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卫生
科普
个人
先进事迹
卫生科普个人先进事迹
篇一:科普个人事迹材料
“科普惠农兴村方案〞带头人先进事迹
李玉文,1944年出生,地地道道的高屯人。1964年从熊岳农校毕业后,先后当过生产队长,农科队长,1982年调到镇农科站,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技术员、副站长、站长职务,现为营口清河食品经理。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和致富工程带给农民,使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帮助广阔群众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
引进工程,当好科技致富的领路人
1982年,他在镇农科站任站长。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生产队刚刚解体,群众的渴问题尚未解决,人均收入只有3、4百元,怎么才能让父老乡亲富起来,做为共产党员和农科站长的他开始了思考和探索,传统的种植只能勉强解决温暖,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依靠科技,引进高科技含量、高种植效益的作物。这期间,他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摸索,但都没有成功,他再一次走进探索之中。到了1988年,当时的市外贸为开展全市农业经济,组织一些乡镇引种日本菜葫芦,高屯镇也在其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
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落后,习惯了传统种植的农民不是能轻易接受的,况且这还是外国的东西,种植的技术要求又高,能饲弄好吗。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如果一下子赔进去了,是不容易翻身的。怎么办。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己是党员一定要带好这个头。就这样,当年他自己栽种了3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效益是传统农业的四、五倍,事实是最能说明有问题的,第二年,一下子开展到61户183亩。几年下来,其它种植菜葫芦的乡镇都销声匿迹了,唯有李玉文指导种植的菜葫芦在高屯越种越多,日本的特产终于在高屯安家落户了。如今,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4000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创产值160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现在,日本的菜葫芦基地在中国,中国的基地在高屯。
不畏艰辛,当好农业科技的“专研人〞
农民出身的李玉文对农业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镇农科站工作期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硬是阅读了(最好编几个书名)等大量农业科技书籍,遇到不懂不会的他就向老专家、老教授求教,他走遍了高屯的每一个角落,在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见他疲惫的身影,全镇的水文气候特征他都了如指掌,哪块地适合种什么,那块地应重点施什么肥,他都牢记在心。经过他的艰辛努力和顽强学习,他成了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的专家,他所著的敌敌畏药棒防治大豆食心虫、等学术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得到推广应
用。
菜葫芦是从日本引进的,产品又出口到日本,在世界贸易中,日本的质量严格是出了名的,稍有不慎,不仅有损外贸信誉,更主要的是挫伤农民积极性,一个前景广阔的致富工程就会夭折,李玉文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菜葫芦对他和农民都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技术,只能是靠摸索。在那段日子里,他的时光是在菜葫芦地里渡过的,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骑上那辆旧自行车走村串户,一会钻进张家的大棚,一会又来到王家的地头,看苗情,查长势,防病害,渴了喝口凉水,困了随便打个盹。有时,他在菜葫芦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冥思苦想,细细的观察琢磨。菜葫芦是从日本引进的,要想做大做好,必须寻根问源到日本探个究竟,取回真经。为此,他先后4次东渡日本,进行学习、考察、进修,少那么2023天、8天,多那么2个多月,就这样,他掌握了先进的种植、加工、生产技术。回国后,他并没有机械地照搬,他深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外国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适应中国国情。植物也一样,光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就有很大的差异,必须摸索出中国式的科学种植方法。就拿一亩地栽植多少株来说吧,在日本一般亩栽37株,每株结40个葫芦,靠单株增产为主,这在中国是绝对不行的,人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况且还有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经过3年的艰辛探索、比照、实验,他终于创造出了用群体增产代替单株增
产的方法,总结出一整套的中国XX县区的菜葫芦种植技术。每亩栽植250—300株,每株最多结3个葫芦,他购进了土壤测试仪器,针对不同的土条件,搞配方施肥,在整枝上,日本留3个蔓,他留2个蔓,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日本检测标准的无公害农药,难怪瓦房店、黑龙江等国内生产厂家,每到收获季节都要到高屯购置菜葫芦。回去加工,打高屯的牌子,从而提高整体质量。用日本客商的话说“在中国,只有高屯李玉文的干瓢做的是最好的。〞
开拓创新,当好农村科普的“引路人〞
为了推动“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广泛普及科技知识,用典型事例给农民作好典范,让群众真正地看到实惠,走上致富之路,多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鼓励下,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成立干瓢技术协会,他亲任会长,现在协会共有理事318人,会员500多人,并建立了3个干瓢科技生产示范村、80多个干瓢科技生产示范户。他们以协会为龙头,以理事为纽带,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每到干瓢生产的关键时节,协会都要召开会议,探讨市场行情、下达种植面积、安排科技骨干到农户、到地块指导生产,推广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可以说,高屯菜葫芦产业化生产格局的形成是干瓢协会组织协调、科技指导与效劳的结果。协会先后被XX市政府评为“十佳农协会〞和XX省先进农村
技术协会。
他依托镇党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各学校等平台,先后协调组织各种类型的科技素质培训班60多期,共发放培训各种教材近1.1万册,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到达1万多人次。重点进行党员、基层干部、专业户、种养能手、应届初高中学生等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相当局部农民群众较好地掌握1-2门的实用技术培训,并有206人获得了农民技术员、农技师的职称。在每年的“科技活动月〞和“科普大集〞中,他都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普及推广活动,广泛地传播科技知识,先后接受科技咨询近1.5万多人次,发送种植、养殖、加工、病虫害防治等科普资料18类型6万多份,推广反季节蔬菜、反季蔬菜、大棚制种等7个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菜葫芦、南瓜制种、番茄制种等新品种8多种,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的开展和农民增收。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深深认识到,单纯开展种植业并不能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化生产,才能打造出强大农产品品牌,加速带动农民增收。基于这一想法,李玉文1998年投资25万元买断原镇政府的干瓢厂成立了营口清河食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效劳,带动更多的农户开展开展菜葫芦生产,全镇每年的菜葫芦种植面积都在5000亩左右,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篇二:先进科普社区事迹材料
开展科普宣传建设和谐社区先进科普社区事迹材料xx阳县xx干镇东街社区居委会位于xx阳县北极宫大街以东,xx干大街以南,共4个居民小组,占地3平方公里,1476户,482023人,街巷23个,社区居委会由5人组成,支部班子三人组成,社区有党员22人,女党员3人。
1、领导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民楼管委会成员、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等任成员的社区居委会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2023个科普宣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多名义务科普宣传志愿者,全社区共有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320多人。
二、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科普宣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东街社区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开展观来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科普画廊(宣传栏)建设、党员科普志愿者效劳、党员一帮一帮贫困效劳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共组建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工作对子12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23户,建设科普画廊(宣传栏)30多延米。
3、认真开展“五进〞社区活动。
篇三:护士个人先进事迹
个人先进事迹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2023年6月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踏上护理工作岗位已经快三年了。我很看重自己的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感悟。
自2023年7月进到矿工总医院以来,除了2023个月的轮转学习,就一直在神经内科病房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尊敬领导,服
从安排,团结同事,对病人态度和蔼,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护士长、同事和病人的一致认可,很幸运地能被评为本月的院内优秀护士。
工作期间,我曾亲眼目睹患者抢救无效时患者家属的痛楚;也曾见到患者为功能锻炼坚持的辛苦付出;我尽已所能关爱患者,让他们能站在阳光下感受应有的温暖。我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关爱,总是带着如花的笑颜,感染每一位患者。记得一次巡视病房时,及时发现了一位无人看护的老人静脉输液时发生了渗漏,于是给他拔针重新穿刺,事后病人的孙子办完事回来,在不明情况的时候就冲我吼了一顿,我耐心给他解释情况,虽然他仍旧没有觉得应该对我表示歉意或感谢,但我仍旧对患者很是关爱。在我已经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当时和他同病房的患者再次入院,见到我时,他仍然记得这件事,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甚是满意。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工作三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护士平凡生活中的艰辛与压力,更能体谅同事们的疾苦。一年365天,那种紧张和不规律的生活虽然在一点点的透支着我们的健康,但是,我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着我们的青春年华。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雷莎曾说过。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可不管怎样,还是要做。你今天所做的,明天也许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回味自己最美的年华,依然会自豪而骄傲的说:我经历过,我成长了,在医疗事业的建设上我奉献了,我的选择无怨,我的青春无悔。
xxx
2023年3月28日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