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377005

大小:22.57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泉州 第三产业 城市化 协调发展 对策 研究
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开展的对策研究 :第三产业的开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强城市化的动力。文章在具体分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开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探讨了泉州实现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比较优势 城市化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5-268-02 一、第三产业开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1 第三产业开展的根底是城市化。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在城市范围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效劳需求。包括生产效劳需求和生活效劳需求,与之相关的效劳业也迅速开展起来。城市第三产业最初的开展主要是为城市工业配套和效劳,其规模高度依赖于工业的开展,其内容也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根本生活效劳业和简单的商品流通业。工业化的继续开展使得城市化的内容不断拓展,与第三产业有关的效劳业内涵也得到了扩展和提升,并从一般性商业效劳扩展到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信息咨询等行业,在城市化水平开展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最重要产业,在城市化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甚至成为决定性的产业。没有城市化的迅速开展,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开展,第三产业开展的根底是城市化。 2 第三产业的开展增加了城市化的动力。随着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开展的主角,城市化开展的动力就由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并在第三产业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在这种产业不断升级换代过程中,实现了产业与城市开展的高度融合,也是城市经济从简单的结构向外延和内涵均为复杂的方向开展。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深入进行,要求城市提供更好更多的配套性效劳行业,如交通、通讯、物流和商业的开展有助于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问题;金融与保险、管理与信息咨询、城市根底设施等效劳业的开展为城市经济持续开展提供7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的开展为城市经济的开展提供了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开展保证了城市化的持续开展。第三产业的开展也是城市经济发挥扩散效应的根底。 3 第三产业的开展提高了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变的动态的时空过程,是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些转变是城市化开展的内在质量要求,第三产业开展为完成这些转变提供了支撑条件。第三产业中有相当一局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如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等生产性效劳业和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流通性效劳业,这些行业也是其他产业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开展也可大大促进第二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减少交易的费用,增强城市经济开展的质量。第三产业中与城市形象有关行业,如健全的社区效劳、优雅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城市交通等的开展。可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直至成为城市开展的无形资产,对于营造城市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开展提高了城市化的质量。 4 第三产业滞后阻碍了城市化开展。第三产业是社会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第三产业的出现及其在城市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标志。当然。如果城市化水平有相当的开展,而第三产业的开展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就会受到抑制和阻碍。首先,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我国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长远看绝大多数只能由第三产业来吸纳,第三产业开展的滞后,将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到了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其次,在树立科学开展观的今天,更应注重经济开展的内涵,开展不能建立在资源的大量消耗根底之上,即应充分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通常用第三产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为此,我们在重视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份额提高的同时,更应重视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特别是为生产效劳的第三产业的开展状况。 二、泉州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总量规模小,后劲缺乏,开展速度较慢。中心城市长期作为消费型为主的城区,城市的效劳功能一直停留于满足城市内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交通、市场等设施也是以城市居民为对象“量体裁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开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开展壮大,泉州由消费型城市逐渐变成了生产型城市,城市的效劳对象内涵和外延都有明显的深化和拓宽,生产性效劳功能的缺失,弱化了中心市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2003年鲤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9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47.03%,比2002年的48.05%下降1.02个百分点,滞后于该市GDP之后的福州、厦门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就是与国内先进中心城区相比较,差距也很明显。与世界平均水平(60%以上)和兴旺国家(其中美国为76%)的差距十分悬殊。 2 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较弱。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不强。第一、二产业受开展空间、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困难重重,缺乏时第三产业的有力推动与支撑。同时,泉州市的城市化水平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心城区第三产业的开展。 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优,新兴第三产业开展缺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优。主要表达在传统第三产业占较大比例,新兴第三产业开展缺乏,2003年鲤城区GDP中第三产业批零餐饮业占37.12%,交通邮电业占21.04%,金融保险业占7.2%,房地产业占7.01%,其它效劳业占27.64%。 4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开展的优势。泉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对名城的保护和旅游景点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城市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开展。但是,在提升品位,丰富历史名城文化内涵。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名城意识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应看到,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管理水平,效劳质量以及市民的旅游名城意识等都不适应经济开展的需要。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旅游业的行、住、吃、游、购、娱等要素还未配套完善,未能形成点线结合的,能留得住旅客的旅游线路。 5 效劳业人才较为缺乏。现代效劳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传统观念上轻视效劳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金融业、物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都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制约了泉州现代效劳业的开展。参加WTO,又要面对剧烈的人才竞争,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将 会加剧,第三产业人才缺乏将会显现出来。 三、实现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协调开展的对策 1 提升第三产业开展层次,为城市化开展注入活力。通过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让城市化的开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同时,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开展,也可为城市化的开展注入活力。对于物流运输业,发挥物流经济优势,加强效劳业市场体系建设,以中心汽车站、后渚港码头等为点,坪山路、疏港路、东滨路等为线,因地制宜,点线结合,全力打造服装、建材、商贸物流、水产品批发等一批专业市场。对于交通运输业,发挥路桥经济优势,加强路桥联动,以沿海大通道、后渚跨海大桥、海丝景点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形成块状效应,大力推进顺街-沿桥一带房地产、商贸效劳、生态农业等经济开展,实现公路、航空、管道、水运、铁路等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特别要重点开展无害的交通工具,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的原那么出发实现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交通的衔接。提升第三产业的开展层次,更应注重开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以网络为根底的现代通讯业、基于智能处理和系统工程的现代咨询业以及生产精神产品和效劳的现代文化产业,这些现代第三产业的开展,极大地改变城市的构成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能力,软化了城市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水平、协调能力,使城市化的开展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为第三产业开展提供舞台。世界范围内百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为33%,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却不到20%。大城市发育缺乏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开展,第三产业中的一些现代效劳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与技术效劳业、管理咨询、旅游与房地产等的开展需要建立在较高的社会化分工水平之上,依托相对标准的市场体系。能创造较强的外部效应,其效劳的对象和内容的“起始规模〞也较传统效劳业要大。因此,现代效劳业也更适合在大中城市兴起。泉州应对城市化开展的结构进行调整,有方案地建设一批大城市,在现有区域中心城市的根底上。形成数个城市群或城市带。以区域,分工协作为根底的城市群(带)的出现,将会更加促进现代效劳业的规模开展和结构调整,也将更有利于第三产业发挥其外部效应和扩散效应。 3 增强城市的认同感,实现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首先,应充分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认同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劳动用工和户籍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农民进城打工已成为普遍,但如何让这些在城市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获得城市的认可,或让农民工认可所居住的城市作为第二故土却还有许多的路要走。这就要求建立城市认同感:原有的城市人口应从心理上、文化上接受新增的城市人,以宽容、和谐、平等的心态与新城市人口交往;对新增的城市人口来说,也要对以新型交往方式为根底的城市文化予以认同;新旧城市人就可以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交往中构建新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其次,应从政策上对城市所有居住或工作人口同样对待,将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使他们能够长久地安心居住在城市,这对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要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诚信城市等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及各类社会组织,提高市民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使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能归属于一定的“物理、心理社区〞,减少城市的边缘人群,以组织制度促进城市化的合理开展。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开展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日益承担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进一步研究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开展的关系时于泉州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在消除泉州第三产业开展的城市化壁垒根底上,做出有利于第三产业开展的城市化战略措施。从而实现泉州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开展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 张曾芳,城市经济运行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泉州电业局 福建泉州362000) (责 编:吕 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