的珠宝文化,介绍了宝石鉴定和鉴赏方面的知识。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展品形成了以分类类陈列为主、主题陈列为辅的展示形式。文字说明简洁,展柜设计造型别致、现代气息浓厚,展柜的高度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表达了博物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本展厅观后,观众还可以根本掌握宝石的鉴别方法,区分天然品与相似品、合成品和模仿品的本质。还可以在显微镜下放大并观察一些矿物体的显微结构,直观的认识宝石。另外,宝石厅的展品展示是随展览主题的改
变进行调整的,使展览一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此,展厅的陈列设计荣膺2023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开展厅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其主要包括早期的生物大爆发、生物登陆、恐龙和鸟类、生物大灭绝和人类时代等内容。此外,该展厅还陈列了大型鱼龙化石、“中华龙鸟〞等原始鸟类系列化石,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山顶洞人遗址中开掘的石器、石珠、骨针、骨饰,以及鱼龙、中国安琪龙、翼龙化石的模型。
国土资源厅分为四个局部,即土地资源--介绍了土壤的形成过程、我国土地资源分类、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展示我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关系密切的主要矿种的产地以及矿产与人类关系、矿产资源的可持持续开展。我国的海洋资源--重点展示我国沿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极地考察标本。我国的测绘工作—以我国的幅员作为主题,从测绘技术的开展历史到测绘工作取得的成就。国土资源厅分类展示了我国土地。海洋、矿产资源的根本知识,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和地质工作的成果,它使我看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艰辛探索的足迹,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关心与鼓舞厅,展示了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关心与鼓舞。虚拟展厅有:中国古生物化石珍品展、印度洋地震海啸展、国土资源成果宣传与知识普及展。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地质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陈列展览内容全面、形式饱有特色,尤其在展览的主线设置、室内景观的布置、互动设施以及多媒体运用等方面融入了为观众效劳的人文设计理念,是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理想场所,也有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参加地质博物馆后,我收获颇多。地质博物馆参观观感
第一次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没有想到这里有各种矿石,如果跟着懂的人慢慢参观,收获肯定很多。但对目前的我来说,只能走马观花了。首层展示地球圈层结构布局,各种矿石的形成,地质情况等,不仅有介绍,还有动手操作。二楼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精品,有的矿石外形奇特,有的颜色诱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宝石厅,这里面可都是宝贝啊。三层主要展示的化石,还有一些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宣传;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气氛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是个长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立于1916年,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在中外博物馆界久负盛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为了更好的对这样专业性的展览加深了解,在前去参观前,我们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了些“预热〞。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在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立地质科,来年,地质科更名为地质调查所,招收30名学生,方案学生3年毕业后充任地质调查所技术人员。如期所至,1916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在北京丰富胡同3号〔现兵马司胡同6号〕隆重举行—它伴随了一个师生们3年来悉心采集的917件矿岩标本、图说及野外调查照片的“学生成绩展览会〞,这一天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建馆日。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西四新建一万平方米的全国地质陈列馆大楼,1958年9月新馆大楼落成,并更名为“地质部地质博物馆〞,1959年10月,一个4500平方米/展示了17039件地质学标本的展览正式与公众见面,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开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22年至004年历时三年,中国地质博物馆与时俱进,又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效劳体系不断完善,以到达建成我国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平台。
中国地质博物馆主馆共有大楼6层,总高约36米,东西长40米,南北长70米,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稳重大方。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玉厅、史前生物厅等六个局部,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