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民收入
调研
方案
农民收入调研方案1
一、工作思路
为关注我县移民新村的农民收入状况,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移民新村的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根据我县移民新村的实际,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二、调研要求
1.要入户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填写调研表,调研人员不得编造数据,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完成调研和汇总的根底上认真编撰调研分析报告。
2.务必认真及时做好调研的各种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汇总。
三、调研范围
高寒山区自愿移民新村、连水村墩龙瑶寨、红新移民新村等。
四、调研时间
2023年上半年
五、调研内容
(一)按照农民收入来源性质在结构上分为四局部:
(1)家庭经营收入
①农业经营性收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收入
②非农业经营性收入——在
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1
(2)工资性收入
(3)财产性收入——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4)转移性收入——政府各种政策性补助
(二)农民生产经营费用情况。
(1)化肥、农药、种子等种植业生产支出情况。
(2)畜用饲料、兽药、防检疫费用支出情况。
(3)购仔猪、家禽幼苗支出情况。
(4)
二、三产业生产费用支出情况。
(三)其它支出情况。
(1)税费支出
(2)转移性支出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程情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工程规模、资金来源投入情况。(2)工程生产经营管理和效益情况。
(3)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五)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六)政府在农民增收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执行情况。
(七)农民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想法和建议。
(八)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决策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六、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1.调查摸底。对高寒山区自愿移民新村和连水村墩龙瑶寨及红新移民新村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摸底,重点了解前20个
贫困户的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在选点进行典型调研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
2.抽样调查。对高寒山区自愿移民新村和连水村墩龙瑶寨农民纯收入情况按照上中下抽取3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抽5户调查户进行调查。
3.结合移民新村的实际进行分类调研,重点突出三大产业和劳动力转移中的有序转移和无序转移给农民带来的工资性收入,求出农民务工的月工资、年工资。
4.采用汇总法。就是将调研地区农民来自一二三次产业的经营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加总起来,再除以列入统计的总人数,从而得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5.得出的数据与去年同期进行纵向比较。
七、调研小组
组长:唐冰成员:王雪梅文峰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与思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其计算方法是: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赠送农村外亲友支出。
从全市情况看,我镇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位居中游,近几年来,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是徘徊不前,2022年是3123元,2022年是3120元,2022年是3261元,2022年是3250元,2022年是3326元。从总收入的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占31,家庭经营收入占64。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45,第二产业收入占44,第三产业收入占11。几年来,农民总收入的结构模式根本上是固定的,即: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二、三产业占很小的比例。而种植业由于中间消耗较大,种植的品种又以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投入高、产出低,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是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波动。此外,由于受企业改制、参加wto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客观上影响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因素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增殖能力欠缺,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我镇缺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农民出售的只是最原始的初级产品,缺乏精细加工产品,使得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相脱离,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形成的高额利润不能向农业回流,形成了农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这一问题不得到根本解决,增加农民收入将很困难。
2、农村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市场与农户相脱节。表现在:一方面是农用生产资料供应不畅,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经多层中间环节流通后最终到达农民手中,价位过高,加大生产本钱,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农产品销售环节不畅,常常是丰收之后出现卖难,形成高产达不到高效益的状况。长此以往,势必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对农民增收十分不利。
3、农产品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当前,农产品供过于求,但从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等指标看,远远未到达经济兴旺国家水平,这说明,农产品的过剩,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结构性过剩,由于低层次的结构性过剩,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参加wto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质优价廉的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4、乡镇企业不景气,经济效益下滑,吸纳能力下降,农民在乡镇企业中的就业时机减少。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农民不得不重新参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从而导致乡镇企业支撑农民增收的力度也逐渐减弱,并逐渐丧失。
5、城镇下岗职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近年来,企业大量减员分流。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时机骤减,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也有相当一局部被下岗职工所取代,加上受自身文化素质及技能因素的制约,农民进城增收的门路越来越窄,再加上一些城镇采取某些对农村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措施,加上农村小城镇建设进展不快,这些因素都将使农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加困难,使农民的企业劳动报酬收入增幅急剧下降。
6、对农业的投资缺乏以及农业科技含量小,影响了农业的开展,从而使农民收入增长缺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资严重缺乏,造成许多农业根底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抗灾防灾能力也逐渐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开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7、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使农民增收无力。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阶段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我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突出表现为:一是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的95;二是农村科技文化落后。由于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农业的收成对天时地利的依赖性强,农民收入增长的根底十分薄弱,并且农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同时,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许多农民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市场变化规律,对种养品种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价格波动,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负效应或微效应后,便心灰意冷,感到增收无门。
8、广阔干部认识不到位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重视,广阔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由于前几年政府竭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实施指导性措施,少局部群众一时不能理解,干部在宣传上深度不够,加之干部是民主选举产生,怕得罪群众,致使群众抵触情绪大,干部不敢轻易尝试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整体性认识。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面积上的加加减减在数量增减上做文章,无视了质和量的内在关系。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怕担风险,不敢主动引导群众进行结构调整。
9、农民积极主动性差,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从整体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当温饱问题解决后,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大局部农民心理已有满足感,人为只要有田地种,不挨饿,比上缺乏、比下有余就行。对政府采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被动地相应,商品意识差,由于近几年粮食价格太低,种什么心里没有底,还是种粮食风险小,因而对农产品结构调整存有余悸,因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0、市场信息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效益。由于xxx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农民在产业结构中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导致盲目生产,造成大局部农产品只能依靠地方市场廉价出售。如xxx93年建成12022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的商品梨基地,近几年来先后进入盛果期,因缺乏市场信息,商品由个体商贩以每公斤05-0.8元的低价收购外运,本地市场价格在水果上镇盛期甚至比批量外销还低,农民收入微薄,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不高,缺乏有效市场机制,近年来虽然镇政府引进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不少,如浅水藕、甜脆萝卜、甜脆玉米、密本南瓜等,由于受农民积极性及难以实现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上无竞争力,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商贩与农民之间只是简单的购销关系,镇内无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尽管有的与农民签订了购销合同,但约束力不强,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也不能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有保障的经济收入。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要在稳定农民家庭经营的根底上,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具有优势的农户通过各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劣势的农户重新定位,或是出租土地,或与优势农民联营,或是参加产业经营,还可以进城经商打工。这样就可以增加农民增收的时机。
2、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和主渠道作用。当前对千家万户增收有直接帮助的,就是搞活流通。应根据我镇几大生产基地的特点,建立专业批发市场,提高知名度,形成市场—基地—农户的联动开展格局,并创造条件,争取建成农产品出口基地。同时,加大对重点农用生产资料调控的限价力度,防止价格过高。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和开展趋势的预测工作,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弱化市场风险,到达增收的目的。
3、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面对新的形势,应立足本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特色经济。特别是在参加wto之后,小麦、玉米、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但花生、芝麻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40至50,要改善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大力开展优势产品。其次要注意开展园艺产品,或那些不宜于用机械规模化生产的蔬菜业、花卉业以及水果、食用菌等。猪肉、牛肉、羊内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低50至80不等,入世有利于畜牧业迅速开展出口和扩大出口,应借助于wto之势,加速我镇畜牧饲养业的开展。同时,充分利用我镇水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采用高新技术,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4、兴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国际、国内的需求,兴建一批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深度开发,生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特、优、稀的拳头产品和加工制品,创出“名牌〞,占领市场,到达全面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