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
转型期
工会工作
转型
发展
论社会转型期下工会工作的转型开展
论社会转型期下工会工作的转型开展
一、工会转型的背景
工会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劳资矛盾频繁化、劳资纠纷犀利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转型,意味着变化,也说明了原有的体制、模式已不适应它所依附的社会环境。
从现状来看,劳资纠纷、维权抗争等事件频频发生,劳资关系的“对抗式对话〞越来越成为阻碍企业开展、员工成长的桎梏,劳资矛盾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利益诉求更为具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消退,劳资矛盾已从围绕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寻找经济补偿逐步转向提高薪酬、奖金、福利等具体利益诉求上。
二是诉求表达方式更为直接。一方面,从传统的个人上访或集体上访向群体性停工,这种新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转变了;另一方面,劳资矛盾的覆盖范围,也从一个车间或一条生产线等局部“地区〞向整个企业、分公司扩大。
三是劳资矛盾主体相对集中。深圳富士康事件、广本停工事件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越来越成为劳资矛盾激化的“重灾区〞,这也反映了一线职工,特别是劳务工,正成为劳资矛盾中的重要群体。
从源头来看,劳资矛盾新特点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商务本钱的不断上升促使企业控制本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随着通胀的持续升温,物价上涨的结构性因素没有根本变化,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经营本钱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等现实问题。二是生活本钱不断提高,给职工群众带来了“两难〞问题:一方面,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生活受影响较大,他们对提高工资收入有较高期盼。但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尤其是劳务工,却面临着同工不同酬或通过加班也仅能维持根本生活的情况。三是职工未能共享企业开展成果。国际金融危机时,许多职工群众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但随着危机过后,局部企业经营形势的好转,职工的待遇仍然不变或增长很少,引发了职工群众的不满。
从开展动向看,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上海将“创新驱动、转型开展〞纳入了“十二五〞开展规划,说明了上海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创新的开展,而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转型前沿阵地的XX县区,更需要作出示范、当好表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新兴产业不断崛起,“80、90后〞工人和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崛起,作为职工群众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思想活泼,精力充分,权力意识不断上升,要求体面劳动、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日益凸显。
二、工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职工队伍多层次化及劳资矛盾的复杂化、犀利化,都凸显了工会转型的必要。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会的维权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工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开展,如何更好地还劳动以价值、尊严,为此,我们先对工会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
1、必须清醒认识现有工作模式的不适应
一是行政型工会的不适应。源于方案体制下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工会工作方式,使得工会在预知员工意见、预防劳动纠纷和预警群体事件等方面,存在制度的缺失与断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效劳型工会上下功夫,要突出围绕大局、以效劳为先的职能特点,以人为本,坚持以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更好地效劳经济、效劳职工,真正实现从行政型工会向效劳型工会的转型。
二是附属型工会的不适应。在行政手段下形成的依靠行政、替行政说话的附属型工会,特别是依附于企业的基层工会,在涉及集体协商、工资谈判等具体维权事宜时,往往出现失语、失位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法治型工会上下功夫,增强工会组织的法治意识,强化学法、用法,以法定程序挑选工会干部,用法律手段履行工会职责,真正实现从附属型工会向法治型工会的转型。
三是活动型工会的不适应。传统观念中的工会仍然较难摆脱为员工搞活动、谋福利的角色,无论是国企还是外资企业,受雇于老板体制下的工会干部,因“先天缺乏〞,无法走出、也不敢走出“吹拉弹唱队〞的困局,使得维权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代言型工会上下功夫。对于那些根底比较好的工会,要不断强化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而对于缺乏独立性、运作不畅的工会,加强帮助与指导,真正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在集体协商机制建立、文体活动开展、帮扶帮困关爱等方面,形成较好的工作法,以改变企业工会无为、弱为、难为局面,真正实现从活动型工会向代言型工会的转型。
2、必须清醒认论社会转型期下工会工作的转型开展第2页
识维权工作的艰巨性
一是非公企业建会难度大。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比重大、中小企业比较多、职工人数多且流动性强、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等特点,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无疑是工会工作的重点环节。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行政领导对工会工作心存芥蒂,而现行的工会法对企业组建工会刚性要求仍显缺乏,工会作为工作推进者,只被赋予了法律监督的职责,而非执法主体,履职困难。
二是集体协商覆盖难度大。一方面,在推行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外资跨国企业的国内负责人往往以“无权代表总部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为由推卸责任,小型非公企业老总又对集体协商存在抵触,职工对集体协商的认知度低,出现政府“一头热〞,企业与职工“两头冷〞的局面;另一方面,一次完整的工资集体协商往往要经历协商要约发起、双方反复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职代会审议合同、劳动部门审核等程序,但由于目前企业工会组织不完善,导致局部基层工会依附在资本之下,职工没有主动权,集体协商往往流于形式。
3、必须清醒认识工会干部能力尚不适应
在推进集体协商时,我们明显看到,企业工会主席不敢谈、基层工会干部不会谈的现象还很普遍。没有人力资源的支撑,工会工作难度重重。由此可见,工会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转型为工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效劳型、法治型、代言型的工会,就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会干部自身缺乏。
一是缺乏牢固的群众观念。在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中,工会干部对工会的理解存在偏差,容易在了解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把握职工需求、反映职工合理诉求等方面“搭便车〞、“和稀泥〞,对职工群众缺乏认同感,这既源于传统工会体制的弊端,又反映了工会干部群众观念不牢。
二是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工会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所作为,工会干部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基层工会的工会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对劳动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不闻不问,对职代会、集体协商等概念不清,导致职工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失灵。
三是缺乏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有的工会干部只愿做面上的工作,没有实实在在地想职工所想、做职工所需、争职工所盼。特别是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格局中,工会干部往往陷入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中。
三、工会转型的方向
当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往往呈现出所谓“狄更斯悖论〞的两元化特征,即既是经济的加快开展机遇期,又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和非和谐期。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狂飚突进,开展转型的创新实践,工会工作也面临着转型的紧迫要求与重大挑战,在这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工会转型的根本方向,以“三个坚决不移〞扣紧时代主线,凸显工会职能。
一是必须坚决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无论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工会都肩负起了团结凝聚广阔职工群众艰苦创业、发奋图强、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历史使命,一次次地证明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前途命运一直同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条主线,努力做好效劳大局的工作,坚持工会开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决不移地增强工会内在动力,走可持续开展的工会创新之路。经济、社会的转型、职工队伍的多样化,都为新时期下工会答复“什么是工会,它代表谁、维护什么、怎样维护和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促企业开展、使职工满意的工作理念要进一步强化,既要突出工会作为职工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根本职责,又要当好企业开展的谋划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使工会在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的局面中保持活力;另一方面,要针对职工群众对工会核心职能认知模糊、认可度低等情况,在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上加强创新研究,更新企业、职工关于“工会维权等于与企业对着干〞、“谈工资等于涨工资〞等固有观念,把培育协商共决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矛盾冲突协调机制作为工会发挥作用的重要突破口。
三是必须坚决不移地坚持重心下移的工作方法,走一线指导的群众之路。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社会和谐的建设者。工会转型必须以此为前提,大力倡导跨前一步、主动效劳、重心下移、破解难题的工作方法,从涉及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抓起,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党和政府的助手,主动替党政分忧、促企业和谐、为职工谋利;工会干部要防止工作行政化、“精英化〞,要坚持指导工作在一线、确解难题在一线、成效表达在一线的工作法,在广度与深度上加强探索,真正树立起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的意识。
四、工会转型的路径思考
1、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工会维权纵深面
针对非公企业工会中出现的局部兼职干部推进工作左右为难、少数专职干部处理企业与员工关系时进退两难的情况,进一步强化上级工会带下级工会的工作机制,实现维护效能最大化。
聚焦“两端〞企业,坚持“抓大〞(规模大、影响大的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及大型国企)与“抓小〞(规模较小、工会组织不完善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并举,将如何破解此类企业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作为重点和难点工作去研究探索。
完善“代行〞网络。突出社区、镇总工会、工会联合会等二级工会的主体作用,构建区总工会牵总头、二级工会全力推进、基层工会积极配合的“代行〞工作网络,从源头抓起,加大对“两端〞企业的效劳、指导力度。
打造“专家〞队伍。一是组建一支活泼在上、下级工会之间的法律援助团,通过上门辅导、现场办公等平台前移的方式指导企业工会破解工会组建、集体协商及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真正为工会“疏筋活血〞;二是建立一支活泼在企业、职工之间的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工会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工会干部敢于与企业对话的底气、敢于为职工说话的勇气与切实为职工维权的豪气,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工会组建的组织者、集体协商的促进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和企业和谐的建设者。
2、注重典型培育,分层分类、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在推进工作中,既要敢于发挥先行先试的工作作风,加大对好的经验做法的提炼总结,又要善于运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加大对整体工作的优化推进。
梳理企业类型,形成工作梯次。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往往会出现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小型私营企业、微利企业并存的情况,一个企业内也会存在中外员工同时就职、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共同效劳的情况,要对面上情况进行统筹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抓、一般企业整体抓的工作梯次,为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夯实根底。
加强典型培育,总结工作方法。既要“广提炼〞,特别是引导一些条件相对成熟、工会根底较好的企业加大经验总结,形成好的工作做法;又要“深挖掘〞,在二级工会中探索区域覆盖的方法,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与工会维权的难点领域,加大引导、培育企业工会或是上级工会摸索出来的好方法、好路子,形成特色工作经验。
加大宣传推广,发挥示范作用。要在总结的根底上加大推广的力度,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充分发挥“点〞的辐射作用,将非公企业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同类非公企业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