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江苏省
数学
专题
过关
测试
立体几何
苏教版
江苏省2023届高三数学专题过关测试
立体几何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
1.以下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
A.经过不同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2.给出四个命题:①线段AB在平面内,那么直线AB不在内;②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一定有无数个公共点;③三条平行直线共面;④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重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3.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4.正四棱锥的侧面是正三角形,那么它的高与底面边长之比为(
(A)1∶2 (B)2∶1 (C)1∶ (D)∶1
5、假设平面a//b,直线aÌ a,直线b Ì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异面 (D)不相交
6、直线 a与b
(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共面或异面
7、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 a、b、γ,有如下四个命题: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8、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O,且PA、PB、PC两两垂直,那么O是△ABC的
a
P
B
A
C
D
(A) 内心 (B) 外心 (C) 垂心 (D) 重心
9、如图BC是Rt⊿ABC的斜边,过A作⊿ABC所在
平面a垂线AP,连PB、PC,过A作AD⊥BC于D,
连PD,那么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10、假设圆柱和圆锥的底直径、高都与球的直径相等,那么圆柱、球、圆锥的
体积比是
二、填空题:
11、如果规定:,那么 叫做 关于等量关系具有传递性,那
么空间三直线 关于相交、垂直、平行、异面、共面这五种关系中具有传递性的
是___________.
12、平面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②;③;
④ , ⑤.(i)当满足条件 时,有;
(ii)当满足条件 时,有. (填上条件的序号)
13、高为3的直棱柱ABC—A′B′C′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那么三棱锥B—AB′C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14、一根细金属丝下端挂着一个半径为lcm的金属球,将它浸没在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现将金属丝向上提升,当金属球全部被提出水面时,容器内的水面下降的高度是_____cm.
三、解答题:
M
A
B
C
D
F
15.如图: 平行四边形 ABCD 和平行四边形 CDEF有一条公共边CD ,
M为FC的中点 , 证明: AF // 平面MBD.
16、一球内切于圆锥,球和圆锥的底面半径分别为r ,R , 求圆锥的体积。
E
R
r
O
D
C
B
A
17、如图,正三棱柱ABC--中,D是BC的中点,AB = a .
(1) 求证:
A
B
C
C1
B1
A1
D
(2) 判断AB与平面AD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8、如图,在多面体中,面,∥,且,,为中点.
(1)求证:EF// 平面ABC;(2)求证:平面
19、如下列图,正方体ABCD-A1B1C1D1 , 棱长为a ,点E,F 分别是AA1与CC1 的中点, 求四棱锥A1-EBFD1 的体积。
E
A
B
C
A
1
B
1
D
1
C
1
A
B
C
D
A
1
B
1
F
C
1
20、如图,四棱锥的底面为菱形 且∠ABC=120°,PA⊥底面ABCD,
A
B
C
D
P
E
AB=2,PA=,
(Ⅰ)求证:平面PBD⊥平面PAC;
(Ⅱ)求三棱锥P--BDC的体积。
(Ⅲ)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PC⊥平面EBD成立.如果存在,求出EC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CACC D CACDB
二、11、平行, 12 、 ③⑤ ②⑤,13、 14、
三、15. 略证:连结AC交BD于O,连结OM,在三角形ACM中
中位线OM∥AF,那么AF∥平面BMD.
16.如下列图,根据平面几何知识有
即
17.(1) 略证:由A1A⊥BC,AD⊥BC,得BC⊥平面A1AD,从而BC⊥A1D,又BC∥B1C1,所以A1D⊥BC.
(2)平行. 略证:设A1C与C1A交于点O,连接OD,通过证OD是△A1CB的中位线,得出OD∥A1B, 从而A1B⊥平面A1CD.
18. 取BC的中点M,连接AM、FM,根据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易证.
19.
20.(1) 略证:通过证BD⊥AC,BD⊥PA,得出BD⊥平面PAC,又BD在平面PBD内,所以平面PBD⊥平面PAD
(2)
(3)假设存在,设,那么 ,Δ ∽ΔC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