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语文
故都
课堂
提升
训练
新人
必修
课堂提升训练
筑基达标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选项是( )
A.椭圆(tuǒ) 细腻(nì) 一椽破屋(chuán)
B.鲈鱼(lú) 颓废(tuí) 平平仄仄(zhè)
C.恬静(tián) 穿著(zhuó) 浑浑沌沌(tǘn)
D.靓丽(liàng) 隽永(jùn) 疏朗不羁(jì)
解析:B项“仄〞应读“zè〞;C项“沌〞应读“dùn〞;D项“隽〞应读“juàn〞。
答案:A
2.以下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饱尝艰辛 恣行无忌 颓费色彩 缓慢悠闲
B.钟声幽远 花木雕零 姿态万千 回味不咏
C.焦躁不安 俨然类画 隐逸恬适 缓慢忧闲
D.落寞寂寥 以情驭景 一叶知秋 不能自己
解析:B项“雕零〞应为“凋零〞,“不咏〞应为“不永〞;A项“颓费〞应为“颓废〞;C项“忧闲〞应为“悠闲〞;D项“自己〞应为“自已〞。
答案:B
3.以下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解析:句子“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中的顿号应去掉。
答案:D
4.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切的一项为哪一项(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①得慢,空气来得②,天的颜色显得③,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④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⑤不饱,⑥不透,⑦不到十足。
A.落 清 蓝 夹 看 吃 把玩 B.凋 润 淡 住 赏 尝 赏玩
C.落 清 蓝 住 赏 吃 把玩 D.凋 润 淡 夹 看 尝 赏玩
答案:D
5.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和诗人都带着很浓的颓废色彩。
B.小李因为发烧,因此没来上学。
或英语都很精通。
D.对某些球迷提出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大赛组委会决定一律不予考虑。
解析:A项去掉“和〞,加“尤其是〞,因“诗人〞即含在“文人学士〞中,不得并列;而加“尤其是〞那么有强调其中某一类的作用。B项去掉“因此〞。C项改“或〞为“和〞才能与后面的“都〞搭配恰当。
答案:D
6.以下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共同社曝光防卫厅内部资料称,防卫厅内部已经制订了明确的防御西南诸岛的行动方案。
B.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在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江西庐山风景区的莲花洞森林公园内的莲花洞风景区内损毁国家生态公益林,违规兴建私家别墅,导致这一景区抢建别墅成风。
——“2022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日前在北京揭晓,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榜上有名。
D.在海啸发生过后近三周,人们开始收拾心情,重建家园的时候,又有幸存者被发现的好消息。14号,一名单独在废墟中生活了近3周的7岁印尼小男孩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与父亲团聚了。
解析:语序不当,“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放于“一名〞后。
答案:D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①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②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③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④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①句中“也〞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描写。
来得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得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得悲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一句的含意所凝成的成语是_________,所比喻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案:承接上段,引出后文对“槐树落蕊〞的描写
8.答案:(清)第④句开头至“觉得清闲〞;(静)第②③句;(悲凉)第④句中“潜意识下……深沉的地方〞。
9.答案:一叶知秋 从某些细微迹象,可以看出整个形势的开展趋势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0—11题。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那么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假设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局部,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0.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句话?作者将议论的落脚点放在了哪句话上?
11.本文本是写景文字,为什么插入这段古今中外写秋诗文的说明?
10.答案: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落脚点: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1.答案:是要创造一种文化气氛,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文题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灵气和开阔的思路。
二、语言运用
12.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例如: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树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首先要抓住节日特点,然后组织语言。语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那么是工整。
答案:(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逝者的生命在我们的心中续延,我们的思念如同细雨绵绵。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平。
(植树节)今日栽下千棵树,来年形成万里阴。/种下绿色的希望,创造幸福的未来。/树木树人,百年大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一棵树,增一抹绿色,添一份期待。
(中秋节)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月亮圆月饼圆,年年岁岁盼团圆。菊花香桂花香,时时刻刻望故土。
三、写作训练
13.以夏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为200—300。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时要注意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略
回忆·展望
(2023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成心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成认她聪明,成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方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答复:“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抚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快乐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哀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儿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