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范文.doc
下载文档

ID:1394229

大小:19.5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深化 粮食安全 问题 认识 范文
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和消费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价总体持续上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重新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的本质和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开展,对粮食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供给的价格弹性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小,因而导致生产多了就要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生产少了价格就要过分上涨,消费者难以承受。另外,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往往后者起着稳定价格的重要作用。 粮食是根底性公共产品。粮食是国民经济战略物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必需商品,涉及千家万户,具有“放大〞效应—每户多买一点就会出现供给紧张,如果不正确引导,就可能引发大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响。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出现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求出现问题有关。粮食是根底性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应扶持粮食生产,仅靠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粮食供需矛盾。 粮食是弱质产业产品。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既受自然风险影响,又受市场风险影响。加之我国农业根底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素质不高等因素,粮食生产比拟效益低。近年来,在惠农政策强有力的推动下,种粮效益稳步提高,但与经济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仍然较大。目前,粮食与棉花效益比为1∶5,与蔬菜效益比为1∶4,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对粮食生产进行长期扶持。这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兴旺国家的普遍做法。 粮食是多功能产品。农业包括粮食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粮食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粮食生产与国土整治、动植物保护、环境工程等息息相关,具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功能。由于粮食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对粮食产业就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标准来衡量。 粮食供需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开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粮食消费和加工业进入新的开展阶段,我国粮食供需发生了新变化。 由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供求紧平衡、适当进口。从2023年起,国内粮食形势由产大于需迅速转变为产缺乏需。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和加工业快速开展的影响,粮食需求总量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我国粮食消费总量x年为9954亿斤,x年为10160亿斤,两年缺口分别是275亿斤和211亿斤。粮食供求偏紧、适当进口,将是相当长时期的总体格局。 粮食供求关系开始受国际市场影响。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粮食已成为国内与国际互动性较强的产品,当国内粮食减产时,国际粮食价格就会上涨。同样,国际粮食产量的变化也会涉及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粮食呈净进口格局,x年—x年3年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平均每年净进口500亿斤,与这3年增产的粮食接近。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着明显的“大国效应〞,粮食进口占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因此,我国进口粮食应控制在适度规模。据专家测算,如果我国进口粮食总量不超过世界总进口量的10%,对我国粮食安全就不会产生冲击,对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工业粮食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口粮消费稳中有降。随着养殖业的开展,饲料用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3%左右。受粮食加工业能力快速增长拉动,工业用粮快速增长。“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特别是x年,工业用粮到达1240亿斤,比x年增加134亿斤,增长11.1%。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三大不可逆转因素影响粮食开展。一是耕地和播种面积。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2023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x年底降为18.27亿亩,2023净减少1.24亿亩。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二是水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三是消费快速增长。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开展和工业需求拉动,近2023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一直呈刚性增长,尤其是工业用粮增长较快,并且对粮食的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产业。近2023我国年均受灾面积达7.27亿亩,农业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压力比拟大。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将会出现大的变化,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对农作物产量、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农业根底设施老化失修。x年,全国耕地中有较完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为8.2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5%,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近几年,农业成灾率居高不下,x年我国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610亿斤,x年到达690亿斤,x年增加到894亿斤。目前,国内重要病虫害已有100多种,而现有条件只能监测15—20种。 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缺乏1.4亩,人均经营耕地只有2亩,种粮比拟效益不高。以x年为例,种粮亩收益为243元,按人均2亩计算,人均获得的粮食收入只有486元。近年来,粮食主产区一半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和妇女成了主要劳动力。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接受能力,限制了新品种、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粮食政策鼓励作用逐渐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但由于化肥、农药、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本钱不断提高,粮食的比拟效益仍然属于最低的。x年—x年,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含补贴〕分别为212元、382元、329元和320元。尽管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不断加强,但总体上看,政策对种粮农民的鼓励作用在逐年下降。 国际粮食库存减少,玉米资源产业链快速向工业延伸。近几年,世界谷物生产年均增长幅度仅为0.4%,而消费年均增长率在1%左右,世界粮食库存持续减少,造成粮食出口国出口减少,供求紧张,价格上涨。随着石油日益紧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科技的开展,从世界开展趋势来看,玉米利用已主要不是作为养殖业的饲料,而是工业生产原料。如x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22%,预计到2023年将到达60%,这对粮食安全和养殖业开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保证粮食安全应遵循的原那么 坚持自给为主、进口为辅。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粮源情况,依靠大量进口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是不现实的。研究说明,我国粮食自给率应保持在95%左右,年产量递增不低于1%,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9亿亩,净进口率5%左右。按照国际惯例,储藏粮安全系数为17%—18%。我国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地域差异较大,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储藏粮安全系数以20%—25%为宜。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一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通过有效的储藏粮调节机制,调控“卖粮难〞和粮源紧缺的矛盾;通过完善粮食保护价政策以及粮食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加强宏观管理,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开展方式。随着可耕地等自然资源的减少,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科技进步。在x年—x连续4年的粮食增产中,播种面积扩大的奉献率为40%,单产提高的奉献率为6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世界粮食增产总量约20%来自播种面积的增加,约80%来自单产的提高。所以,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上,提高单产,提高复种,提高品质。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和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粮食数量、价格变化对我国粮食市场都有较大影响。应该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主要靠国内生产和储藏来保证;同时也应明确,在现有条件下,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可以适当进口一些我国短缺的或生产本钱高的粮食品种,也可以利用国外资源增加粮食生产。 坚持保证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致性。各级政府应把粮食作为根底性公共产品来对待,采取多种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保证粮食安全。 坚持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加强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适当拉开品质差价,促进优质粮食生产,合理引导土地流转,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对粮食主产区采取特殊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