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388022

大小:26.83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缓释研究 :本文从抵押贷款与担保贷款的比较视角,分析了两种贷款模式在风险缓释机制上的差异,并运用XX省某城市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数据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抵押贷款相比,担保贷款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更为严重,在银行可观测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条件下,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越高,银行越倾向于采用担保贷款或追加担保数量来缓释风险;实际上的担保链条并非企业自发形成的信用合作,而多是“政府之手〞或银行介入等外部力量搭线“拉郎配〞的结果,导致担保合约安排偏离最优状态;而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可以实现信息不对称的消减,降低担保要求,是当前打破中小企业担保怪圈的一个可行路径。 关键词:风险缓释;信用担保;银企关系;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缓解信息不对称,银行往往会要求抵押资产,而可抵押财产匮乏的背景下,企业通常会寻求第三方担保,即信用担保,由此形成的互保合作、联保合作已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信用担保具有一定的信息甄别和筛选功能,有助于减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然而,近年来,担保圈、担保链问题频发,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和蔓延性,呈现出区域集聚性和产业集聚性的特征,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和企业健康开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信用担保贷款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什么。与抵押贷款相比,担保贷款能否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开展何种信贷模式才能到达合理的风险缓释。 一、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信贷风险缓释机制 (一)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由于抵押资产的存在能够约束借款企业的贷后行为,从而具有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及贷款预期损失的作用,因此,抵押贷款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缓释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刘玉平(202223)指出,抵押对借款企业会产生“鼓励相容〞效应,是解决借贷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相对有效的方法。卢新和万解秋(202223)提出,抵押贷款可以降低贷款交易本钱,同时使贷款供给增加,以便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具体来讲,在抵押担保模式下,借款企业违约本钱的提高确保了借款人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有效性,银行因此能够在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及处置中以较低的本钱获取相对真实、准确的信息,这将直接降低银行贷款的交易本钱,最终使得信贷市场上贷款利率下降、贷款投放增加,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随之明显提高。通常情况下,抵押贷款可以减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在贷前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出借款人的所有风险,此时,低风险借款人可以通过提供抵押物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因为低风险借款人的预期违约率低,抵押贷款的利率也就应该相应地低,最终结果就是,低风险借款人以低利率获得抵押贷款,高风险借款人获得高利率贷款,且不提供担保,即抵押贷款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贷前面临的逆向选择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借款人从事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较强,抵押贷款作为一种内部物的担保,提高了贷款违约本钱,降低道德风险。但由于借款人不会承担抵押品之外的其他损失,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鼓励约束机制来降低借款人道德风险的作用就相对有限。 (二)担保贷款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在担保贷款中,担保人和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识别能力与监督效果断定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水平。首先,担保人对借款企业的信息生产能力对缓解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与银行相比,如果担保人可以更好地识别借款人的经营风险与还款意愿,担保人的担保意愿就具有一种信号传递功能,能够帮助银行筛选出不同风险特征的借款人,因此有助于减轻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不过,如果担保人与借款人双方的信息明显不对称,反担保要求以及额外增加的贷款费用反而会加重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倾向。其次,担保贷款同样具有减轻借款人道德风险倾向的作用。借款企业为了与担保人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并防止担保人行使代位求偿权,通常会选择低风险工程并努力经营,力求降低违约风险。因此,在担保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型利益约束下,担保人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银行监督并制约借款人违约行为的发生。最后,因为已经把贷款的大局部信用风险转嫁给了担保人,银行的预期损失率大幅降低。而且,与抵押贷款不同的是,担保贷款作为外部第三方担保,在借款人违约时,银行的追索权范围可涵盖担保人的全部财产。 二、担保贷款风险缓释作用的前提条件与假说提出 (一)担保贷款风险缓释作用的两个前提条件。现实中,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因此带来了代理问题和银行监督本钱的上升,导致企业从银行贷款时不得不面对更苛刻的融资条件和承担更高的融资本钱,银行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信贷市场上广泛存在,因此,在借款合约中最常见到的就是担保条款(尹志超和甘犁,2023)。迫于担保代偿的责任,担保人有动力去监督贷款企业,而且担保人与借款企业之间往往联系较为密切或者是关联方,这就确保了担保人具有明显的信息获取优势和贷后监督、惩戒能力,这也会降低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违约风险(merton和bodie,1992)。信用担保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使其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但信用担保积极效应的发挥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与银行相比,担保人具有明显的信息获取优势;二是担保人要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获取优势对借款企业实施监督(arnott和sti-glitz,1991)。同时假定各方博弈的最终结果能够满足上述两个自动运转的前提条件。那么现实中,信用担保能否满足其正面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爆发的担保圈事件给出了答案,说明正面效应发挥作用的难度较大。在担保人无法有效甄别借款企业真实风险的情况下,担保贷款不仅不会减轻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反而会加剧违约风险。 (二)问题分析与假说提出。 1.信息不对称下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方式选择。理论上,如果担保人与借款人信息对称,可以防止逆向选择,最终获得贷款的是低风险企业。但事实证明,局部担保人不可能准确识别借款人的真实风险状况,也并不根据企业的风险特征开展担保合作,普遍的做法是把担保当作一种交易,从而形成互保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实际融资规模,加重了逆向选择问题。因此,担保贷款并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提出假说1。假说1:实践中,担保人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的风险特征不容易被识别,担保贷款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比抵押贷款更严重,越是高风险的企业就越有可能选择担保贷款。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尽管抵押贷款、担保贷款都能降低银行的预期违约损失,但是两种担保方式的作用机理、对银行债权的保障程度不尽相同。与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在于,担保贷款属于外部担保,在企业发生违约行为时银行可向担保人全金融开展研究第11期额追偿,将担保人的全部资产用于归还债务,因此,担保贷款对银行债权的保障程度更高,更有利于银行控制违约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说2。假说2:在银行可观测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条件下,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越高,银行越倾向于选择担保贷款或追加担保,而不是抵押贷款方式来缓释信用风险。 2.银企关系、担保人与借款人之间关系影响银行贷款模式选择。研究说明,当前企业多头融资普遍,中小银行往往实行“跟随〞大行挖掘客户,信息生产存在明显的“搭便车〞行为,仍然依赖担保贷款。如果担保人在对借款企业进行贷前甄别和贷后监督时具有明显的本钱优势,那么银行就更偏好于选择担保贷款,即节约了银行的本钱。反之,假设是银企维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轻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银行对企业的贷前甄别与贷后监督本钱,进而减少了银行选择担保贷款的动机。并且,抵押贷款作为一种内部担保方式,赋予了银行对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伴随着银企关系的不断强化,关系紧密的银行获得企业抵押资产的可能性逐步提高,对担保贷款的要求那么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说3。假说3:银企关系维持时间越长,银行越有可能优先获得企业抵押资产,相应地,发放抵押贷款概率越高,发放担保贷款概率越低。 3.担保贷款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担保贷款对道德风险的改善可以用担保贷款的违约风险上下来衡量。一方面,担保人对借款人的有效监督可以减轻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担保贷款也同样可能加剧道德风险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担保贷款在将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给担保人后,银行会放松对借款人的监督,如果担保人不具备良好的监督能力,借款人从事高风险业务的行为将不会得到很好的抑制,从而借款人违约率会上升。因此,两种影响的力量的强弱将对道德风险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也因此决定了风险程度的上下。因此,提出假说4如下。假说4:担保贷款风险的上下取决于担保人对借款人的有效监督,而不是银行的监督。 三、基于XX省城商行信贷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jiménez等(2023)运用1984—2022年西班牙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抵押品和借款者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贷市场的竞争程度、贷款人种类和商业周期等一系列因素都是贷款是否需要抵押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他的研究,我们构建出本文的实证模型如下:p(ifbz|ifdb=1)=f(α0+α1kjfxit+α2bkjfxit+α3yqit+α4yqitxkjfxit+α5yqitxbkjfxit+α6cls+εit)(1)p(wyit=1)=f(β0+β1ifbzit+β2clsit+εit)(2)p(wyit=1)=f(δ0+δ1dqwyit+δ2ylxit-1+δ3ldxit-1+δ4ggit-1+εit)(3)在模型(1)中,我们设定的被解释变量是一个条件概率,条件是ifdb取值为1,也就是贷款是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即剔除了信用贷款条件下,企业获得担保贷款的概率。其中,ifbz是担保贷款哑变量,即该变量取1那么贷款属于担保贷款,该变量取0那么贷款属于抵押贷款。为了对本文的假说1和假说2进行检验,在模型(1)中我们设定了两个核心的解释变量,一是银行可见的企业信用风险(kjfx,可见风险)和银行观察不到的企业信用风险(bkjfx,不可见风险)。不可见风险的系数α2反映了贷款发放之前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假说1成立,那么α2>0。可见风险是银行根据可以获得的企业信息对其信用风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判断,如果假说2成立,那么α1>0。为分析银企关系对获得担保贷款的影响,我们在模型(1)中参加了表征银企关系长度的变量(yq),以及银企关系长度与可见风险和不可见风险的交叉项。另外,考虑到担保贷款的影响因素,在模型(1)中,我们还控制了贷款特征变量,包括企业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和杠杆率指标等影响信用风险的变量。我们用模型(2)检验在担保贷款条件下贷款的违约风险,主要解释变量为担保贷款哑变量ifbz,并且,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我们控制了两个方面的变量,企业贷前违约行为以及贷款特征变量。模型(3)是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衡量可见风险和不可见风险。我们假设银行主要根据企业贷前违约行为(dqwy)和财务指标来测算企业的信用风险。我们将财务指标分为盈利性指标(净资产利润率,ylx)、流动性指标(流动比率,ldx)和杠杆率指标(资产负债率,gg)。 (二)实证方法及数据选取。我们采用heckman两步法进行检验,逆米尔斯比在第二步估计中的系数并不显著,不存在选择性偏误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选用probit估计方法。在估计模型(2)时,本文采取工具变量法,同时将贷款行所占市场份额作为一个工具变量。本文的研究样本是XX省某城商行中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数据信息,相关数据来自城商行的信贷管理系统。相关指标选取截至2023年末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数据信息,相关财务指标选取2023年度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