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灾难新闻报道看新闻摄影的艺术化倾向
新闻传媒专业
灾难
新闻报道
新闻
摄影
艺术化
倾向
传媒
专业
从灾难新闻报道看新闻摄影的艺术化倾向
摘要: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摄影师作为事件的记录者,用冷冰冰的相机叙述客观与真实,总想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理冲击。而在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报道中,呈现出的更多是极具艺术性的摄影作品,表现血腥惨烈的照片逐渐减少。在画面技巧、创作观念、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新闻摄影都表现出其艺术性特点增强的倾向,呈现出与传统的客观记录不同的面貌。新闻摄影作品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其艺术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摄影 艺术化 传播 受众
一、新闻摄影及灾难新闻摄影作品的特征
摄影Photograph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phos(光线)和graphis(绘画),两词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从摄影术诞生初期的日光蚀刻法、银版摄影术,到传统的胶片机,再到现代的数码相机,记录影像的介质和显影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创新,但摄影的依旧是一种基于光线作用的影像记录方式。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拍下照片的过程是客观现实的事物及场景与相机之间的单向传播。新闻摄影作品的产生的前提就是现实场景正在发生的事件,否则难以展开信息的传播。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手段,通过对现场的真实记录,以视觉元素生动形象地传递新闻信息。自摄影术诞生不久,摄影就作为一种记录客观事物的有效手段,并在之后被报刊业所广泛运用。新闻摄影之所以能被广泛运用,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首先是由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新闻摄影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客观性,强调将事件的真实客观的状态传递给受众,这就要求摄影师准确把握情景事物的取舍,做到选材与想法,与主旨的一致。其次,新闻摄影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向受众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第一个层面是新闻信息,通过表现环境,人物,事件等内容,向受众再现情景,揭示真相。第二个层面则是摄影作品的画面构成信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色彩、明暗的对比,将新闻事件的瞬间凝固在画面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事实,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情绪的感染力。
灾难新闻摄影作品,作为新闻摄影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的作品具有艺术性。灾难性事件大多表现出破坏性强,影响力大,情况复杂等特点,依据事件本身的特性就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和密切的关注,有时可能还会引起公众的担忧和恐慌。与赞美歌颂生活中真、善、美的报道不同, 灾难新闻摄影作品是通过画面展现自然环境或人类社会的残酷、破碎、伤痛的负面报道。记者通过展现令人痛心恐惧的天灾人祸、战争动乱,让观者看到另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残酷严峻的经历,看到一个与自己所处的和平富足的生活不一样的环境,产生对“和平幸福”与“战争灾难”直观的对比冲击,使得观者对美好生活更加珍惜,使更多的人集结力量、采取行动,关注并帮助处在灾难中的人们。
而灾难新闻摄影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和偶然性,对事件现场完全真实客观地记录,会给受众带来较强烈的冲击力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若是作品所呈现的画面过于惨烈血腥,则会使受众产生不适的视觉体验,容易造成压抑恐怖的情绪,甚至可能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新闻摄影艺术化倾向的表现
新闻摄影既能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又能表现出画面构成的形象信息,而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不取决于技术的高超,画面中场面的大小,而是体现在其通过形象的表现力能否使新闻事件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义,以及是否能够揭示真相,富有启示性。有句谚语说“一图胜千言”,这说的就是形象的魅力和感染力。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鲜明的表达出事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触动受众的感情和想法,可能还会引起思考和行动。
新闻摄影的艺术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画面语言、创作观念、社会功能及导向三大方面。新闻摄影作品不能对照片自身的形象元素进行修改,但各种表现手法和摄影语言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构图、质感、色彩、用光等方面被运用到极致的作品层出不穷,不断突破传统的新闻摄影。通过对2008—2017年荷赛奖、普利策的突发新闻作品的统计,作品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战争冲突、枪杀暴力,也有一部分反映的是自然灾害。在这些作品中,更多的是以间接的方式揭示灾难和危机,以人物的动作情绪传达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处理上,也越来越能体现出摄影师的想法,除了对比强烈的彩色照片,黑白照片也不绝如缕。
2.1画面语言
摄影作品中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的画面元素就是色彩和影调。早期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不成熟,成本高昂等原因,摄影作品大多为黑白影调。而现在的很多摄影作品依然用单色的影像,或者将照片处理得饱和度偏低,以传达出作品独特的情感,使观者集中注意力。色彩作为摄影作品组成信息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强烈的色彩对比,或者是突出色彩元素的运用,会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富有艺术性。其次,摄影作品强调画面清晰,虚实结合,新闻摄影更是如此。清晰的画面能够准确地展现信息,虚实结合有利于突出主题,引起注意。而一些新闻摄影作品因为拍摄条件有限,呈现出画面模糊不清,质感粗糙等效果,却依然视觉震撼。
2016年荷赛年度图片、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渴望新生》,画面表现的是一个逃难的难民抱着孩子通过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境勒斯凯地区的铁丝网。摄影师沃伦·理查德森在谈及在拍摄这幅作品时处于凌晨,光线很暗,由于画面的噪点过高,便处理为黑白影调。但这种模糊不清、躁动不安画面,画面中父亲的眼神和锋利的铁丝网,对比鲜明。不仅削弱了对惨痛的事实的展现,他大胆明智的选择,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刺痛观者心灵。
2.2创作观念
新闻摄影是以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为基础的,拍摄方式以抓拍为主,强调客观的记录。只是追求单纯的记录,会使摄影作品显得单调乏味,这时摄影师在选择拍摄时的创作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闻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不再只是表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强调事件中的某个瞬间。而是在自己对事件观察和思考之后,依据自己的创作观念,用独特的视角将事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的场景和事件的背景,展现在画面中。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摄影师通常是在灾难爆发后抵达现场,面对灾难后的废墟,更需要明确自己的管座观念,对现存的事物和环境进行拍摄,以此报道事件的情况。
2015年普利策突发新闻的摄影作品《弗洛森枪击案冲突》,这一组来自《圣路易斯邮报》的照片,记录下美国圣路易斯县弗格森枪击案后续所引发的暴力冲突问题,照片中充斥着愤怒与绝望。这些照片通过肖像、关系、全景、中景的拍摄视角,反映出事件的不同角度:受害者亲属的哀悼、枪击案抗议者的行为、抗议者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受害者亲属的特写中流露出的无助忧伤令人心痛,抗议者与警察的冲突,与球迷的冲突展现出了对抗双方的动态美,全景的视角则像是以上帝视角审视着这场悲剧。
2.3社会功能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记录和传递事件,新闻摄影艺术化趋势的一个表现就在于阐释和审美的功能逐步在新闻摄影作品中有所体现。随着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践单纯的记录功能已经难以满足受众和媒体的需要,新闻摄影作品也越来越美观,越来越体现摄影师的主观想法。新闻摄影的艺术化不是简单的在画面和拍摄手法上的创新,而是主客观因素的结合,蕴含着社会和文化的精神和背景。
2014年荷赛奖,一张记录非洲移民的照片脱颖而出,《信号》这幅作品以深蓝色为主色调,记录了化为剪影的几个人,朝着明月高悬的夜空举起手机的情景。若没有图片说明的解释,恐怕大部分人都无法将这张富于美感的图片,同“冲突、移民、人性”等主题相联系,这些人更像是在为宁谧的夜空拍照留念。摄影师的观察细致入微,从视觉和情感上同时打动人心,体现人文关怀。一方面揭示这残酷的社会真相,另一方面如画面中梦幻般的泛光,揭示着希望,巧妙而诗意地引发人们对更深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三、新闻摄影艺术化趋势的原因
3.1 摄影师的取舍与拍摄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通过形象的视觉元素和包含的信息,吸引广泛的受众,报道新闻事件,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另外,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效果也能够影响其价值,影响受众的对于报道的信任和认可。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传播效果,从新闻报道的源头——事件本身,首先就要保证高质量。新闻摄影同样也是“新近事实发生的报道”的重要方式,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以及新闻现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摄影作品如何拍摄,既能还原客观真实,又能要素较全、意义明确;既能保证画面清晰、主体突出,又兼顾受众的心理,引起共鸣,就成为了摄影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表现战争冲突,天灾人祸的新闻摄影作品不占少数,但我们能够看到的表现暴力、血腥、悲惨的画面却逐渐减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源于摄影师本身。
摄影师在注意形象表现的同时, 应牢记所拍摄事件的新闻点与要向读者传播的信息是什么。 因为从新闻摄影来看, 高信息量、能激发读者感情、能显示新闻摄影特性的作品 , 正是融合了摄影师的技巧与感受。就像没有一个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同别人的如出一辙,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推广到全社会,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与欣赏一样, 新闻摄影师也应努力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人生感悟和摄影语言来争得媒介和读者的认同。
新闻摄影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图片与文字信息互为补充,使受众对于事件产生更直观的感受。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摄影画面语言,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新闻摄影因为其自身的特性,拍摄的方式以抓拍为主,呈现出的作品容易显得粗糙单调;以及大多数媒体追求受众的关注度、点击率等因素,需要富有表现力的摄影作品,摄影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拍摄技术提高要求,逐步探索各种创作方式丰富画面语言。
在不断革新发展的摄影器材和相关技术的帮助下,新闻摄影的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的画面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生动瞬间的捕捉,光源的准确运用,构图的精心控制,独特视角的取舍等表现手法被摄影师运用得淋漓尽致。摄影师通过对画面的取舍,利用光影的效果,使得作品呈现出强烈的造型感和表现力,减少了对灾难惨烈现场再现的同时,表现出了灾难背后的情感的感染力。
苏珊·桑塔格主张,“运用感官,而非释义去感受图像”。从照片上直观展现的信息元素,即照片中事物的“所指”,是清晰且明确了解事件的前提,那么照片中事物的“能指”及事件的背景为新闻摄影作品的深层理解和审美提供了可能。新闻摄影不再只是为了还原现场真实而拍摄,而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观者传达富有感染力,强调造型美观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不再简单的满足于记录新闻,他们会倾向于把想法,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对于场景中事物的取舍,不仅是影响画面的呈现效果,更是摄影师表现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方式,使得新闻摄影作品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3.2传播环境
1948年,美国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他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指出,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监视环境,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对于传播的社会功能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尽管他们所界定的是普遍的传播的功能,但是现代的大众传播依然集中体现了这些功能。根据我们当今社会现实情况,新闻摄影作为大众传播的传播媒介,首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其次可以解释解释现象和说明问题。
如今,在科技发展迅速,传播媒介多元的时代,通过机器媒介进行的传播交流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作品作为传播的重要媒介,针对较大数量的且不同的受众,及时公开传播消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信息的传播需要存在于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的各个环节以及传播效果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他们的观点、思想、审美等方面也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网络传播的发展对新闻摄影产生了多重的压力,在压力下,那些多元的、有特点的,具有主观倾向的作品正走在前列,被更多的人关注,而传统和简单的事物则会逐渐后退,慢慢被忽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新闻报道依靠的传播环境,尽管这个大环境构成的因素繁杂,新闻报道能够有效利用其中有利的因素,社会对传播的效果就会达到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